分享

世界是荒谬的(此文有害,绕行明智)

 汕头能率 2015-01-11

首先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谬的,冷酷的,无意义的。其次,人生也是无意义的、荒谬的、痛苦的,对于外在世界的荒谬和冷酷的绝对性而言,人的一切斗争都是徒劳的,毫无意义的,甚至包括人的自我选择。最后,也是存在主义的重点和精华所在,人拥有自我选择的权力,自我选择是实现自我价值以及证明人的存在的唯一途径。因此,对于个人而言,自我选择是有意义的。



说了这些,就不能不提到将存在主义广泛普及的文学作品―萨特的境遇剧,所谓境遇剧,就是将人物放在一个极端的特殊的背景环境之下,并制造出激烈的矛盾冲突,然后在让人物去进行自我选择的一种特殊的戏剧形式。而《大逃杀》作为一部电影,却恰恰拥有境遇剧的多个特点。


首先,《大逃杀》也是设计了一个特殊的背景―BR法,主人公们一出场就被这个荒谬的规则所禁锢,五十个人只能活一个,手段就是血淋淋的相互残杀。规则就像这个世界一样,是不可改变的,正所谓存在先于本质。而在这个规则之后,马上就引出了存在主义的另一个命题,人的自我选择。



面对残酷的现实,你可以选择像相马光子那样抛开所有情谊穷尽一切手段去杀戮来争取一丝活命的机会;也可以选择像那对学生情侣,在游戏一开始就拒绝参加游戏并选择自杀来维持做人的最后一点尊严;或是选择像三村和几个朋友,同心协力去找出破解规则的方法(根据存在主义的前提,世界是荒谬的,规则是不可变的,所以他们注定了失败);当然也可以像灯塔上的一群姐妹,抛开烦恼,哪怕来日无多,只是安心度日。不管是激进、中庸还是实用主义,反正大家都有了自己的选择。



当然,按照存在主义的理论,这一切选择对外在世界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大家仍然逃脱不了死亡的宿命。然而,正是因为这些选择,使得大家的死亡有了高下之分,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人通过死亡得到了升华,有的人却显现出了人性的卑劣。


想想那对跳崖自杀的情侣,在那种人人都已陷入癫狂的时刻,选择主动结束生命比选择生存要困难得多,而人性中那一点点正义和善良只有在跳崖的那一刻才得以保存,应该说在整部影片中,最值得尊敬的不是川田,也不是三村和弘树,而是这对在游戏起始便死去的情侣。还有在战场上游弋的弘树,他的选择是找到并保护他暗恋的女孩,然而最终却死于心爱女孩琴弹的枪下。



弘树临死说出的那一番爱的表白,才是纯真的爱情,相比之下,成年人的爱情掺杂了太多的利益和虚伪。当然,我们也会为了灯塔上那一群因为相互猜忌导致拔枪相对的女孩子们而惋惜,但我们正常世界的人们又如何呢,人和人之间最可靠的关系是金钱,是利益,信任和关爱都只是相对的,在非常时刻,谁又能相信谁呢?


如果光是上面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逃杀》就是一部未来日本版的存在主义境遇剧,然而上面的分析我们却忽略了主人公秋也和典子,这是两个一开始就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的人,在稀里糊涂的受了川田章吾的保护和见识到了无数的血腥之后,才领悟到只有战斗才能活下去这一真理,最终懦弱的秋也向象征着强权的老师北野武射出了他的第一梭子弹。



影片的结尾秋也和典子违背常规的活了下来,他们选择了为对方的生存而战斗。这个选择恰好代表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民族的危机感,团结一致和奋斗到底是这个民族成功的必不可缺的因素,但这样似乎偏离了存在主义的路线,倒像是达尔文的社会进化论的标准表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正是这个社会进化论,给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提供了借口,适者生存,你打不过我就活该灭亡,这是一个让我厌恶的提法,而历史上日本正是以这样的借口屡次侵略周边的国家。



既然电影的背景已经设置得那么残酷,既然前面已经有了这么多的绝望铺垫,又何必在结尾带给大家一丝希望呢。私以为,结尾只让一位主人公活下来,然后让他无法忍受噩梦般的回忆甚至于死于精神崩溃来的更好些。


这存在主义和社会进化论的大杂烩末世寓言,在震撼之余不免有些让人失望。当然,我们不能不佩服日本人的想象力和勇气,也不能不为其中的片段所感动,感谢创作者带给人类整整两个小时关于暴力和人性的思考。




专注生命质量与精神自由!

【每周末,艺术与哲学】

点击左下角查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