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出入可也
在完成了上述步骤之后,实验者又提出了一项新的实验任务。每个参加实验的被试会拿到三大碗的糖果,包括花生酱巧克力爆米花、水果口味的彩虹糖和约克薄荷味馅饼等。这些被试需要试吃每一种糖果,多少不限,但试吃后需要按照好吃的程度排序。 在开始试吃之前,一半的被试收到了一条旨在减轻她们内心的罪恶感的信息。信息中说,每个人都会有放纵自己的时候,不要太苛求自己。而另一半被试没有收到这样的信息。 最后,当所有的被试都完成了试吃任务后,实验者给每个糖果碗都称了重量,看看每个被试吃掉了多少糖果。结果,那些收到信息的被试平均只吃掉了28克糖果,而没有收到信息的被试,则平均吃掉了近70克糖果,是另一半被试的两倍还多! 从这个实验里,心理学家发现了“自我谅解”的作用和重要性。在犯了错误之后,一个能够及时自我谅解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重新振作起来,而不是把心理能量消耗在无休止的自责与懊悔当中。 当自责与懊悔消耗自控力的时候,自控力就会被降低,情绪低落让人更屈服于诱惑!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得不到教师或者家长的原谅,很可能加剧学生犯错,虽然慑于纪律的约束,会使他的错误更加隐蔽,导致更为严重的错误发生。 也许你说自我谅解会使学生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甚至说为自己犯错找借口,这样不利于学生改正,甚至会重复犯错误。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是孩子是需要教师或父母严格要求以及必要的惩罚,才会使孩子学会自控,这种方式是在孩子成长中必要的。但是成人——我们这些高中生大脑的自控系统已经发育成熟,也就是主管自控系统的大脑前额皮质已经成熟,自控已不在完全需要外部的支持。 众多研究显示,自我批评会降低积极性和自控力,而且也是导致抑郁的因素。它不仅消耗了“我要做”的力量,还耗尽了“我想要”的力量。相反自我谅解能帮助人们从错误中恢复出来,因为它消除失败时的羞愧和痛苦。 曾经写过一篇文中《为犯错的学生找个理由又何妨?》,有时我们教师帮助学生找一个原谅自己的理由,会使我们的教育更有力量!在摆脱罪恶感的心理状态下,让学生学会反思为什么失败?会使反思更有效。另一方面,当学生觉得遇到挫折意味着将一事无成,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糟糕,那么反思会使学生更加有挫败感,导致他自信心降低,这样他就不再思考教训是什么,而是沉沦! 还有最新心理研究表明:受到轻微惩罚的人,才不喜欢这种被禁止的行为;而受到严厉惩罚的人,却表现出对被禁止之行为的喜好有点增加。无论是自我惩罚,还是来自外界的惩罚,我们都应该遵循科学的规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