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阅读之华累写作之基

 江山携手 2015-01-14

积阅读之华累写作之基
积”阅读之华,“累”写作之基

龚志华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个逐渐聚集的过程。事实上,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形成技能的过程,尤其是写作能力。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不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和读写技能的过程。

 

积累很重要

日前,在以“真语文—真作文”为主题的上海市写作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上,复旦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在讲座中提出,小学三年级以下学生应多读、多看和多背;而学习写作应推迟到四五年级时。对此,包括多年担任上海阅卷组负责人的周宏在内的多名作文专家均表示赞同。

黄老师认为,小学生“最早应该接受的是知识的积累,比如多读书,多背一些优美的古诗词,等年龄到了之后,加上教师的点拨,自然而然就会写作文了。”为此,黄老师还对比了几篇当代和民国时期的小学生作文:“比如一篇民国五年级小学生作文,指出‘晋之东也,莫不谓五湖逼之也。然渡江以后,固已据一隅之安矣,而未闻有图恢复之志者,清谈误之也’,这样的见识和文笔,就是今天的博士生也未必写得出来!而一篇最近在语文教学界广受好评的冰心作文奖获奖作文,虽然字里行间都是孩子的真情流露,很能打动人,但就作文水平的高低来看,和前者相比差距简直难以道里计。”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别,就在于知识积累的不同。现在教学过于强调“创新”,而没有要求孩子多读书、多背书,导致积累不足。由此可见,不仅小学生需要厚实积累,我们高中生同样需要高度注重积累。因为:

1.写作文先得有一定的量的积累。

2.积累从“读”“背”中来。为此,要多读书,多背一些优美的文字,尤其是古诗词。

3.见识和文笔同样源于积累。这篇民国五年级小学生的作文之所以卓然不群,有超常的见识和文笔,实际上也是勤积累(有文学,还有历史)、深思考的结果。

 

积累途径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往往是作文时才想到看了哪些材料,有哪些可用,平时根本没有积累的意识,不知道该积累什么,更没细想如何去积累。所以,大部分同学写作文时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要么素材陈旧千人一面,要么内容冗杂不典型,这样的文章必然得分不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唯有通过阅读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1.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用心感受生活,一切能震撼人心的佳作,都得于作者有一双能洞察世故的锐眼和一颗细腻的心。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如身边的奇人怪事、大自然奇妙瑰丽的风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举世瞩目的时代热点等,当然还包括生活语言。后者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调动五种感官来观察生活和自然,五种感官就是通常所说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这是我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结果。

 要注意的是,作文不是生活的简单拍摄,需要经过我们的情感过滤和思想透视;生活中也不是每件事都值得积累,一定要积累那些有意义的、有趣味的、能够触动你的情思、拨动你的心弦的事物。只有你观察事物,心有所感,有说话的欲望,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打动人。

2.海量阅读,将触角伸到课堂之外。

那是不是有了生活积累就能成华文了呢?非也。作文材料来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的摄像机,它不仅要求具有真情实感,更需有高深的立意、严谨的结构、创意的表达等。也就是说,优秀之作需要对生活进行艺术化创作,这艺术创作的智慧要从阅读积累中汲取,这就是作文又要高于生活的道理。试想如果堆积生活素材,美丑不分,粗制滥造,那作文只是简单的流水账而已,因此,只有艺术化的生活素材才有生命力。

这就需要我们多阅读,多学习,提高文学素养,培养良好语感。阅读文学作品,如文学名著、人物传记、历史故事、诸子散文等,可以系统地学习写作的方法,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存量,掌握布局谋篇的技巧;阅读报刊杂志,可以熟悉社会,认识社会,及时了解天下事,知悉国家大政方针和相关政策措施,同时还可以读到很多好的作品、好的故事,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多读有益的报刊书籍,丰富自己的素材储量。

3.搜集整理,高效使用专题素材。

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只要肯用心,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搜集到大量相关内容,事半而功倍。我们可以有选择地收看新闻类、知识类、环保类、讲座类、竞赛类、专题类、主题晚会类的电视节目;还可以上网有目的地查询例文、素材、社会信息和相关材料。当然,也可以是自己平时整理的专题信息,这样印象更深刻。

要注意的是,专题信息较多,可以围绕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来作专题。如关注“诚信”,可以观看“315晚会”;关注“感恩”“感动”,就要留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中国英雄”年度颁奖晚会等。

 

积累方法

“腹有诗书气自华”,既指人,又指文。一个人,只有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作文,只有广采博览,多思考,思想内容才会闪亮动人,境界高远。

思想精神从哪里来?思考感悟从哪里来?就从“读”中来。对高中生而言,阅读是积累最重要的方法。下面,我们就简单谈谈阅读的积累方法。

1.要大声朗读,真正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

只有读才是准确而深刻的体味、领略语言文字意蕴和情味的好方法。这里的“读”指诵读,即出声朗读,熟读,以至背诵。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初指出:“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和理法上比以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

大声诵读的时候,可以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切实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自动把读与思结合起来,才能对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把握、妙处的赏析等自然而然地迅速地做出直觉的感受;而文章的风采格调、层次脉络、表达方式、思想感情等,也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2.零进碎玉,点滴灵感勤记录。

勤思考、勤记录,把脑海中偶尔闪过的点滴灵感记录下来,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片断、一个点子、一个句子,都要记录下来,有时间多翻多看,养成勤思考、常积累、多动笔的好习惯。或许有一天,这些一闪而过的奇思妙想就会让你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元末明初史学家陶宗仪,身上总带着笔墨,就连下田劳作也不例外。辍耕时,他就趁着休息时间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有时身边缺纸,就写在树叶上,回家后将这些零碎的资料贮存在瓮中。十年时间,就积累了10大瓮。后来他根据这些资料,写成23万字的《南村辍耕录》,为后世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料。陶宗仪的方法在今天很有借鉴意义,如果要写好作文,就必须时刻留意生活,凡对自己有用的材料,那怕只是一个词、一个句子、一种感受,都要用专门的本子记下来,有空的时候再经常翻一翻、看一看,头脑中各种素材就都有了,也就不愁考试时“无米下锅”了。

3.先读后写,锤炼思想的钢铁。

“读”不仅是吸收,更是创造,最终通过“写”来发挥作用。把写作过程比作炼铁炼钢,那阅读所得就是矿石,这矿石只有经过粉碎、高温、冶炼,才会产出铁和钢来。写文章也一样,只有智慧地去筛选加工积累的素材,你的文章才会情文并茂,达到新而高的境界。下面,我们就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一起将铁矿石炼化为钢铁:

(1)写阅读感言。阅读感言,主要是就人物、事件、意象等方面写自己的感受与体会。下面就是学生抓住“荷塘”这一象征意象来写的阅读感言。

朱自清诉说了自己的不宁静,却描写了一个宁静的荷塘:这是一个与现实不同的环境,环境中透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一个与现实不同的环境,环境中透出诗人的洁身自好。传统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作者的影子,清冷的明月是作者人品的象征。而这样的人,身为清华教授却一生清贫,甚至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其人其事其文,从精神上感动了一代代读者。这样一位自由主义者,这样一位民主主义战士,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表现了一个中国文学家的尊严与气节。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有骨气的文人,我们的民族也需要这样的有骨气的脊梁。

2给作者画像。我们可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概括总结入手,掌握其重要经历,特别是著名事迹和散落的轶事,还要分析其生平行为所包含的人生意义。另外,熟记并理解他们每个人最著名的言论(名言、诗句等),并弄清其包含的思想价值。写作时,要有意识地确立一个话题,并将与之相应的行为经历、言论思想整合,通过作者的人生经历和言论举止,揭示其精神价值与生活意义。下面是学生课后为朱自清描绘的画像:

 

散文泰斗和骨气英雄

您,既非天才,又无贵族之气,却用农民般的质朴和诚实,一次又一次地踌就辉煌的作品,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您文章的节奏而跳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您,用自己的笔流淌父子离别之泪,用自己的笔绽放月色下的荷花,用自己的笔书写光明的到来。您用写景缜密的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您用至真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的散文典范,您感悟人生的真谛和价值,领会情感的忠诚和自然;您傲立于国统黑暗时代,学古人伯夷叔齐宁死不食“美粥”,您实在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中华民族的英雄。

不管是阅读感言还是给作者画像,其本质是与文章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样的积累,不仅有人事景物,有佳词美句,还有一种自我的创造性的解读;不仅是对思想的梳理,更是一种由文到人的有益拓展。从长远的意义上讲,不仅有助于融铸我们现代高中生的阅读发现力、思考力、鉴赏力、评价力,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想与境界,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