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竣丰北京体育大学讲座

 ahcxzc 2015-01-16

姜竣丰大师(左)和少林寺德建大师合影

        众所周知,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太极拳所体现的太极文化,乃中华文明的绝好体现。传世已几百年之太极拳,实乃为中华民族之文化瑰宝,中国武术之精华。

        太极拳分陈、杨、吴、武、孙五大流派,陈王庭创陈式主“缠丝刚发”,五行属火;杨露禅创杨式主“圆满舒放”,五行属木;全佑创吴式主“巧密柔化”,五行属水; 武禹襄创武式主“细腻紧凑”,五行属金;孙禄堂创孙式主“开合活步”,五行属土。其实不管你是刚发也好、舒展也好、柔化也好、紧凑也好都离不开灵活,万物土中生。 故太极拳发展到近代,成就而出了一代宗师孙禄堂。

        古拳谚“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很多武术爱好者对此谚语有所误解,太极拳并非十年不会打人,形意拳并非学练一年就能把人打死。真正的寓意是学练太极拳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练拳架,一般三年左右;第二阶段学练推手,一般三年左右。第三阶段学练打手,一般三年左右,也就是说没有十年左右的学练时间师父是不能让徒弟出山或出徒的。而学练形意拳一年的时间,仅仅是能打一些身法、步法不灵活,手、眼、身法、步呆板发死的人而已。同样没有十年的学练时间,也是练就不出形意拳“明劲、暗劲、化劲”这三层功夫的。

        在我的老家山东省莱州市流传着这么一句拳谚“喝了大武官的水,就会太极揽雀尾”,莱州市程郭镇大武官村,人杰地灵,自古以崇道尚武而闻名。早在元朝蒙古大汉时期,道教全真七子之一刘长生亦在家乡传经布道,庙宇兴旺。刘长生系大武官村人,其雪花白大理石制做的石棺至今还埋在大武官原庙址后,故大武官之道教文化渊源极深。

       吴式太极拳是在杨氏太极拳小架的基础上,以 “道”家思想为主,结合“儒”、“释”的哲学思想而创建的,对于养生与技击方面有其独到之处。目前,在国内外已广为流传。吴式太极拳故乡——莱州市(原掖县)。早在80年代已荣获“全国武术之乡”称号,莱州还是吴式太极拳创始人之一王茂斋先生的故乡。吴式太极拳作为我国古老文化遗产之一,其传承历史已有上百年。早在民国初就被世人共认,这个时期的王茂斋先生和解放后的修丕勋、王子英、李经悟四位都是享誉海内外的太极拳名家。这四位名家生前于清末至民国时期都是在北京学艺,至今在莱州尚有很多传人。

        十九世纪末,大武官人王有林(字茂斋)在京经商,从师于满人全佑学习太极拳并得其真传。王茂斋生性忠厚老实,用功最甚,在师兄弟中居长。辛亥革命后,全佑之子吴鉴泉生活艰难,举家投奔王茂斋。二人按师父的传授参悟拳理,切磋技艺,经过数年的研悟,将师艺提高到新的层次,创编出松柔轻灵、严密紧凑的太极新派(后来被称为吴式太极拳),名扬京城。后来,吴鉴泉南下上海传拳,王茂斋则留在北京教徒授艺人才辈出,成为北方吴式太极拳掌门人,故吴式太极拳门中有“南吴北王”之说。弟子门人遍及北平(今北京)、山东、东北各地。至今在京宗于吴式拳者皆其后传之人,形成庞大的体系。王茂斋于1940年去世,享年78岁,一生弟子八十余人,遍布京城军、政、工商各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王杰、赵崇佑、杨禹廷及同村人修丕勋等。修丕勋先生深得王师之真传而获大成,为先师王茂斋之得意高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任掖县国术馆教务主任一职,积极倡导乡民修习太极拳,一时太极拳弟子遍布莱州。修师太极拳功夫炉火纯青,造诣很深,一生弟子逾百,深得乡民的爱戴和尊崇,为莱州吴式太极拳的发展和武术事业的振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传人有其长子修良、次子修占,周风歧、毛云传、张书臣、战波、蔡全真、徐梦九、王伦盛等近百人,早期在京得其传授的弟子温铭三和孙镜清亦在京教拳传人。

        王子英(1902-1967)名杰,王茂斋次子。他的兄、弟皆早逝,他独得家传绝技。少年时即得武林名师传授,习武有成。他身壮力大,后随父学太极拳更是如虎添翼,他推手功夫极高却不以力胜,纯以意、气、神、形的变化,与人接手常使对方有泰山压顶之感而又捉摸不定其力点。从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末,在全国推手圈中,他的技术属一流。传人有王有为、姚俊千、毛有丰和李经悟、李广悌等。

        李经悟1911年出生在山东掖县(今莱州)过西村的一个工匠之家,享年82岁。四十年代左右,他定居北京,辗转拜在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太极名家赵铁庵门下。由于李经悟人品好、悟性高,故深得赵师喜爱,数年中尽得其传。这期间,他虽已小有所成,却虚怀若谷,转益多师,又曾先后问业于太极名家杨禹廷、推手名家王子英(王茂斋之子)。 那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师傅传徒比较保守,即使是入室弟子,也是“修行在个人”。 李经悟用他的汗水和聪明很快在同门中成为佼佼者,并在太极拳界与当时孙凤秋、王培生等被人称为太极“五虎上将”。 后来,陈式太极拳宗师陈发科至京授拳,为广采博收,期于大成,李经悟不存门户之见,复慕名拜师陈发科从学陈式拳。当时,李经悟老师细细咀嚼吴式拳之柔化与陈式拳之刚发,溶化上手,堪称善学,声誉渐噪燕京。

       近年来,在修丕勋的次子修占先生及李经悟嫡孙李洪舜先生的带领下,莱州的太极拳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从清晨到夜晚,从农家小院到城市广场,在吴式太极拳的故乡,到处都有热练的景象,太极拳在莱州市具有极深的群众基础及文化底蕴。

        本人姜竣丰, 1965年出生于吴式太极拳故乡山东莱州。是著名太极大师修丕勋与李经悟两位老先生的再传弟子,自幼酷爱中华武术,15岁便徒步前往少林学艺有成,喜好太极拳学与书画艺术研究,为吴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曾多次参,加国内外武术及书画大赛均获优异佳绩及各种奖牌,其事迹被《中国武术名校、名家通鉴》、《北京市武术档案》、《中国书画艺术档案》等书刊杂志报道收录。

        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姜竣丰结合多年的修炼体悟和现代的思想认识,取吴式巧密柔化之功,聚陈式缠丝刚发之力,掺杨式圆满舒放之长,揉孙式开合活步之灵,寓武式细腻紧凑之妙而集大成。是以《太极心法》为指导思想进行的富有现代科学气息的“本能(健身)、意能(修心)、智能(养性)”与“推手、拳架、打手213” 特训程序而创新形成的,集“防身自卫、强身健体、修心养性”三位为一体的系统化训练体系,打破了“太极十年不出门”传统的训练模式。

        太极拳是建立在我国本土文化“道家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历代宗师在武术搏击、养生、修心寓日常的劳动与生活中不断创新完善的武术拳种,其训练及体用方面有一套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支持。其中要旨与佛学、道学、易学等理论学科都有相通之处。习练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更是探讨中国哲学的一个方便之门,亦是一种可影响人身气质变化,值得终身研究的大学问。

        大家都知道,人是生活在大自然这个世界中,来遵循阴阳解决矛盾的。万事万物都有它一定的规律性,只要我们能找出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来,就纲举目张,找着根本了。那么,太极拳的规律和根本在那儿呢?

        要想弄清楚太极拳的规律找出其根本的话,那还得到自然世界中去找寻,因“宇宙孕万物”,“万法归于自然”。如果我们在宇宙这个自然世界中找出了事物变化的规律以后,那么,太极拳的秘密也就不存在了。我们可以在掌握了事物变化的规律表现现象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应用自然世界的事物规律表现作用,来为我们太极拳的需要和发展进行应有的服务了。

        我在这儿说,事物变化的规律即三,事物变化规律的道理,即是三的道理,事物变化规律的变化,就是数字三的三种变化规律的归属。

        我来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吧,因为我所举例的三,并不是数字代表的三,而是事物表现方式的三种形式。虽然事物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博大精深,但是事物的千变万化、博大精深的所有表现方式,都逃脱不了这些事物变化的三种规律现象。因为我们的祖先早就归纳了事物变化的所有规律:即事不过三。即任何事物变化规律之内涵,都在其三种变化规律的范围之内。只要我们明白了这三个范围的原理,知道了这三个范围原理的内涵,那么,道家的三生无穷之所指,我们在这里解释三与事物变化规律的关系时,也能得到一些相互的验证。

        我们可以来探究探究,三以下,或者三之中是否包含着无限的玄机,三,这个数字表现形式规律是否就是自然世界的表现形式规律行为,下面我来举例说明。

        自然世界三种表现归纳范围:
        日、月、星,天、地、人,水、火、风,海、陆、空、,飞禽、走兽、游鱼,上、中、下,左、中、右,液体、气体、固体…….

        人类世界三种表现归纳范围:
        你、我、他,党、政、军,精、气、神,佛、道、儒,身体、思想、行为,点、线、面,黑、白、灰,浓、淡、枯……

        我们人类对万相事物的各种变化,用了三种形式来区分这些事物的规律表现范围。在区分了这三种形式的表现现象以后,我们的人们认为,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的无穷变化之归根结底,只有三种形式。这些事物的变化,虽然在三种形式以下有着千变万化,但是,这三以下的无穷变化之实在内涵,怎么也逃脱不了这三种规律之中的任何一条规律。这些变化的表现结果,肯定会与这三种表现形式的归纳之一种产生雷同的结果。这个三种变化之归纳,也就是自然世界的变化之最后的结果,即规律。

        其实,这种自然世界之表现形式之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经常发现,并且有可能我们曾经也都使用过这种规律的表现行为,只是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了。

        我们可能会经常遇到或者听到,在我们这个社会上,有很多很多的哲学家、文学家、理论家、批评家……,当这些家家们在企图说明,或者表示自我观点的正确,以及试图反驳别人观点不正确的时候。这些家家们会振振有词地搬动着他们的手指,一点、二点、三点,一条、二条、三条,把起因,过程,结果(又是个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加以归纳说明,自我的非常正确的各种观点。只有那些不知事物变化规律的家家们,才会四、五、六画蛇添足地逐条累加。须知,事不过三,有三足也。余下的,不是凑数,便是雷同,更有甚者,还有可能产生文不对题,无法说清楚的尴尬结果。

        以上使用三种规律变化,对三的理解以及灵活使用的方式,也正是暗合了事物的规律内涵表现,可以这样认为,知道事物变化规律的人,一定会灵活地应用这三种表现形式。灵活应用这三种表现形式的人,并不是一定知事物变化规律表现形式的人,这就是明合和暗合之巧妙之处了。

        事物规律的变化是三种表现现象的归纳,如果我们认为事物变化规律就是至高无上的话,那么,我们这个认识又错了。因为,虽然事不过三,也可以说无穷变化离不开三种表现形式。但是,这个三上还有着二的存在呢?须知,有二才能有三,没有了二,这个三也就不存在了。

        那么,这个二是什么形式,又是怎样体现它的存在内涵呢?

        其实,说简单确实也很简单。这个二的表现形式,在总的概念上来说:如果我们把天、人、地这三个字拆开来解释的话,那么,天地是二,加上人这个字,就有了三种表现形式了。因为是先有天地,才有了人的存在。

        我们的人是生存在这个天地形式存在之中的,没有了天和地这个形式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我们这个人的存在。对这个二的表现形式,在我们这个所生存的民族传统认识中认为,是可以用阴阳二字来形容它的表现内涵的。在我们的民族传统认识中,这阴阳二字可以用在任何一个无穷变化的,具体事物表现形式来进行解释的。如果我们懂得阴阳二字的实在内涵,灵活地应用阴阳二字的正确含义,那么,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变化形式都可以作出清晰,明确的答案了。

        那么,在二以上呢?是不是二就是能解释一切之含义呢?

        让我们再来往上推理吧。

        我们现在知道,由于二统一着三的变化规律,那么,由此推算,二必然也受着一的约束。这个一的表示(浑元一体),可以说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存在的这个自然世界,万物都在它的统治之中的,我们称之谓宇宙的一个称乎。

        如果说,我们能够真切地了解宇宙这一称乎的真切含义,那么,在这个含义的覆盖下,在这个宇宙中的任何变化,及所有的神秘形式,我们都可以全部明白了。我们就可以用宇宙这个一,来一个举一反三,在真实地掌握了一的运行规律及实质变化规律内涵以后,那么,所谓的二(阴阳),三事物变化之规律,我们将会理解得更透彻,应用得更灵活。

       在我们所存在的这个民族传统意识中认为,我们的人,是存在在一个由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分而合之的一个状态之中的。其实,这种认识正是一种对事物变化规律的正确认识。可是,还有另外一种对事物变化规律的认识,我们的人们却是不那么清楚了。

        这就是,我们的人们对我们自我本身产生的一种事物变化规律的表现现象:即,我们自我的每一个人所拥有的三种表现形式。思想表现(心意),身体表现(躯体),行为表现(功夫),一个人,三种行为表现形式,可以分,可以合。

        我们的人的这个三种行为的表现形式,同样也离不开二的约束,这个二,就是非文即武(动、静)的表现形式,这个二的表现形式又离不开一的控制约束(意)。

        我们人类的意.可以产生文的表现形式,也可以产生武的表现形式。这个我们人类的意,因为是从我们人类自我的心里自发而被我们人类自我掌握的,是由我们人类掌握的感觉,感应 ,感悟而组成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的产生,使我们人类可以转化为文的表现行为,也可以转化为武的表现行为。

        我们人类所产生的意,是从我们人类的总体意识之中产生的了。这个人类的总体意识就是我们人类的另一颗心的所指(觉应心)。如果 我们的人类能够把我们自我的意识,融合在我们自我的觉应心中,那么我们人类的心意二字就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我们的人们,不管是一个人也好,所有的人也好,不管是有意也好,无意也好,这个意总是有意无意地出现在我们的每一个人的举止神态之中的。这个“意”就是太极拳修炼之根本,“太极拳重意不重形”,就是用我们的另一个心“觉应心”去找到我们身体中的原动力,即所谓的生命之源心脏。去感应心脏的跳动,进而合二为一,随着心脏的跳动而鼓荡、张弛,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就是所谓的“心意”。拳论曰“全凭心意用功夫”就是此理,等到了这个时候你什么也没有了,为无。返璞归真、回归到自然的原动力中来体悟这生命的源泉,这就是进入了无极的状态。

        心意一动就分文武、分阴阳、分虚实、分动静,即太极也。怎么去动?动什么?这就需要一种方式与方法。阴阳哲学、相对论、辩证法与太极拳中的矛盾运动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先在身,后在心”,通过修炼达到身心合一,进而再达到形神兼备、内外贯通、周身一家、浑圆一体后所产生的表现形式,就是行为表现,就是功夫的体现。即所谓的思想(心意),身体(肢体),行为(功夫)。

        若是我们的人们明白了心意对我们的存在所起的作用,那么,我们也就可以应用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这个心意行为(一),去指挥完成我们的文武行为目的(二),让这个(二)去指挥完成我们的思想,身体,行为目的(三)。为我们的存在和需要,为我们的发展和繁荣之目的,作出更大的贡献吧。

        有关对一、二、三关系变化之我见:
         一: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就认识到了,浑沌初分,浊者为地,清者为天。可以这样解释:比空气重的东西,都会到地上去的,比空气轻的东西都会到天上去的(清,浊之分的中间体所指对象是空气)。
        牛顿的万有引力之认识,只不过是验证了我们祖先,二个认识之中的一个认识罢了,根本谈不上是他的发现。
        二,相对论,辩证法,只是人类的一种对二的形式变化的一种认识,我们的祖先早就用阴阳二字进行过解释了。二的形式变化是受制于一的约束的,给他一个(浑元一体)宇宙,看他怎么相对。给他一个空(○),看他怎么辩证。
        三,外国文化的内涵(包括哲学),对一、二、三的变化关系之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他们的认识是,就事论事,就思论思,只站在二的立场上看一与三的关系变化,可以这样认为,外国人的文化,是往下的文化,他们的文化是没有起源的,或者是断层的文化。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开启我们人类一切秘密的钥匙,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上、身上、心中。要让这古老的东方文化来丰富、武装我们的头脑,愿我们习武者不仅从中得到健身、修身、养性的无穷乐趣,更能感受到其中奥妙无穷的哲学魅力。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而骄傲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