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晋士大夫的书法

 设计梦工场 2015-01-12

东晋士大夫的书法

2013-4-19 23:53| 发布者: 书法屋| 查看: 1501| 评论: 5|原作者: 华人德

摘要: 东晋士大夫的书法 西晋永嘉末年,京城洛阳陷落,“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洛阳公卿士大夫多避居南方孙吴故壤,形成集团,成为东晋的‘七层阶级,在政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均占有最高地位,如南阳一带庚氏、宗氏 ...
东晋士大夫的书法

    西晋永嘉末年,京城洛阳陷落,“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洛阳公卿士大夫多避居南方孙吴故壤,形成集团,成为东晋的‘七层阶级,在政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均占有最高地位,如南阳一带庚氏、宗氏、刘氏等士族徙居长江中游的政治中心江陵.而琅邪工氏、太原王氏、陈郡谢氏等则到建康。北方离乱,仓皇南渡,中原文物,十九沦青,法书名迹也大多散佚。庚翼与王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书十纸,过江亡失,常痛妙迹永绝。”。王导书学钟繇、卫灌,爱好无w,战乱时犹怀《尚书宣示表》衣带过江。此帖曾传王羲之处,再转借王敬仁,敬仁死,即被殉葬。陶弘景在与梁武帝论书启中曾云:“世论咸云抓东无复踵迹,常以叹息。”


    梁武帝答书中也提到:“钟书乃有一卷,传以为真,意为悉是摹学,多不足论。”可见汉魏名迹到东晋已百不存一了,南渡过江的第一代王氏亲属中,王敦、王导、王旷、王庄、王邃、卫砾等善书者虽用家范教示子弟,而已乏名迹可供临习了。故子侄如羲之、恬、洽、助、荟,以及孙辈殉、抿、底、玄之、凝之、徽之、操之、涣之、献之等则较少受钟、卫旧法的束缚,而有了更多的创新余地。来源 书法 屋:www.。齐王僧虔在《论书》中有这样的记述:“亡曾祖领军洽与右军书云:‘俱变古形,不尔,至今犹法踵、张。’”献之更是改变制度,别创新体。琅邪工氏一族以外,都、庚、谢、桓诸家情况应与之略同。加上江左相对安定悠闲的生活环境,正是促使东晋书家群体突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二王即是这群体中最卓越者。


    故二王的书法在南渡大家族子弟间首先作为模仿的典范。咦翼在荆州与都下书云:“小几辈乃贱家鸡,皆学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吴地士族更是在书法、语言乃至哭丧等都学中州士族的京洛之法。故可以想见二王书法在昊地士族中也是风行的。那么能否就此可以认为二王书风在东晋已经影响到了民间工匠阶层呢?回答应是否定的。东晋士大夫之书法表现的主要形式是书札,从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十《右军书记》四百六十五帖看,皆为启犊札翰,这些书札主要往还于士大夫间,二王是中原士族,当时南渡来的士族一直高踞于社会上层,在文化学术上有着优越感,非但看不起吴地上族,即便是对那些晚迁的北方士人也称之荒枪、杂汉,备加鄙视和排斥,.因此二王书札当时主要是藏弃于中原士族之家,当然也不排除少量为吴地士族所得,而民间工匠是无由获见的。能为公众所见的书迹莫过于题榜碑版了。王献之曾有拒绝谢安之请为太极殿题榜的故事,王羲之则未闻有题榜的记载。东晋碑禁较西晋、南朝松弛,如孙绰所撰温、王、郗、庾诸公碑,不能排除其中有羲、献所书的可能,然而碑铭为示庄重,均用规整的书体,即所谓“铭石之书”,一般不用新体,而用较古的书体,这种现象在历代碑刻中甚为普遍,如西晋已行楷书,而碑刻几乎全用隶书(分书),东晋的碑刻亦应是隶书或是含有隶意的真书,这类书体是会影响到民间工匠的书刻工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