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经过少

 学中医书馆 2015-01-15

一.血虚型:经量由正常逐减少,甚至点滴即净,经色偏淡,质清稀无块,常伴周期延后。全身证状:头晕眼花,心悸耳鸣,气短无力,面色萎黄,唇舌爪甲苍白无华或皮肤不泽或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可用滋血汤或小营煎。

二.肾虚型:经量素少或渐少,经色黯淡,质薄,或伴月经初潮过迟,或伴月经周期落后。全身证状:或腰膝酸软或头晕耳鸣足跟作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苔薄,脉沉弱或沉细。可用当归地黄饮、归肾丸、左归饮加当归、白芍。

三.血寒型:经来涩少,色黯质正常或清稀,有块,排出不畅,可伴见月经周期后。全身证状:小腹冷痛得热则减,可有临经感寒饮冷病史,舌质可正常或淡,苔白,脉沉紧或沉弱。可用温经定痛汤、温经汤。

四.气滞型:经水涩少,行而不爽,经色正常或黑红有块,可伴月经周期延后。全身证状:小腹胀痛或胸胁乳房胀痛不适,舌质正常苔薄白,或舌边有瘀点,脉弦或弦涩。选用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合四物汤、加味四物汤。

五.血瘀证 经行量少,色紫黯,有小血块,下而不畅。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有瘀点瘀斑,脉沉弦或沉涩。 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丸

.痰阻型:经来量少,色淡质粘或经血中混杂粘液,常伴有月经延后,平素带下量多。全身证状:形体多见肥胖,胸满脘闷,胃纳不佳或呕恶痰多,苔白腻,脉滑。可用二陈汤加芎归,导痰汤合佛手散。

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护理】【现代研究】【疗效评定其它疗法中药名厂与中成药
[概述]
  经血排出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行经时间过短,不足两天,经量也因而减少者。称“月经过少”,亦名“月水滞涩”、 “经量过少”.“经少”,“经候微少”,“经行微少。等.
  如初潮即现月经过少,应考虑是否“子宫发育不良”。如初潮经量如常,以后经量逐渐减少,应排除“子宫内膜结核”。
  [历史沿革]
  本病与月经过多因属于“经不调”范畴。早在《诸病源候论.月水不调候》中有“月水……乍少”的记载.至元《丹溪心法。妇人八十八》始有“经行微少”“经水涩少”的名称。并以四物汤加味治之。明.李梃《医学入门.妇人门.经候》认为因寒因热均可导致月经过少.处理也迥异“来少色和者四物汤加热地当归,点滴欲闭.潮烧脉数者四物去芎地加泽兰叶甘草。”内寒血涩来少……四物加桃仁红花丹皮葵花。”这些认识可供临床参考。《万氏女科。经水多少》提出以体质肥瘦判别虚实,采用不同治法“瘦人经水来少,责其血虚血少也,四物加人参汤主之。”“肥人经水来少者,责其痰凝经隧,用二陈加芎归汤主之。”清《叶天士女科证治.调经》也同于此说。《女科证治约旨。经候门》认为月经过少可因“形瘦多火.消烁津液致成经水衰少之候”突出了热灼津液而致经少的机理。以上历代医家论述内容虽少而不系统,或从病因病机或从治法方药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为我们认识和治疗月经过少积累了资料。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病机理与月经后期类同,亦分虚实两类,虚者或因营血不足,或因肾气未盛,肾精衰少,无精化血,月经源流衰少,血海不满,无余可下,或血海满溢不多,下而量少;实者或因寒凝,或因气滞,或因痰阻.或因热灼,经血运行不畅,血海受阻以致经来量少。临床以虚证为多.虚证中以血虚,肾虚多见;实证中以寒凝气滞为主,进而导致血瘀。
  一、血虚 素伤于血或久病未复或堕胎多产营血亏虚,或饮食劳倦思虑伤脾。脾虚化源不足均使血海不满或满溢不多而致月经量逐渐减少。
  二、 肾虚 禀赋不足体质纤弱.身体发育障碍,肾气不盛,胞宫发育迟缓,以致月经迟至,经量素少;亦有胎堕甚密,或流产手术损伤冲任,耗伤肾精,精血不足,血海满溢不多以致经量渐少。
  三、血寒 经行,产后摄生不慎.寒邪内侵,寒客胞中与血搏结,气血运行受阻,以致经行不畅,所下涩少.致成经少之证。亦可因阳虚内寒,生化不足,运行不畅而致经少者。
  四、气滞 素多忧恚情志不畅,气机郁滞碍血运行.甚者气滞血瘀以致经来涩少。
  五.痰阻 宿有痰湿.痰涎壅塞,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血下行受阻,发为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一)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表现以经血排出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为特点.月经周期可正常.也可伴周期失常,成为先期量少或后期量少。因此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要排除因使用避孕针药所致的月经过少,应详询病史以鉴别。
  (二)检查 如育龄期妇女乎素月经正常,突然经量减少.应与妊娠激经、胎漏相鉴别。可通过妊娠试验、测静息体温及妇科检查鉴别,但都应在月经过期七天以后才能判断。因此对希望生育的妇女,月经到期经来量少应特别慎重,应注意观察是否妊娠。
  二、鉴别诊断 (见附表) .
  月经过少,激经,胎漏鉴别筒表
┏━━━━━┳━━━━━━━━━━┳━━━━━━━━━━┳━━━━━━━┳━━━━━━┳━━━━━━━━┓
┃ ┃ 阴道出血特点 ┃ 伴见症状 ┃小便妊娠试验 ┃ 静息体温 ┃ 妇科检查 ┃
┣━━━━━╋━━━━━━━━━━╋━━━━━━━━━━╋━━━━━━━╋━━━━━━╋━━━━━━━━┫
┃月经过少 ┃经来素少或渐少, ┃可有轻微的腰腹 ┃ ┃双相或低相 ┃子宫正常大 ┃
┃ ┃周期一般Ⅱ:常. ┃疼痛。无早孕反应。 ┃ (一) ┃ ┃ ┃
┣━━━━━╋━━━━━━━━━━╋━━━━━━━━━━╋━━━━━━━╋━━━━━━╋━━━━━━━━┫
┃激经 ┃阴道周期性少量出 ┃多有恶心,呕吐、 ┃ ┃持续高相 ┃子宫按妊娠月份 ┃
┃ ┃血,数天自止. ┃头晕、厌食等早 ┃ (+) ┃ ┃增大 ┃
┃ ┃ ┃孕反应。 ┃ ┃ ┃ ┃
┣━━━━━╋━━━━━━━━━━╋━━━━━━━━━━╋━━━━━━━╋━━━━━━╋━━━━━━━━┫
┃胎漏 ┃停经以后.阴道不时 ┃同上 ┃ (+) ┃持续高相 ┃ 同上 ┃
┃ ┃少量出血。 ┃ ┃ ┃ ┃ ┃
┗━━━━━┻━━━━━━━━━━┻━━━━━━━━━━┻━━━━━━━┻━━━━━━┻━━━━━━━━┛
  [辨证论治]
  本病的辨证以月经的色、质,月经周期及有无腹痛结合全身情况、舌脉辨虚实。属虚者经色多淡,质多清稀,多有先天不足或后天伤肾或久病脾虚.多户头血等病史,伴见头晕眼花或心悸气短或食少便溏、小腹无痛等证;先天不足者大多经来素少:后天亏损者,月经量则逐渐减少,月经周期多见延后。属实者经血多黯红、.质稠有块或夹痰涎,大多形气有余,小腹或胀或痛或满闷不适,且多突见经量减少。治法虚者重在濡养精血,根据病因或补血养血或健脾益气养血或补肾养血,不可妄行攻破以免重伤精血使经水难复。实证活血通利,佐以温经、行气祛痰,但宜中病即止.不可过量,本病毕竟虚多实少。
  月经过少与月经后期伴见,不及时治疗常发展成闭经。
  一、血虚型
  (一)辨证
  1.妇科证候特点:经量由正常逐渐减少,甚至点滴即净,经色偏淡,质清稀无块,常伴周期延后。
  2.全身证状:头晕眼花,心悸耳鸣,气短无力,面色萎黄,唇舌爪甲苍白无华或皮肤不泽或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3。证候分析:缘于血虚营血衰少.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见月经周期延后,血海满溢不多故经量减少.色淡质清稀无块。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萎黄,唇舌淡而无华。脑失所养则头晕眼花,耳鸣。心失所养则心悸。四末失荣则爪甲苍白.血虚脾胃运化功能受阻则纳少便溏。血不充于脉则脉细。
  (二)治疗
  1。治则:补血养血,佐以益气健脾。
  2.方药:可用滋血汤或小营煎。
  (1)滋血汤(《证治准绳.女科.调经门》):适用于有以上主证兼见气短无力,纳少便溏等证候者。
  人参 淮药 黄芪 茯苓 当归 熟地 白芍 川芎
  原治妇人心肺虚损,血脉虚弱,月水过期。
  肺主气,心主血i如心肺虚损则气血不足而血脉虚弱,运行无力,血海不能如期满溢则月经后期。
  方中人参,山药、茯苓益气健脾,益生化之源;归、地、芍、芎合为四物.功能养血调经。全方有补气,健脾,养血调经之效.故主心肺虚损,血脉虚弱之月经后期。今用治血虚月经过少,亦取其益气健脾,养血调经之功。
  (2)小营煎(见月经后期);宜用于月经过少,甚或点滴即净,属阴亏血虚者。
  本型与血虚月经后期病因病机相同.故亦宜用本方施治。
  以上二方均可加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丹参养血活血。
  注意阴血之虚难以骤复,当持之以恒,缓缓图治, 日久方能见功。
  二,肾虚型
  (一)辨证 .
  1.妇科证候特点:经量素少或渐少.经色黯淡,质薄,或伴月经初潮过迟,或伴月经周期落后。
  2。全身证状:或见腰膝酸软或头晕耳鸣足跟作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苔薄.脉沉弱或沉细。

  3.证候分析:先天不足禀赋素弱,肾气不能按时充盛故见月经初潮过迟,潮后经量即少而致经量素少;或因后天伤肾(手术、分娩损伤肾气或房劳堕胎小产耗伤肾精)致精气衰少.无精化血,月经源流匮乏,血海不盈或满溢不多.以致经量渐少。肾为水火之宅,主藏精气,肾虚精气不足,水火两亏,水不足则经量少,火不足则经血淡而质薄。腰为肾之外腑,肾虚外腑失荣故见腰膝酸软,精少髓不足故头晕耳鸣,足跟作痛。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不固,膀胱失约则夜尿多。胞系于肾,肾气不足,胞脉失煦故见小腹冷感。舌淡苔薄,脉沉弱或沉细亦系肾精气不足之象。
  (二)治疗
  1。治则:补肾气、益肾精、养血调经。先天不足者重在补肾气,后天不足者重在益肾精。
  2。方药:可用当归地黄饮,归肾丸、左归饮加当归、白芍。
  (1)当归地黄饮(《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阵》)适用于有以上主证而腰膝疼痛明显者。
  当归 熟地 山萸 杜仲 淮药 牛膝 甘草
  原治肾虚腰膝痛等证。
  方中当归、熟地、山萸补肾益精养血;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淮山、甘草补肾健脾和中。故主肾虚精血不足腰膝疼痛等证。肾虚月经量少兼见明显的腰膝疼痛.亦属精血不足,骨髓不充之证,故宜本方主之,且牛膝有活血之功,对经少者用之尤宜。
  (2)归肾丸(方见月经先期)宜用于肾气不足,月经过少,色淡质清兼见小便清长或夜间尿多者。
  若系先天肾气不足,初潮过迟,经来素少者,可于上两方加巴戟、羊藿、鹿胶、河车粉等,则补肾益精之力更强。
  (3)左归饮(方见月经后期)加当归、 白芍。
  方用左归饮滋肾益阴,加当归、 白芍养血调经,用于精血不足之月经量少较为合拍。必要时可酌加制首乌、丹参、鸡血藤.则养血益精之力更强,且补中见活血作用。若经量过少伴见先期.出现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乃属阴虚内热灼伤津液所致,即傅青主谓“火热而水不足”之证,治宜滋阴清热、活血调经.选用丹参,赤白芍,丹皮,地骨皮,生地,茜草、益母草之属。
  三,血寒型
  (一)辨证
   1.妇科证候特点:经来涩少,色黯质正常或清稀.有块,排出不畅,可伴见月经周期延后。
  2.全身证状:小腹冷痛得热则减,可有临经感寒饮冷病史,舌质可正常或淡,苔白,脉沉紧或沉弱。
  3.证候分析:经期摄生不慎,感寒饮冷,寒邪与血相结,阻滞冲任,经血运行受阻以致经来涩少、周期延后。寒为阴邪,阻遏阳气故经色黯黑有块,小腹冷痛得热则寒邪被抑故腹痛缓减。气机阻滞则经血排出不畅.寒搏于内故脉沉紧, 因系突然感受外寒,脏腑未受累及,故舌苔可正常.若为阳虚内寒,生化不及,运行迟滞则经质清稀,舌淡脉沉弱。 .

  (二)治疗
  1.治则:治以温经散寒,养血活血调经。
  2。方药:可用温经定痛汤、温经汤。
  (1)温经定痛汤(《中医妇科治疗学.月经疾病.痛经》):宜于月经量少,行而不畅。经色黯红有块,小腹冷痛拒按,脉沉紧者。
  当归 川芎 延胡索 红花 桂枝 莪术 台乌
  治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喜热熨.经色乌黑,量不太多.腰酸背冷,舌淡苔白,脉沉紧.证属寒凝血瘀者。
  方中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桂枝温通血脉,散寒止痛;红花活血祛瘀;延胡.莪术活血行气止痛。诸药合用,有温经散寒,养血活血,调经止痛之效。故宜于寒凝血瘀之痛经。月经量少.行而不畅,色黯红有块.小腹冷痛拒按;脉沉紧,为寒凝血瘀所致,选用本方施治,亦取其温经散寒,养血活血之功。
  (2)温经汤(《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宜于月经量少,经色黯淡.质清,有小块,小腹冷痛,喜暖喜按,舌淡苔白,脉沉弱者。
  吴茱萸 当归. 芍药 芎穷 人参 桂枝 阿胶 牡丹皮. 生姜 甘草 半夏 麦冬
  原治阴道下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拘急而胀,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及妇人少腹寒冷,久不受孕。或崩中漏下,或月经过多,或至期不来。
  以上证侯乃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冲任二脉皆起胞中,冲任虚寒,血凝气滞则小腹冷痛,月经不调.或久不受孕。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濡润不足则唇口干燥。血虚发热则暮即发热,手掌烦热。证属冲任虚寒而致瘀血停滞,虚而有瘀,则非单纯祛瘀所宜. 当以温经散寒与养血祛瘀并用。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 当归、川芎养血调经,活血祛瘀;阿胶、麦冬,芍药合当归养血益阴;丹皮退虚热,又可助桂枝,川芎祛瘀通经;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半夏益气和中资生化之源;甘草调和诸药。各药合用,有温经通脉,养血祛瘀之功。故主冲任虚寒,血行迟滞.瘀阻于内而见以上诸证者。月经过少,色黯淡而质清有块,小腹冷痛.喜暖喜按,舌淡脉弱,亦为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故亦宜用本方主治。
  四、气滞型
  (一)辨证
  1.妇科证候特点:经水涩少,行而不爽,经色正常或黑红有块,可伴月经周期延后。
  2.全身证状:小腹胀痛或胸胁乳房胀痛不适,舌质正常苔薄白,或舌边有瘀点,脉弦或弦涩。
  3.证候分析:情怀抑郁气机不利.气郁血滞故经水涩少,行而不爽.色黯红有块。气滞肝经故小腹胀痛或见胸胁乳房胀痛不适。病初滞于气分,病久气分及血分可见少腹痛如锥刺、固定不移,舌边可见瘀点或瘀斑,脉弦为肝郁气滞之象,涩为气机不利之候。
  (二)治疗
  1.治则:疏肝理气、活血调经。
  2。方药:选用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合四物汤、加味四物汤.

  (1)逍遥散(见月经先后无定期)合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宜于月经过少,行而不畅.经色黑红有块;小腹胀痛,胸胁乳房胀痛.脉弦者。
  四物汤(《和剂局方》) 、、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治营血虚滞. 目眩耳鸣,惊惕头晕,唇爪无华,妇人月经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疴痛,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以上诸证乃营虚血滞所致。血虚无以上营故见眩晕耳鸣。不能养肝则见惊惕,爪甲无华。肝血不足冲任不充故月经量少或经闭不来。血虚运行迟滞故脐腹作痛。血虚故舌淡。虚而挟滞故脉弦细涩。本方熟地甘温,滋阴养血填精;当归补血养肝.调经活血,白芍和营养肝;川芎活血行滞。四药合用补中有行.使补而不滞。故因营虚血滞而月经不调者皆可用本方施治。此处与逍遥散同用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养血活血调经,故宜于气郁月经过少兼有上述诸证者。并可酌加香附、鸡血藤以理气活血通络。
  (2)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散阵》)合四物汤;宜于气郁月经过少,行而不爽,胸胁小腹胀满疼痛者。
  柴胡 枳壳 香附.川芎 白芍 甘草
  原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理气行滞,兼能活血,故主胸胁疼痛,寒热往来之证,亦宜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过少之证;枳壳行气宽中;香附疏肝理气;芍药柔肝和营;川芎行气活血;甘草和中。本方理气行滞作用优于上方,但无健脾和中之药.对肝郁气滞,经量过少,无脾虚见证者较为适宜。 . .
  (3).加味四物汤(《中医妇科治疗学。月经疾病.月经不调》)。宜于经行量少,色黯红有小块,小腹胀痛不拒按,舌淡苔正常,脉弦细者。
  当归 川芎 酒炒白芍 熟地 丹参 香附 红泽兰
  原治血虚兼气郁经量少而色紫黑.面色青黄,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而弱者。
  本方以四物汤养血活血。白芍酒炒去其酸敛之性增强活血之力。丹参养血活血。香附理气行滞,红泽兰疏肝活血通经。共奏疏肝行气养血活血之效.全方以养血活血为主,理气为佐故宜于血虚气郁之月经过少。本型量少经色黯红.小腹胀痛不拒按,舌淡脉弦细,亦为血虚气滞,运行迟涩之象.故亦宜用本方主之。
  五.痰阻型
  (一)辨证
  1.妇科证候特点:经来量少.色淡质粘或经血中混杂粘液,常伴月经周期延后.平素带下量多。
  2.全身症状:形体多见肥胖,胸满脘闷,胃纳不佳或呕恶痰多,苔白腻.脉滑。
  3.证候分析:肥胖妇女多痰多湿.痰湿壅滞,气血运行受阻,经血排出不畅以致经来量少混杂粘液。痰滞中脘,中焦运化受阻故胸满脘闷.呕恶痰多, 胃纳下降。痰湿下注伤及任带则见带下量多。苔腻脉滑也系痰涎内盛之证.
  (二)治疗
  1.治则.祛痰渗湿、活血调经。
  2.方药:可用二陈汤加芎归;导痰汤合佛手散。

  (1)二陈汤加芎归(方见月经后期):宜于经来量少, 色淡质粘稠.胸脘满闷.恶心欲吐,苔腻脉滑者。
  方中二陈汤祛痰渗湿。当归、川芎活血调经。故亦宜于痰湿阻滞月经过少者。
  (2)导痰汤(《校注妇人良方.风痰积冷咳嗽方论》):宜于有上述证候.兼见痰多呕恶..平素带下稠粘量多者。
  茯苓 陈皮 法夏 甘草 南星 枳壳
  原治痰涎壅盛,胸膈痞塞,或咳恶心,饮食少思。
  本方以二陈汤祛痰渗湿,南星豁痰,枳壳行气,全方豁痰理气作用强于二陈汤。故主痰涎壅盛,胸膈痞塞之证。用治痰湿壅盛经少而带下量多者,加当归、川芎活血调经。还可酌加鸡血藤活血通络,川牛膝引血下行。
  [预防护理]
  经期注意保暖,不宜下田涉水,不宜过食生冷寒凉,以免凝滞气血。此外调情志,适劳逸,搞好计划生育,都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预后]
  本病常与月经后期同时伴见,成为后期量少。如不及时调治,可发展成闭经,影响受孕。同时长期经量过少可给病人带来心理压力,因此应积极调治。经量过少除因妇科原因导致外,也有是机体受病的反映, 因此应积极找寻原因,注意有无痨瘵病,以便审因论治。
  [结语]
  月经过少属于经不调而以经量排出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为主要表现,月经周期一般正常,也可见周期失常,常与月经后期同时伴见。月经过少的发病机理有虚实之分,虚者或因血虚或因脾虚或因肾虚而致精血不足,血海满溢不多以致经来量少,先天肾气不足者则经来素少;实者可因血寒、气滞、痰阻致气血运行不畅,冲任阻滞发为经水涩少。辨证以月经色质为主、结合全身情况及舌脉以辨虚实寒热。治则虚证重在濡养精血.行经期加用养血活血之品;实证活血调经佐以温经、理气、祛痰,温通行血之品如归、芎可重用,阴柔酸收之品则少用。本病预防重在保暖,经期严禁涉水饮冷以免凝滞气血。月经过少预后尚佳,一般不影响生活工作。但易向闭经转化,及导致不孕。如因疾病(如痨瘵)导致经少则预后稍差,应积极治疗疾病,病愈则经调。生育年龄妇女如经量突然减少,应首先排除妊娠后再行治疗。
  [文献摘录]
  《普济本事方。妇人诸疾》: “好人病多是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医者一例呼为经病,不曾说得是阴胜阳,是阳胜阴.所以服药少得有效。盖阴气乘阳,则胞寒气冷.血不运行.经所谓天寒地冻,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后。若阳气乘阴,则血流散溢.经所谓天暑地热,经水沸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当和其阴阳,调其气血,使不相乘.以平为期。” ;
  《证治准绳 女科。调经门》:“经水涩少,为虚为涩,虚则补之,涩则濡之。”
  《邯郸遗稿 经候》:“经水涩少不快.宜四物加红花、葵花.如经水行微少.或张或疼,宜四物加延胡索、白芷,醋煎。”
  “经水涩少,渐渐不通,潮热瘦弱者.宜四物汤倍加泽兰治之。”
  《中医妇科治疗学.月经疾病.月经不调》: “月经过少,有虚有实,病因不同,证状各异。一般属于虚证的.大多气短神疲.形体瘦弱,耳鸣眼花,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脉象虚弱。临证时必须详细审证求因,分别论治。在治疗方面,血虚宜补血,脾虚宜健脾.属于实证的,大多形气有余,或胀或痛,脉必有力。其中当分别血瘀与痰阻.血瘀者宜活血行瘀,痰阻者宜祛痰渗湿。至于兼寒热,夹湿夹郁,见证各有不同,又当随证施治。”月经过少系由精血衰少,血海不盈,或痰阻瘀滞,血行不畅,致使经期虽准,但经量较正常明显减少;或经期不足2天,经量少的月经病。
    诊断依据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很少,不足30m1,甚或点滴即净。
  2.本病应与早孕相鉴别。
  3.排除因结核引起的月经过少。
   证治概要
  月经过少,有虚有实。虚者或因化源不足,血海空虚;或因精血衰少,血海不盈。实者多因瘀血内停;或痰湿阻滞,血不畅行。本病虚多实少,治法重在濡养精血。即使是瘀血亦属气血有伤,慎不可恣投攻破,以免重伤气血,使经血难复。
   分证选方
  一、肝血亏虚证
  [主症] 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块,或伴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
  [治法] 养血调经。
  [常用方] 小营煎(《景岳全书》)。
  当归9g,熟地黄9g,白芍6g,炒山药6g,枸杞子9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l剂。
  [辨证加减]
  1.脾虚食少者,加砂仁、陈皮以行气健脾。
  2.若神疲乏力,气虚明显者,加人参以益气生血,或改用四物加人参汤。
  3.若夜寐不适,加龙眼肉、远志以养血安神,或改用加减归脾汤。
  [按语]
  1.本方既补先天之肾阴,又补后天生化之源,使血生而诸症自消。
  2.阴血不足者,虽以小营煎加减施治,但重点在于经净后即服,随着经后期的移动,逐渐加入川断、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等1--2味补阳药,更有利于阴血的恢复。

  [参用方]
  1。四物加人参汤(《万氏女科》):人参、制香附、白芍、川芎、生地黄、当归身、炙甘草各3g。加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每日2次。功用:一补气养血调经。主治:月经量少属气弱血虚所致者。
  2.加减归脾汤(《性病》):人参、龙眼肉、白术、茯苓、黄芪各7.5g,甘草、木香各1。5g,当归、吴茱萸、生姜、艾叶、远志各3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养血补气,生血调经。主治:月经量少属血虚气弱者,症见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夜寐不适,心
悸乏力等。
  3。生血汤(《嵩崖尊生全书》):当归、熟地黄各9g,川芎、白芍各3g,红花、泽兰各2.4g,木香o.9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补血调经。主治:妇人血虚,月经过少。
   二、肾阳亏虚证
  [主症] 月经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稀,腰脊酸软,头晕耳鸣,或小腹冷,夜尿多。舌质淡,脉弱或沉迟。
  [治法] 温阳补血,暖宫散寒。
  [常用方] 过期饮((医略六书》)。
  熟地黄15g,当归9g,炒白芍4.5g,川芎3g,肉桂3g,炮姜3g,附子3g,制香附6g,艾叶3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若兼见久不受孕,大便溏薄者,去熟地黄,加炒白术、党参,或改用温土毓麟汤。
  2.若兼腰膝酸软甚者,加杜仲、牛膝益肾壮腰,或改用大营煎。
  3.若兼小腹冷痛甚者,加吴茱萸以温经止痛。
  4.若兼经行不畅者,加鸡血藤以养血通经。
  [按语]
  1.本方是助阳祛寒的重剂,主治阳虚血少之证。
  2.有同名异方之过期饮,一般均用于治疗血寒实证。
  [参用方]
  1。温土毓麟汤(《傅青主女科》):巴戟、覆盆子各30g,炒白术15g,党参lOg,怀山药15g,神曲3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补肾助阳,健脾益胃。主治:月经后期属脾肾两虚者。症见经量偏少,色淡,久不受孕,神疲纳呆,畏寒腰酸,腹部有阴冷感,
大便溏薄,舌质淡体胖,脉沉细而迟。
  2.大营煎(《景岳全书》):当归6—15g,熟地黄9—12g,枸杞子、杜仲各6g,炙甘草3—6g,牛膝4.5g,肉桂3—6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补肾养精,扶阳温经。
  主治:妇人经迟血少。腰膝筋骨疼痛。
  3.左归饮(《景岳全书》):熟地黄8-30g,炒山药6g,山茱萸3g,枸杞子6g,炙甘草6g,杜仲6g,肉桂4g,制附子7g。水煎服,每日工剂。功用:温肾填精。主治:月经后期症见气祛神疲,腰腹酸痛,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三、瘀滞胞宫证
  [主症] 月经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正常或紫暗,或有瘀点,脉细弦涩。
  [治法] 活血祛瘀,理气通经。
  [常用方] 泽兰汤(《校注妇人良方》)。
  泽兰叶9g,当归、芍药各6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若兼少腹疼痛,痛如绞,血块下后疼痛缓解,为单纯血瘀之月经过少,加蒲黄、五灵脂以化瘀生新,或改用加味泽兰汤。
  2.如小腹胀痛以胀为甚,或兼胸肋胀满者,为气滞血瘀,加香附、芍药以疏肝理气,柔肝和营。
  3。如兼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力寒凝血瘀,加桂枝、吴茱萸以温经通脉,活血行瘀。
  4.若兼见泌乳者,可加牛膝以引血下行,或改用免怀汤。 .
    [按语]
  1.脾肾阳虚,大便溏泄者忌用。
  2.泽兰汤为调经之轻剂,凡是月经期经量偏少,经行不畅,或经色紫黑,夹有血块者,而血瘀的程度较轻者,用此合宜。化瘀而不耗血,养血而不滞血,经期用此尤好。
   [参用方]
  1.免怀汤(《济阴纲目》):当归尾、赤芍药、红花、牛膝各15g。水煎服。每Et 1剂。
  功用:活血通经。主治:月经量少兼有泌乳者。
  2.加味泽兰汤(《中医妇科治疗学》):泽兰、丹参各9g,当归、炒白芍、五灵脂、蒲黄、通草各6g,甘草2g。水煎服,每Et 1剂。功用:活血调经止痛。主治:血瘀之月经过少,见小腹绞痛明显者。
  3。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当归、生地黄各9g,桃仁12g,红花9g,枳壳、赤芍各6g,柴胡、甘草各6g,桔梗、川芎各4.5g,牛膝9g。水煎服,每El工剂.功用:活血祛瘀。主治:血瘀诸证。月经过少,证属气滞血瘀者。
   四、痰湿内阻证
  [主症] 经行量少,色淡红或紫红,质粘腻如痰,月经落后,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口腻多痰,或带多粘腻。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 化痰燥湿调经。
  [常用方] 苍附导痰丸(《叶氏女科证治》)。
茯苓lOg,法半夏6g,陈皮6g,甘草6g,苍术lOg,香附9g,胆南星6g,枳壳6g,生姜5片,神曲lOg。水煎服。每日l剂。

   [辨证加减]
  1.如眩晕为痰浊上扰,加天麻、白术,以祛风化痰。
  2。如伴胸闷呕恶为痰湿中阻,加砂仁、白蔻仁以化湿和胃。
  3。痰多重用胆南星,加全瓜蒌以加强化痰之力。
   [按语] …、
  1.必须注意服药的时间,一般宜在经前3—5天服用。同时要加入川续断、鹿角片、仙灵脾、丹参、泽兰叶等补阳调经之品。
  2.据报道:临床见患者形体肥胖、具有明显痰湿脂肪满溢症状者。可以应用本方治疗,待病情稍有缓和,必须从肾虚本质论治。
    [参用方]
  1.启宫丸(《医方集解》):川芎、白术、半夏、香附各30g,茯苓、神曲各15g,化橘红、甘草各3g。上为末,以粥为丸。每次lOg,用白开水送服,每日2次。功用:燥湿化痰,启宫助运。主治:妇人体肥痰盛,子宫脂满,月经量少,不能孕育者。
  2。开郁二陈汤(《万氏女科》):陈皮、茯苓、苍术、香附、川芎各6g,制半夏、青皮、莪术、槟榔、甘草、木香各3g,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理气化痰,开郁调经。主治:痰郁之闭经,月经量少等病证。
  3.六郁汤痰郁方(《丹溪心法》):海浮石12g,制香附9g,制南星、瓜蒌各9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清热化痰,理气解郁。主治:痰郁化热所致月经失调,经行量少等病证。
   疗效评定
  1.治愈:经量恢复正常,维持3个月以上。
  2.好转:经量明显增多,或经量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
  3.未愈:月经周期、经量无变化。
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不足两天,经量少于正常,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过少。又称“经水涩少”、“经水少”。临床可见于幼稚子宫、子宫发育不良、反复流产、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粘连等。本病可
与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痛经等并见。
  月经过少首见于晋代王叔和《脉经》,称“经水少”,认为其病机为“亡其津液”。宋代史堪撰《史载之方》:“肺脉浮,主妇人血热,经候行少……忽两三月一次,忽半年不行,或止些小黑血”。明代万全《万氏妇人科》结合体质虚实,提出“瘦人经水来少
者,责其血虚少也”,“肥人经水来少者,责其痰碍经隧也。”《医学入门》认为“内寒血涩可致经水来少。”综合历代医家论述,月经过少之因多为肾虚、血虚、血瘀、痰阻。临证尤以虚为常见。
  [病因病机]
  月经过少,虚实各异。虚者或因肾虚精亏血少,血海不盈;或因化源不足,血海亏虚。实者多因瘀血内停,或痰湿壅盛,阻碍经隧。幼稚子宫、子宫发育不良,多属先天不足,肾气不充,肾精未实。子宫内膜结核既可表现为肾阴亏虚,又可出现瘀血内阻之象,而子宫内膜粘连除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外,更须配合手术治疗。月经过少的病因病理与月经后期、痛经、闭经颇多相似或相同之处,故本病常与月经后期、痛经并见。如治疗不当,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而形成闭经。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1.病史 应注意询问月经史、孕产史、妇产科手术史。了解有无反复流产、刮宫及术后恢复情况,刮宫术后月经过少应注意有无子宫内膜粘连。此外,尚应询问有无长期服用避孕药。
  2.临床表现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为本病的诊断要点。
  3.妇科检查 应注意子宫大小、活动度、发育情况,并应注意第二性征,了解有无盆腔结核。
  4.辅助检查
  (1)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借以了解内分泌水平。
  (2)B超检查:可判断子宫大小、位置,了解盆腔有无肿物。
  (3)子宫内膜活检:了解子宫对性激素的反应及有无子宫内膜结核。通过刮宫还能协助确定有无子宫内膜粘连。
  二、鉴别
  早孕而有激经者,易与月经过少混淆而被忽视,应注意鉴别。
  激经是受孕早期,月经仍按月来潮,一般血量较平时明显减少,可伴有恶心、头晕等早孕反应。尿妊娠试验阳性,子宫B超检查有助于鉴别。
  [辨病论治]
  对子宫发育不良、幼稚子宫所致月经过少,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益肾填精,养血行血方药,如龟龄集、乌鸡白凤丸、六味地黄丸等,配合西药有关激素类,以共同促进子宫发育。若因子宫内膜结核所致月经过少,当用抗痨治疗。对子宫内膜粘连所致月经过少,应先手术剥离后,再用桃红四物汤类活血化瘀以善其后。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月经过少,应从色、质及有无腹痛辨虚实。一般色淡、质稀,腹不胀不痛者为虚;色紫黯夹小血块,腹痛拒按者为血瘀;色淡红,质粘如痰如涕者,属痰湿。经量逐渐减少者多属虚,突然减少者多属实。并应注意结合既往史、全身证候及妇科检查、辅助检查综合分析。
  二、治疗原则
  本病虚多实少,治法重在濡养精血。即使是瘀滞亦多属气血有伤,不可过投攻破之品,以免损伤气血。使用活血逐瘀之药,亦应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久用。
  三、分证论治
  1.血虚证
  (1).临床见证:经血量少,或由常量而逐渐减少,甚或点滴即净,经血色淡红、质稀薄,经行小腹绵绵作痛,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爪甲苍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营血衰少,血海不盈,则经行量少,色淡质稀。血虚胞脉失养,则小腹绵绵作痛;余症、舌脉亦属血虚之象。
  (2)辨证依据:
  ①经血量少,色淡质稀,经行小腹绵绵作痛。
  ②面色萎黄,爪甲苍白,心悸气短。
  ③舌淡,脉细弱无力。
  ④久病大病或有亡血伤津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养血益气调经。
  ①滋血汤(《证治准绳。女科》)
  组成:人参、山药、黄芪、茯苓、川芎、白芍、熟地、当归。
  方中参、芪、山药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促进气生血长;四物养血补营。
   如经来点滴即止,属精血亏少,乃闭经之先兆,宜加枸杞子、山萸肉、制首乌以滋养肝肾,填精益血。如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宜加砂仁、陈皮醒脾健胃以助化源。心悸失眠者,加五味子、柏子仁以养心安神。
  当归为补血活血要药,所含当归多糖能增加外周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骨髓有核细胞数。实验研究表明,当归多糖可能是促进造血功能的有效成分之一,当归补血的机理之一可能与当归多糖刺激造血组织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②乌鸡补血汤(《中医妇科验方选》)
   组成:乌鸡肉250g,当归15g,黄芪30g。
  功效:补气血,固冲任,调经血。
  主治:月经量少、经行腹痛、赤白带下、久不受孕等身体虚弱症。
  用法:先将当归、黄芪加水煎出药味,后下鸡肉煮熟,加少许食盐调味,吃肉喝汤。肠胃湿热患者忌服。
  ③八宝坤顺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功效:养血调经。
  主治:用于气血两虚,月经不调,经期腹痛,腰腿酸痛,足跗浮肿。
  用法:口服,1次1丸(9g重),1日2次。
  2.肾虚证
  (1)临床见证:月经量少,色淡质薄,腰骶酸冷,小腹凉,夜尿频多,或乳房外阴发育不佳,宫体小,月经初潮迟。舌体瘦薄,色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缓。先天不足。肾气亏虚,精血不充,冲任不盛,可见乳房、子宫、外阴呈现发育不良征象及月经初潮来迟、量少色淡。肾阳不足,胞宫失煦,则小腹凉。气化不足,则尿频、夜尿多。幼稚子宫、子宫发育不良多属此证。
  (2)辨证依据:
  ①经量少,色淡质薄,腰骶酸冷,夜尿多。
  ②乳房、子宫发育不良,舌淡,脉沉细缓。
  ③月经初潮迟,或有房劳、产伤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①归肾丸(《景岳全书》)
  组成: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山萸肉、当归、熟地、山药、茯苓。
  方中熟地、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杜仲补肾养肝;山药、茯苓健脾和中,补后天以养先天;当归养血调经。全方既补益肝肾以治先天,又兼顾脾胃以补后天,俾任通冲盛,经血自盈。
  若小腹腰骶酸冷、尿频、夜尿多者,加补骨脂,益智仁、覆盆子、巴戟天等温补命门,鼓舞肾阳。如经色红,潮热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则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宜加生地、玄参、丹皮之类。
  现代研究表明,菟丝子具有明显的壮阳作用和雌激素样作用。可以显著增加肾阳虚小鼠体重、肾重、胸腺重、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菟丝子水煎剂可使果蝇交配率明显增加。小鼠灌胃菟丝子水提取物25g/kg,每日1次,连续10日,可以促进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子宫重量增加。
  ②经验方(《全国名医妇科验方集锦》)
  组成:熟地15g,枸杞子12g,山萸肉12g,鸡血藤15g,菟丝子15g,淫羊藿10g,当归12g,党参15g。
  适用于流产或产后闭经,月经过少,过服避孕药后所致的闭经或月经过少,症见肝肾不足者。水煎,每周服2—3剂,1个月为一疗程。月经过少者,于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

  ③龟龄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功效:强身补脑,固肾补气,增进食欲。
  主治:用于肾亏阳弱,记忆减退,夜梦精溢,腰酸腿软,气虚咳嗽,五更溏泄,食欲不振。
  用法:口服。1次0.6g,1日工次,早饭前2小时用淡盐水送服。
  3.血瘀证
  (1)临床见证:经行量少,色紫黯,有小血块,下而不畅。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有瘀点瘀斑,脉沉弦或沉涩。
  瘀血停聚,胞宫胞脉受阻,故经来量少。有块不畅,血气不通则小腹疼痛拒按。舌紫脉涩皆为瘀血内阻之征象。
  (2)辨证依据:
  ①经量少,色紫黯,有小瘀块。
  ②小腹疼痛拒按。
  ③舌紫黯,有瘀斑,脉沉涩。
  (3)治法与方药:
  治法:理气化瘀,活血调经。
  ①桃红四物汤(见经期延长)
  ②月月红酒(《全国名医妇科验方集锦》)
  制备:月月红30朵,黄酒一斤半,浸泡半月,滤去渣服用。
  主治:月经不调,经行后期量少,色紫黑有小血块者。
  用法:每次1小匙,每日2次。经前3天服用,连服7天,经净即停服。阴虚有热者忌服。
  ③少腹逐瘀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功效:活血逐瘀,祛寒止痛。
  主治:用于血瘀有寒引起的月经不调,经血量少,小腹胀痛,腰痛,白带。
  用法: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1次1丸(9g重),1日2—3次。
  4.痰湿阻滞证
  (1)临床见证:经行量少、色淡、质稀或粘腻、夹杂粘液,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倦怠乏力,或带多粘稠。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
  痰湿阻络,与血相搏,气血运行不畅,血海不盈,故经行量少,色淡而夹粘液,且常与月经后期并见。痰湿内阻,中阳不振,则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倦怠乏力。带脉受损,则带下量多粘腻。
  库欣病、药物抑制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在出现闭经前,都可能表现为月经过少、肥胖等症状。
  (2)辨证依据:
  ①经血量少,质稀夹粘液。
  ②形体肥胖,胸闷乏力,带下量多。
  ③舌淡胖,有齿印,苔白腻,脉滑。
  (3)治法与方法: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调经。
  ①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
  组成: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生姜、神曲。
  方中二陈汤健脾燥湿,和胃化痰。苍术、香附、枳壳理气健脾,燥湿行气。胆南星、神曲、生姜温中化痰,和胃健脾。脾健痰消,气机宣畅,则月经自调。
  ②高金亮经验方(《全国名医妇科验方集锦》)
  组成:北山楂、苍术、泽泻、枳壳、姜半夏各等分,炼蜜为丸,每丸6g,备制60丸。
  主治:月经量少、色淡,体胖痰盛。
  用法:淡姜汤水送服。月经期开始,连服15天,早晚各服1丸。
  ③越鞠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功效:理气解郁,宽中除满。
  原方为“六郁”而设,有化痰除湿,行气活血诸功,借用于此,亦颇相宜。
  用法:口服。1次6—9g,1日2次。
  [预防与调护]
  参见月经后期、闭经。
  [疗效判定]
  治愈:月经周期、经期、经量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无复发。
  显效:月经周期、经期正常,经量较治疗前增加1乃,或超过20ml。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
  有效:治疗后月经量有所增加,其他症状减轻。
  无效:经量、症状与治疗前无改善。
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3天,甚至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又称经水涩少.一般月经量少于30ml为月经过少.本病虽然月经量过少,或经期过短,但周期一般正常。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之幼稚子宫、子宫发育不良、性腺功能低下、子宫内膜结核等引起的月经量少。计划生育手术后导致的月经过少,可参照本病治疗。
  月经过少最早见于王叔和《脉经》,其认为经水少的病机是“亡其津液”。《河间六书>>以“四物四两加熟地、当归各一两”,治疗“妇人经水少而色和者”。《万氏妇人科》则结合体质辨其虚实,提出:“瘦人经水来少者,责其血虚也,四物人参汤主之”,“肥人经水来少者,责其痰碍经隧也,用二陈加芎归汤主之”。《证治准绳》指出:“经水涩少,为虚为涩,虚则补之,涩则濡之。”《医学入门》又曰:“内寒血
涩可致经水来少,治以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丹皮、葵花。”从历代医家所论,可见月经过少的病因病机包括阴血不足、血热、血寒、血涩、痰饮等。
  现代研究表明,月经过少主要有子宫因素、卵巢因素、垂体下丘脑因素以及手术损伤、药物作用等。
  子宫因素:有子宫发育不良(幼稚子宫)、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炎等.
  卵巢因素:主要是卵巢功能早衰或单纯性性腺发育不全.
  垂体下丘脑因素:主要是下丘脑促性腺释放激素或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下降或失调.
  手术损伤。多因人工流产术刮宫过深或官腔电灼术等,损伤了子宫内膜的基层或导致子宫腔的粘连等。
  药物作用: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可引起月经减少,甚则闭经。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结合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
  (1)病史:注意了解有无失血病史和经期、产后感染史;有无人工流产、刮宫、宫腔电凝等手术史,有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或结核病或结核病接触史。
  (2)症状,月经周期正常,经量较以往明显减少,或经期缩短不足3天.
  (3)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大小以及盆腔器官有否器质性病变.
  (4)实验室检查:妇科内分泌激素测定对诊断卵巢早衰、性腺功能低下、垂体下丘脑功能障碍引起的月经过少有意义。
  (5)其他检查:诊断性刮宫、官腔镜检查、子宫碘油造影等,对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结核或宫腔粘连等有诊断意义.
  2.鉴别诊断
  (1)与经间期出血鉴别:经间期出血量一般较月经量少,发生在两次月经之间,即排卵期.结合基础体温(BBT)测定,多能鉴别。
  (2)与激经鉴别:激经是指妊娠早期有规律的少量阴道流血,而无损于胎儿发育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激经者,一般可有早孕反应,妊娠试验阳性。
  (3)与胎漏鉴别:胎漏者大多有妊娠的各种临床表现。
  (因、证、辨、治)
  本病有虚有实,主要根据月经的色、质结合病史、全身症状及经期兼证进行辨证.
  若初潮后经量一直较少,婚后不孕,多属肾虚;经行小腹疼痛、量少,多属血瘀;肥胖之妇,月经量少而带下多者,多属痰湿;如大病久病,身体虚弱者,多为血虚.治疗上应分清虚实,虚者濡养精血,健脾益肾;实者宜攻宜通,疏导气机,以畅血行,佐以补气养血调冲任;实者也不宜蛮攻,以免损伤正气,由实转虚。
  1。肾虚证
  病因病机 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盛,天癸乏源;或后天房劳多产,损及肾元,精血耗损,血海不盈,以致经行量少。
  主要证候 经行量少,不日即净,或点滴即止,色淡黯,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或外阴发育差,子宫细小,月经初潮较迟,舌淡苔薄,脉沉细缓。
  辨证依据 有初潮迟或房劳、多产史;月经量少、色淡、腰酸耳鸣,或外阴、子宫发育不良,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疗 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
  方药 归肾丸(见“月经先期”节)
  肾阳虚明显者,加肉桂、淫羊藿、人参;夜尿频数者,加益智仁、桑螵蛸。
  2.血虚证
  病因病机 大病久病,堕胎多产,数伤营血;或饮食劳倦伤脾,化源不足,血海不盈,致月经量少。
  主要证候 经行量少,不日即净或点滴即止,色淡红,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萎黄,爪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辨证依据 有大病久病或失血亡血病史;月经量少、色淡质稀、面色萎黄、爪甲苍白、心悸;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 补血益气调经。
  方药 滋血汤(《证治准绳.女科》):人参、山药、黄芪、茯苓、川芎、当归、白芍、熟地。
  心悸失眠明显者,加炒枣仁、五味子;脾虚甚者,加白术、砂仁、鸡内金。
  3.血寒怔
  病因病机 经期、产后摄生不慎,寒邪入侵;或阳虚生寒,寒客胞中,气血运行受阻,致经行不畅而涩少。
  主要证候 经行量少,色淡黯不畅,形寒。肢冷,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小便清长,面色青白,舌淡黯,苔白,脉沉紧。
  辨证依据 有感寒或阳虚病史;月经量少,色淡黯,形寒怕冷,小腹冷痛,小便清长;舌淡黯苔白,脉沉紧。
  治法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药 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当归、生地、白芍、川芎、黄芪、肉桂、艾叶、吴茱萸、香附、续断。
  4。气滞血瘀证
  病因病机 素体肝郁不舒,气机郁滞;或产后瘀血内停;或经期产后感寒,寒客冲任,寒凝血结,血行不畅,故经行量少而涩滞。
  主要证候 经行涩少,色紫黯有血块,小腹胸胁胀痛或下腹刺痛拒按,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有力.
  辨证依据 有素体肝郁或经期产后感寒史;月经量少、色黯有块、胸胁或下腹疼痛、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有力。
  治法 理气化瘀,活血调经。
  方药 通瘀煎(《景岳全书》):当归尾、山楂、香附、红花、乌药、青皮、木香、泽泻。
  兼阳虚内寒者,加肉桂、吴茱萸;瘀热内结,见小腹疼痛,发热,舌黯红,苔黄干者,加
丹皮、栀子、黄柏、泽兰。
  5。痰湿阻滞证
  病因病机 素体肥胖,痰湿壅盛,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职,痰湿内生;痰湿阻滞冲任,血痰互结,致经量减少。
  主要证候 经行量少,色淡质粘稠,倦怠身困,胸脘痞闷,纳呆,舌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依据 有素体肥胖或饮食不节史;经量少,色淡质粘稠,体胖身困,胸脘痞闷;舌胖有齿印,脉弦滑.
  治法 健脾化痰,理气调经。
  方药 二陈加芎归汤(《万氏妇人科》):
  陈皮、茯苓、法夏、当归、川芎、香附、枳壳、滑石、甘草。
  (多种疗法]
  1.效验方
  (1)补肾固冲丸(罗元恺经验方):菟丝子、续断、阿胶、鹿角霜、巴戟、杜仲、当归、枸杞子、党参、白术、砂仁、熟地、大枣。
  功用: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适应证:肾虚之月经过少。
  (2)加味泽兰汤(《中医妇科治疗学》);泽兰、当归、酒芍、五灵脂、蒲黄、通草、甘草、丹参。
  功用;活血化瘀,养血调经。
  适应证:血瘀之月经过少。
  2。食疗方
  (1)河车人参炖瘦肉:鲜紫河车1/4个,人参15g,瘦肉lOOg。适用于肾虚者。
  (2)益母草糖水:益母草20g,红糖20g。适用于血瘀者。
  (3)阿胶汤:阿胶15g,当归15g,瘦肉lOOg。适用于血虚者。
  3。针灸疗法 针刺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太冲、太溪,实证用强刺激,留针15分钟;虚证用中等刺激或针后加灸或温针法。
  (预防及护理)
  1.注意掌握好人工流产术、刮宫术等官腔操作手术,避免损伤子宫内膜基层。
  2。正确处理产程,防止产后大出血造成月经过少。
  3.及早、积极治疗引起月经过少的原发疾病,如幼稚子宫、子宫内膜结核等。
  4.注意饮食起居,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卫生,防御外邪侵犯。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一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治 愈 经量恢复正常,维持3个月以上。
  2。好 转 经量明显增多。或行经期恢复正常,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
  3。未 愈 月经周期、经量无变化。
  (现代研究报道]
  庞保珍等采用“经少回春丹”贴脐疗法治疗月经过少129例,有效率达93.8%,其认为,经少回春丹有补血养血,补肾益精的功效;神厥穴与全身经络相通,与脏腑相连,敷贴疗法可激发经络之气,调和气血,调整脏腑阴阳平衡而达到调理月经的目的。也有报道通过按摩足反射区,可以治疗月经过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