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番外篇‖04.太极拳与“择法眼”

 潜真道人 2021-01-29

有一次在外地,我在外头练剑。一位大姐看我所练与她稍有不同,我解释说:“起势和收势的动作,我做了调整,不适合我,改了一点……”大姐大吃一惊:“你师父不揍你啊!”

我想,这种想法恐怕很多人都有。你看武侠小说里写的,这个步子高了两寸,这个剑尖低了一分……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看就是笑话。以某武侠小说为例,练剑的人高矮胖瘦不同,你的对手也不是统一身高的木人桩,怎么可能有这种莫名其妙的要求。练武术练成了仪仗队,不亦惑乎?

我在武术界,除了老师,几乎谁都不认识,也没有出去和别人交流过。所以,我的“见识”有限。马老看人打拳、练剑,只看你身上“有没有”,并不管你姿势是不是标准。(刚开始学的时候,姿势上有很多细节,那是另一回事。)你身上有了,随便比划都行,身上没有,越规矩越僵硬。

【吴鉴泉先生拳照】

吴式拳就是很奇怪,在我们这一支,学的一样,但是练着练着,可能每个人练的都不一样了,悟性不同、身体状况不同、境界也不同。所以,看起来不能完全一样。都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那是团体操。

《十年磨出吴式拳》,说明吴式拳变化了。但这个变化,不是标新立异,不是创编套路,另起炉灶。从套路的基本形态和名称,吴式和杨式是一样,但是细节却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很多“玩意儿”。在吴式拳,我是马老的徒弟;在杨式拳,我是林墨根先生的弟子。所以,对这两趟拳的差异,还是比较清楚的。

那十年,对吴式拳而言,是在创新。这种创新,是在完全掌握原有的吴式拳的精髓之后,吸收了另一个高明的东西,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新东西,这种创新,是对自我的一种超越。

这种超越,不是胡乱创编套路。有人喜欢另立山头,有人喜欢创编套路,长的短的,缝缝补补,这种裱糊匠的本事,也令人叹为观止。

相反,有人喜欢往左走,就有人喜欢往右走。有人喜欢创编新 套路,就有人专门去探访“老套路”。言必称“古”,名必曰“老”。其实,号称最古老的太极,我也学过,有一个很短的套路。还有更古老的,没有套路。只有几个动作,每个动作都是一门功夫。这些古老的东西,和现在的太极拳,差别甚大。有些已经很难练习,放在今天,恐怕很难让人接受。

【刻舟求剑,网图】

时代在变,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古老的东西未必能符合现代人的需要。楚人“刻舟而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既要有得法的机缘,还要有择法的智慧,对自身能力的了解,否则空耗岁月,难以成就。

马老讲过一个比喻:过去照明用油灯,在往前用蜡烛、松明,现在用电灯。你喜欢哪个?你用哪个?

2019年4月22日星期一

附:近期文章链接

番外篇‖03.谁解其中味

番外篇‖02.“开窍”与“懂劲”

番外篇‖01.“吴门立雪”与师徒之道

番外篇‖00.关于《南湖传习录》的某些“注解”问题

闲情‖刀光夕阳下孤独的背影——座头市之歌

传习录‖70.马长勋老师讲《授秘歌》

传习录‖69.马长勋老师谈太极拳“无形无相”

传习录‖03.十年磨出吴式拳

传习录‖02.马长勋老师谈“开窍”

传习录‖01.《南湖传习录》之“吴门立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