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味觉消失案

 指禅李的收藏 2015-01-11
chaichengzhi 2005-08-17 12:25
近治一八十四岁老妪,味觉消失一年余,食不甘味,形体日渐消瘦,近来有所加重,几不欲进食,并时感心中悸动。西医相关检查无异常发现,不能明确诊断,且无药可用,遂就诊中医。余查其形体消瘦,舌质光红无苔,脉时有歇止。思虑再三,据“脉结代,心动悸”,处以炙甘草汤加味,组方如下:
炙甘草6克 党参10克 桂枝10克 麦冬10克 天冬10克
熟地10克  阿胶12克(另烊)  红枣20克 北沙参10克
服上药五剂后胃口渐开,食量明显增加。守原方继服五剂。

    此案让我再一次想起了很久以前看过的一则电视广告:画面上是一只响得变了形的闹钟,只见一根手指轻轻地一按闹铃开关,闹钟随即恢复了宁静……这则广告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常常会记起它,尤其是在处方用药的时侯。我想,只要抓住关键的用药指征,一切症状都会随之缓解,并没有必要针对每一个症状用药——这应该才是中医处方用药的最高境界!!!


黄煌 2005-08-17 12:50
这个老妪当属“炙甘草汤体质”。经方非常重视“人”。这个案例很有启发性。昨晚有一病人来电话,说5月份给他开的方服用后非常舒服,原来的心包积液也几乎没有了。那也是一个非常消瘦的老人。


温小文 2005-08-17 18:15
经方医学重摆事实,不讲玄理,连我等菜鸟也能从质朴的医案中看到中医的希望,想来“事实胜于雄辩”这话有些道理。


温小文 2005-08-18 13:30
我看中医书上讲,中医切脉时分得很细,同一手腕要分寸、关、尺三部,左右手要分别候心、肝胆、脾胃、肾等不同的脏。在仲景学术里,切脉时是怎样的情形?比如上案中的脉结代是左手还是右手还是双手呢?

问题大约很初级,但我的确不懂,所以请教。


新苗 2005-08-18 15:24
瘦人很容易出现心悸,因为循环容量少,无论是汗出,还是激烈的情绪或运动,都会较胖人更容易引起血容量的相对或绝对不足,心脏供血突然减少,出现心悸,在胖人也会出现,不过要更多的汗出,更激烈的情绪和运动,机会较少些.


黄煌 2005-08-18 16:04
新苗的解释很有道理。胖与瘦,这是人体区别的重要标志。中医用药,尤其是使用经方,也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物。古人说,望而知之。望,首先是望体型。但临床也不是瘦人都是一张方,还要结合肤色、营养状况、肌肉、年龄、疾病等因素综合分析。炙甘草汤所使用的,都是那些枯瘦之人,而且舌淡脉细之人。


chaichengzhi 2005-08-21 13:54
温小文提的问题非常具有普遍性!我们在临床上也经常碰到这样的病人,一来二话不说就伸出胳膊让你搭,认为中医就是靠搭脉来看病的。其实这是人们对中医认识的一个误区:脉搏并不是中医诊病的一个金指标,将脉搏分得如此仔细也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反正我到目前还没有体会到!另外,这个老妪是左右手脉搏都有歇止。


ydh 2005-08-23 19:17
脉诊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性的.脉是用方的重要参考,有时是眼目所在.张仲景也有许多条文直接以脉处方.而且"辨某某病脉证并治",把辨脉放在证的前面,足见重视之深.脉在外感病中反映寒热,在内伤病中反映虚实,是机体代谢机能的有力佐证.我曾吃过亏,治疗小便不利脉沉者还用五苓散和四逆散,治疗的结果是可想而知了.二是艺术性.脉诊对于提示疾病的病位和所属的系统是大有帮助的.我也有过受益.曾经有一病人找我摸脉,其脉沉细弱.我对她说,你很疲劳,饮食不好,病得也非一日.其丈夫听后当时就说,可遇到明白人了,找了几个西医的老大夫都没有摸出个结论.后来,非常高兴地抓药,再后来,家人有病也常来找我.这对于初出茅庐的年轻中医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只要你摸准了,就等于通过了病人的考试,以下的一切都好说了.这本身对病人来说就是一个良性暗示.真没有把握,你就一边聊天一边观察一边套问.当然,这里也需要推理判断,综合其他三诊,最后让病人以为你就是通过摸脉摸出来的.这样,他自然就在内心深处认可了你.在基层,在农村,许多老百姓都有这个考医生的习惯.行医要入乡随俗,要适应病人,而不是让他适应你.如果你的行医对象是文化层次高的知识分子,这自然是多余的了.


顾志君 2005-08-24 08:03
[quote]下面是引用ydh于2005-08-23 19:17发表的:
治疗小便不利脉沉者还用五苓散和四逆散……[quote]

这也不一定,在出现五苓散证中可以出现脉沉或沉紧的现象,四逆散就完全可以是脉沉的了,我临床试用四逆散的一个指正就是脉沉,效果也好,关键是不是那个病机,那个证,脉是辅助的。


温小文 2005-08-24 11:37
下面是引用ydh于2005-08-23 19:17发表的:
“脉诊对于提示疾病的病位和所属的系统是大有帮助的.”

能否就此再举例讲解一下?谢谢!


医方中 2006-05-24 11:00
介绍一则日本治疗味觉消失的病案.
葛根汤加味方治嗅觉消失症(译文)    矢数道明

田000子.47岁之主妇,初诊:昭和56年9月(1981)
主诉:五年来嗅觉异常.体格,营养状态,气色等一般.乍一见似乎是标准健康体型,脉偏弱,别无异常.血压:110/74,腹部平坦,仅有右胸胁苦满,眼睑结膜充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此患者于昭和52年患感冒,打喷嚏流清涕,但从那以后,嗅觉消失,五年间任何气味都不能嗅出.昭和54年一年间,曾服用汉方颗粒制剂,自感暂时有些好转,但很快就又恢复原状,什么气味也闻不出了,还接受过针灸治疗,也是暂时好转,很快就恢复原状.作为其它自觉症状,有头肩部板滞不适,眩晕,足冷,鼻腔稍干,时有鼻痂.
对于鼻粘膜干燥,生痂皮,嗅觉消失症,浅田先生常用加味八脉散,所以就给予十日量试服,十日后复诊,无任何效果.因此又以项强为主证,转方给予了葛根汤加桔梗黄芩川芎辛荑各三克三十日量,不料,从服药第十天开始,能嗅到味觉的日子差不多占到一半,竟逐渐地好转起来了.当时认为,这可能是暂时现象.但因项强症状减轻,就嘱其原方继续服用,服药期间,患者感觉嗅觉在逐渐好转,直到翌年1月10日.病情迅速走向痊愈,嗅觉已与五年前正常时完全相同,能很好地判别气味.此后即使患感冒,也不受影响.患者很高兴,为巩固疗效,继续服药,从57年(82)开始,6个月期间,一直是同一处方恢复到完全正常.持续服药至6月下旬,认为完全治愈,不会复发而仃药.(医方中摘译自<汉方临床>第29卷第9


gugu 2006-05-24 15:50
经过宣城继教班学习交流确实感受到"只要抓住关键的用药指征,一切症状都会随之缓解,并没有必要针对每一个症状用药——这应该才是中医处方用药的最高境界!!!"


andy 2006-05-24 17:02
QUOTE:
引用第9楼温小文于2005-08-24 11:37发表的“”:
下面是引用ydh于2005-08-23 19:17发表的:
“脉诊对于提示疾病的病位和所属的系统是大有帮助的.”

能否就此再举例讲解一下?谢谢!


我在肾内科跟师查房经常摸到一些尺脉独长的脉象,特别是病人肾功能衰竭不太严重的人更常见此种脉象。一开始还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后来经常碰到这种尺脉独长的病人,才思考了一下,是不是病变及肾,邪正相争于下焦,脉象就独长于关部呢。现阶段只是发现了这个现象,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