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喑 [概述] . 概念 妊娠至八九月,因胎体膨大,胞之络脉受阻,肾气不能上荣舌本,以致声音 嘶哑者,称为子喑。又称身重喑哑、孕妇不语、妊娠不语、妊娠喑、胎喑等。 [病因病机] ’ 子喑的发生与肺、肾关系密切。肺为声音之门,肾为音声之根。喉为肺的门户,声 出于喉,发于舌本。肾脉入肺,循喉咙,.系舌本,胞络系于肾。因胎体渐大,胞宫之络. 脉受阻,则肾足少阴之脉亦不通,肾之精气不能上承.咽喉、肺系失养,气机不利,遂 至声暗。 . [临床诊断] 症状:妇人妊娠八九月,忽然声音嘶哑不清,喉内干燥不适,或咽喉疼痛.气促, 吞食困难,但无外感之征象。产后数日其声自清。 、 检查:喉部粘膜水肿,或咽喉粘膜干红。声带水肿或红干.开合不利。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急、慢喉喑、肝郁失音相鉴别。慢喉喑,常有反复发作声喑史, 或长期高歌,多语史.咽喉微痛不适,干焮喉痒,多有“清嗓”习惯。声带边缘增厚不齐, 或有小结。急喉喑,常有寒热,头痛,鼻塞流涕.喉痒咳嗽等外感症状。喉部及声带红 肿。肝郁失音,其人精神抑郁不舒,虽然不语,但常可作“嘘嘘”耳语声,咳嗽、哭笑时声一 音往往正常,声带色泽正常,边缘齐整,但多内收无力,声门闭合不全,与失音的严重 程度不符。 [辨证论治] 一、辨证 证候:妊娠八九月而喑,咽喉干燥微席,干咳。喉粘膜及声带红干。全身可见头晕: 耳鸣,腰脊酸软,或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滑数。 病机分析:妊娠八九月,胎体增大.胞宫之络脉受阻,足少阴之脉不通,肾之阴精、 不能上奉于喉及肺,故声喑,阴虚肺燥.肺失清润.则咽喉干燥,干咳少痰。阴虚火炎. 虚火客于咽喉之间.是以咽喉微痛,喉粘膜及声带干红。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则头晕 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脊酸软,虚火内扰,则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为‘ 阴虚火炎之证。 二、治疗 , 治则:滋肾润肺,养胎清音。 方药:麦味地黄丸。方中六味地黄丸滋肾水,加麦冬、五味子润肺、固肾、.生津, 肺肾之阴一足,则虚火自降,胎体得养而安舍,喉舌得荣而音清。 若咽喉梗阻感较甚,痰多稀白,四肢或遍身俱肿者,为肺肾气虚,痰湿阻滞气机而 致;治宜补肺温肾,养肺清音,选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肉桂。生脉散补肺清心而复 脉,六味地黄丸加肉桂.具温补肾阳之功,诸药合用脉复阳和,阴翳自散,胎安络畅, 其声自清。 [转归及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分娩后常可恢复语言,不须服药。 [预防及护理] 妇女妊娠期间,宜调饮食,慎起居,以保持胞之络脉流畅及肾精之充沛。如已发生子 暗,必须做好思想解释工作,以解除其思想顾虑.或于临床产时给服保生丸、四物汤之 类,产下便语。凡用嗓工作的妇女,妊娠期间勿过度用声,尤其是妊娠至八九月间更应 注意。 .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传统中医咽喉病(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