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繁昌窑的前世今生

 陶斋333 2015-01-19

    我国最早烧制青白瓷的窑场

    繁昌窑声名远扬,日前,在繁昌县博物馆副馆长汪发志的陪同下,记者来到了繁昌窑发掘现场。据了解,整个繁昌窑分为姚冲窑、骆冲窑、柯冲窑等几部分,而柯冲窑则是其中的主要集中地,也最具代表性,记者参观的也正是这里。记者在现场看到,整座遗址面积并不大,其中几处去年刚发掘的地方用布包了起来,而地面上则散落着不少烧制瓷器用的匣钵的碎片。汪发志告诉记者,匣钵是烧制瓷器时用来盛放瓷器的窑具,烧制过程中匣钵可以起到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保证瓷器的质量。

    在临时搭建的考古工作室内,记者看到了一袋袋最新发掘出的瓷器残片和一些窑具,其中不乏一些烧制精美极具价值的文物。据研究,繁昌窑创始于五代,兴盛于北宋早期,衰落于北宋中晚期,是中国古代最早烧制青白瓷的窑场和南方地区最早烧制白瓷的古代窑场之一,其“二元配方”制瓷工艺,比传统认为景德镇于元代发明这一工艺早了300多年。南唐时期创作的著名画作《韩熙载夜宴图》中使用的瓷器可能就是繁昌窑烧制出来的。

    这座遗址自上世纪50年代发现以来,就引起了各界普遍关注,国家和省市有关方面先后进行了多次发掘。1962年,繁昌窑遗址就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繁昌窑神秘衰落之谜

    繁昌窑创始于五代时的南唐,据《瓷史》记载,以繁昌窑为代表的宣州窑瓷品“为南唐国所造,以为供奉之物,南唐后主尤为珍玩。”如此看来,风流倜傥的南唐后主李煜也对繁昌窑瓷器颇为喜爱。不仅如此,繁昌窑瓷器还畅销长江中下游各地,甚至外销到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直到北宋前期,繁昌窑仍然十分兴盛。

    那么,曾经无限辉煌的繁昌窑怎么会衰落了呢?关于这个问题,民间一直有一个传说:相传古代有柯氏二兄弟在此创业,专烧青白瓷,以“柯大柯二”碗而著称。一日,一窑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发生窑变,瓷器烧结成一张龙床的模样,消息很快传到皇帝耳中,于是立即下诏书征调龙床。柯氏兄弟赶忙组织工人抬着龙床进贡,谁知抬出不到3里地,绳子突然断了,龙床落地摔得粉碎。柯氏兄弟大惊失色,为防止皇帝杀头,连夜向江西方向逃命去了,于是就有了景德镇瓷器源之于繁昌柯氏一说,而从此以后繁昌窑便衰落了。

    当然,传说未必是事实。市委党校教授姚永森研究认为,当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处都是大宋江山,如果皇帝要追究,即使二柯逃到景德镇也是不能免祸的。他们流落到景德镇,并不能说明繁昌窑衰废的深刻原因。他认为,繁昌窑衰落的真正原因,一是资源缺乏,原料品位低下,导致后期逐渐在竞争中市场份额越来越小,最终被迫停烧荒废;二是在工艺改良创新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繁昌窑却日趋保守、固步自封,最终被后起之秀景德镇远远抛在了身后。停止前进和创新,等来的就是衰废,就是死亡。这或许是从繁昌窑衰废之中得出的有益启迪。记者 杨唯伟 文 吴安亚 摄

以上内容来自:大江晚报
[责任编辑:yf0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