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年英语教学年会纪实

 yuanylch 2015-01-17

 山东外语教学第十七次年会回顾

 

     听从学校的安排,我于上一年12月27号至12月30号去烟台一中,参加了山东外语教学第17次年会,3天的时间,会议日程安排的很紧。现在我向领导和老师们汇报一下。

    27号,早上5:30开始起床,6点等公交去长途汽车站,在长途客车颠了七个小时,下午三点到了烟台一中。

28号,听了五场专题讲座。上午,北师大外语学院院长程晓堂、教育部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刘兆义老师分别做了《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实现成绩与能力双赢》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和英语教学》的专题讲座。下午,Justin Kalley , master of Columbia university ,a volunteer made a speech:what makes English teacher? 山东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高洪德老师,做了《教语言还是教学习者》专题讲座。晚上,7:30到9点,程晓堂教授又做了《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创新英语教学》的专题讲座。

29号,上午听了三节观摩课,一节听说课,青岛九中代永慧老师,外研版高一Book2 Module4 Fine Arts—Western,Chinese and Pop Arts. 一节写作课,烟台一中张爱宁老师,和代老师讲的同一个模块。第三节是阅读课,季京仁老师讲的还是上次在老校讲的那节课,人教高二模块5unit4 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接着说课,与会人员分组讨论;下午教师代表评课,省会优质课展评活动评析,历城五中就课堂教学改革、威海的陶子萍老师就阅读深层次理解、昌乐一中就翻转课堂经验做了介绍。

30号,上午烟台福山一中就课外阅读教学,临沭中学就话题拓展阅读做法,莱芜一中拓展阅读暨评价活动作了专题发言,接着重庆大学辜向东教授做了《高考英语测试与教学策略》的学术报告。30号下午,回返。

 

      记了很多,稍作梳理,把各位专家的主要观点,和我个人认为以后教学需要重视的地方,与老师们分享一下。

28号上午,高洪德老师致开幕词,他说:山东英语教学改革,自生自灭,风平浪静之后,再重新出发。未来英语改革着眼发展学生素质和能力,反对功利(只看眼前分数)。减少选择题,增加阅读。新课程实施10年了,还要重新思考。

 程晓堂教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实现成绩与能力双赢

     为什么老生常谈?

     教学围绕考试转不是不对,而是忽略了课堂教学本来应该达到的目的。

     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解决教学效果和提高成绩的矛盾。

     应试可能提高成绩,但是不利于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要求成绩无可厚非,但高分低能并不是大家所期望的。

    纠结:如何提高成绩又能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普遍存在的观点:

   2.大量做题、讲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因此做题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有效途径。

   3 考试不考查语言运用能力,所以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去年山东不考听力,知错就改,改得挺快)

   4 很多学生基础差,无法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5.与大量阅读相比,做题的效果更好,更快。

   6. 尽管做题可能导致“高分低能”,但至少保证成绩,至于能力的培养,以后再说。

普遍存在的做法和现象:

1. 英语教学不是为了学习这门语言,而是为了考试。上课时,让学生为了用英语而教英语。

2. 不注重教材的学习,而在教辅上花更多的时间。

3. 大量做题、讲题,包括各种练习题和各种模拟试题,练习题重复率高。

4. 虽然大量做题、讲题,错误重复率仍然很高。

5. 做题、讲题以知识类的练习题和模拟题为主,对听力、阅读、写作题的讲解少。(写病假条,老师越改越长))

6. 提倡学生自己做题、讲题,但不能主要让学生自己讲。

7. 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不考就不教。

程教授的几个观点:

 1. 现在英语考试,并不是主要考查语言知识点,大部分试题以考查能力为主。

 2.即使为了掌握语言知识,大量做题、讲题也不是最有效的途径。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应用。

做个调查问卷:大量做题真能提高英语成绩吗?

3.做题、讲题是以“万变”应“不变”,理解语言,掌握语言的运作规律才是以“不变”应“万变”。

4.练习题和模拟题的质量没有保障。适当做题,保证试题质量。

5.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并不矛盾。

6.有效的课堂教学既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也能帮助他们培养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但关键在于学生自己学习,老师需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大量地接触、体验和感知语言,在语言实践中积极尝试使用语言,内化语言知识。

7.模拟考试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考试并不是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量身高,但并不能帮助长高)

8.题型的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表现,但这种影响不能被夸大。(比如测量血压,有过去的仪器测量到电子仪器测量,体检方式变了,但你保持血压的方式没有变化)

9.针对新题型的练习要适度。形式变了,但考查能力没有变。

  处理好教与考试的关系,实现考试成绩和能力的双赢,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需要智慧、勇气和毅力。

 

他在《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创新英语教学》的专题讲座中,他强调了语言要有实际意义,比如,把这个句子变成被动语态:The book is read by me .像这样的句子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用到?

他分析了目前教辅材料特点:

1.过于紧扣教材

2.过于注重知识点,过分覆盖所谓的知识点

3.形式单一(主要采用测试形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4.题目设计不科学,缺乏真实性和时代性,设计的练习题形式单一、陈旧。

5.缺少原创(相互抄袭现象严重),质量没有保证。

因此,现在很多教辅材料不能满足需要。Die of  \die from

分析了四种教辅材料的生产者:

1. 粗制滥造者

2.一味满足应试需要者

3.力不从心者(想编好材料,不知道怎样编)

4.勇于创新者

新课程对教辅材料的要求:

在英语教学中,应该积极利用教科书以外的其他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录音录像资料等。有条件可是尝试使用国外的英语教材。他说,他给本科生上课,天天让学生看BBC新闻,不一定都要听懂。

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材料,选用的原则是什么?

1. 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的语言素材,特别是阅读材料。教材是精选的学习材料,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辅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补充,是丰富学生课内外英语学习内容的重要资源。

2. 要有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开拓视野 

 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语法和词汇是讲课的重点,考试题目也围绕语法和词汇,考试似乎有了规律可循,大多数教辅围绕考核重点和应试规律展开,专门变化。

3. 要与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教材不是学习的全部内容,不能死扣教材,要有丰富的课外学习内容。

    4.使用国外教学资源

 提供了两个有用的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 英国国家语料库 

           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 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

 

刘兆义老师: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符号,没有信息化,就谈不上现代教育,明年韩国就没有纸质课本了。2015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宽带接入比例50%以上,50%的教师和30%初中以上的学校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设想一下:两年后,如何通过网络备课、授课、批改作业与家长沟通,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会是今后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一项。

聽,耳听为王,十目一心。璁,听日聪,聪者能,闻事而审其意也。听是攻克英语城堡的突破口,读是拓展英语能力的永动机。当三只眼的老师,一只眼去看我们现在所做的对孩子的未来有什么作用。

 

高洪德老师在《教语言还是教学习者》的讲座里,说到外语教师的责任,教语言也是教学习者。语言学习系统是通过说话者之间、说话者与其所在环境之间不断交流互动而形成的。语言系统的特点是变化,而不是恒定。语言发展有非线性特征,常因果不对称。

     任务型教学,要尊重学习者的语境。对任务型型教学提出的建议:继续探索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围绕教学内容设置语言运用活动;对语法教学进行情景化设计;设计适合大班额层次化任务,增加开放性问题设计。

     关于阅读教学,他说书读的不够,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效益,路在脚下,路有多条。当下输入量不足,阅读的质与量不高的问题应当首先加以重视,下大力气解决。他提到以下几个观点:

  1.阅读内容应当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外语阅读是对语篇的积极询问。文本阅读是阅读主要形式。

  2阅读内容必须经典,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富有持久的影响力,文字优美。经典的阅读依赖经典的文本和经典的设计。

  3. 课堂阅读,促进技能,发展思维。教师是学生阅读思维的引领者。

  4.课外阅读,熟练技能,以文化人。课外阅读是语言学习的必经之路。

    关于测试,科学适度的测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测试内容贴近学生自然的学习任务。中高考使命有限,发挥的是社会化、局部的能力,甄别和淘汰。教育教学的追求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差异发展。一个人长到十八岁,身高一米八,不能够说明他是一个健康的人。测试与教学的关系:好的测试就像一名忠心耿耿的仆人追随其主子。测试提高不了成绩。测试内容:学什么考什么,命题既要考虑单项技能,也要注意整体语言能力的要求与考查,不能学考分离。阶段性测试,以本单元本阶段的知识技能为主,综合运用能力为辅。期中期末考试,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主,也应紧密联系考查覆盖的内容。平时的测试题,完成句子,翻译句子,阅读文章直答问题,选择题必要时候选择项两项或者三项,(回归上个世纪70、80年代,改革了20、30年,忽然明白了上世纪70、80年代的选择题还是合理的)选择题建议小学不超过30%,初中不超过40%,高中不超过50%。少用或者不用改错题,特别是小学和初中。

  关于翻转课堂,翻转之花不宜遍地开,翻转课堂知识一种教学途径。特点是授课从集体空间转向个体空间,而原来空间变为教师引领学生运用知识、围绕主题实施课堂教学。翻转课堂不是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尽管它应对了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教育的新的期待。

     搞明白三个基本问题:

   1. 希望培养什么样的人?

   2.学生能否做学习的主人?

   3.教学和评价是否为了学生的发展?

破解这三个问题,老师便知道如何教,学生才能够学得好。

 

 

   不尽完善,只是梳理了专家们的观点,其他许多资料在下面邮箱里面,不足之处和不恰当的地方希望领导和老师们原谅。

 

(感谢付老师的辛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