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学习笔记

 hxf80688188 2015-01-11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学习笔记

 (2009-02-05 17:37:56)
标签: 

文化

分类: 学习笔记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对原文的理解:

再上好的兵器,也是不祥之物,是低级丑陋的,有道之人是不会轻易使用的。君子以左为贵,用兵者以右为尊。兵刃这些东西,是不祥之器物,不是君子所用之物,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才可以用,但应以点到为止、淡然处之为上策。用兵取胜后,不要沾沾自喜,以此为乐者,是以杀人为乐趣的。而以杀人为乐趣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在天下施展其志向的。吉祥的事物喜欢居于左边的位置,凶险的事物喜欢居于右边的位置。副职的将领位于左侧,正职的将领位于右侧。主张用丧葬之礼仪处理。杀人太多了,应感到悲哀而流泪;战斗胜利了,要用丧葬之礼仪对待死去的人。

 

对本章的体会:

不要以为拥有了精兵强将就可以独霸天下了,那是一把双刃剑。“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穷兵黩武永远是一条不归路。因此,常胜将军、敢死队也好,良弓强弩、原子弹也罢,都属于凶器一类。“人有利器,易起杀心”,得道君子,自然要多亲近圣贤书籍,不要去摆弄刀枪棍棒。人平时比较接近什么,就会更多地接受它的影响,屠夫习惯于用刀解决问题,而书生们自然是主张以理服人的。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武力也要有度,要明确使用武力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使用武力而使用武力。达到目的之后,应立即鸣金收兵、刀枪入库、将士戍边,这也是需要清醒的头脑和相当的定力的。看到自己的武力如此强大,谈笑间即可令“樯橹灰飞烟灭”,一时杀得性起,就很可能忘记了用兵的目的,严重起来还会养成杀人如麻,嗜血如命的习惯。这样的人已经脱离了“不得已而用之”的初衷,而坠入到了以杀人为乐趣的歧途之中。这样一个没有清醒头脑和自制能力的草莽之辈,怎么可能施展抱负于天下呢?

所谓兵者,泛指一切武力行为,我们也可以做多方面的引申。

比如家长动手打孩子的事情,开始是犯了大错才打,后来是中错就打,再后来是不论大错、中错、小错,甚至在气头上还没搞清楚错与没错,一律先打了再说。大人习惯了打,孩子习惯了被打;大人觉得不打就解决不了问题,孩子也知道不挨顿打是过不去的,打与被打成了必须履行的程序。大人不打不过瘾,孩子知道反正是要挨打的,但犯无妨,到时候扛过去就是了。时间久了,就都麻木了,除了大人越来越觉得失望,孩子越来越敌视父母之外,再也达不到任何教育的效果了。等到孩子大了,父母老了,已经没力气打孩子的父母开始和孩子讲道理,而孩子却学会了用拳头和父母对话,这样的事例不是没有发生过的。当初大人打孩子时或许是出于无奈,但把不得已的方式变成了习惯的作风,最终事与愿违,“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再如单位里特别是上级对待下级态度粗鲁,倚仗权势使用语言暴力的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在特殊情况下,偶尔发发脾气也是在所难免和情有可原的,只要事后主动道歉、解释清楚也会得到大家的谅解。可是有的人,却如“乐杀人者”一样,是“乐骂人者”。已经养成了骂人的习惯,这样的人同样也是“不可得志于天下”的。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人以左为吉,而以右为凶?从本章中,似乎体会到了一点什么。君子读书,一般是左手捧书,右手执笔,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而武士杀人,一定是右手持刀,左手持盾,这样就理解了为什么左吉右凶了。左文右武,左仁义右刀兵,既然“兵者,不祥之器…有道者不处…非君子之器”,那么为远离这些不祥之器,君子自然就要“居则贵左”,以表示自己不是黩武之人,也自然就知道了为什么“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了,这是要人们时时处处与刀兵武夫划清界限,站稳自己的立场呢。

虽因不得已而杀人,但毕竟事实上是杀了人的。所以,不但不能以杀人为乐,还应该悲悯那些付出了生命代价的人,不论他是自己的战友还是敌人。人的生命本来都是平等的,在战场上,大家各为其主,拼命厮杀,等到同归于尽之后,大家都要共赴黄泉。黄泉路上无老少、无对错,都已经一了百了了,何必还要有敌我之分呢?人生的争执都在那一口气之间,等到那口气都没有了,就彻底地“消气”了。有的人在杀了人之后还要把对方搞得碎尸万段、锉骨扬灰才解气,那也真是恨之入骨、小气得不能再小气了;而有的冤家,在了结了之后,往往会说一句:“厚葬之”,体现出一种豁达与超脱。老子主张的就是后者这样一种气度。动武杀人,已经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了;得手之后,何必还要如此丧尽天良呢?其实,锉骨扬灰也好,厚葬之也罢,对死了的人都毫无意义了,重要的是生者的心态。就算是不得已而动刀兵,也要做个仁义之师、仁至义尽,而万不可做残忍的虎狼之师、斩尽杀绝。动武已经是下策了,为虎狼之师就更是下下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