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西园寺诗词

 苏迷 2015-01-20
古老的寺院,往往是珠玉满眼的文苑。在被誉为吴门首刹的这方净土上,留下的名人诗词、楹联墨宝难以尽计。高僧大德寄意抒怀,若法雨之度群有;文人雅士吟咏歌唱,如甘露之育春苗。僧俗佳作,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西园戒幢律寺的独有风貌。  

时寓东园晚过西园作
徐 崧
西园跬步近,日晚偶过从。
不料清歌地,还瞻古佛容。
露光千树月,风度一声钟。
惆怅依人世,纷纷总向空。

 

  徐崧,字松之,号曜庵居士,吴江人。生当明末清初,素负诗名,尝与当时众多名家及诗僧交游唱和。一生好游山水名胜,实地踏勘,详考古今,与其友张大纯同著《百城烟水》。
  东园,即今之留园,与西园咫尺之隔,故曰"跬(kui)步"。

同友人从枫江过西园赠诚敬禅师
徐 崧
杯酒留欢兴尚赊,吟诗种菊几人家?
槛前流水随山绿,树杪征帆带日斜。
忽听钟声来古寺,徐看杖影度三车。
西林惠远家风别,不与同流斗丽华。

  诚敬禅师,即诚敬月公,戒幢律寺当山第三代住持。
  "徐看"句,意谓看见和尚正在为佛事而忙碌。杖,又名声杖、鸣杖,僧人所持,度化时用以警示之物。三车,《法华经譬喻品》以羊车、鹿车、牛车喻佛教中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此处泛指佛教法义。

报国访诚敬和尚
徐 崧
西园曾几过,报国复重逢。
地瘠支新岁,年衰变旧容。
鸟名三会录,叶落一声钟。
丈室清风起,深居似翠峰。

  报国,指报国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旧址在今苏州市内文庙西侧。三会,指弥勒化众三度之法会。《法华义疏》曰:"弥勒有三会者,度释迦余残三根众生也。"


十月朔日同李研斋太史及梅杓司毛荩臣诸君再过西园口占
徐 崧
相将令节拼终日,乘兴西园一度游。
莫道女郎无解事,也从门外泊兰舟。

初夏幽居
释超粹
静听松涛起,悠然青翠中。
喜看新燕语,忍听落花风。
雨过岩房冷,云开曲径空。
闲来无一事,客至始相通。

  此诗载《百城烟水》。释超粹,即天资粹和尚,为诚敬月公法嗣,当山第四代。住持戒幢律寺以来,扩张寺院规模,大阐宗风,僧众响从,盛极一时。

示请监院
释超粹
戒幢门户力撑扶,为众殷勤德莫孤。
五载亲依端的处,家风振起是功夫。

此诗和下四首均摘自《天资粹禅师语录》。

普请示众
释超粹
普仰三度忽然鸣,须把芒鞋捎紧行,
直得一肩担取去,有时放下觉身轻。


普请,禅林集众作务叫"普请"。

山居
释超粹
万竹林中一个僧,超然任运自腾腾。
目前有法应须舍,物外无心复见征。
客路半生知坎坷,人情一世识崚嶒。
寥寥大道谁同践,日向孤峰倚瘦藤。

幽居
释超粹
独坐长松下,清闻流水音。
稀星千点玉,明月一轮心。
夜鸟宿池柳,凉风动客吟。
更深人欲睡,薄雾锁重林。

《幽居四首》,此录其一。

答嘉名居士三休话
释超粹
得休休处且休休,泯智灰心没可求。
自古圣贤无所得,圆明洞彻一毫头。
枯坐蒲团万事休,从教放下绝驰求。
年来幸赖维摩力,直使魔军不出头。
空门未入早知休,了了心王不外求。
万圣千贤从此出,潜通消息笔尖头。

  维摩,即维摩诘,为维摩罗诘的简称,相传为金粟如来的化身,自妙喜国化生于此世上,以居士身分辅助释迦教化众生。诗中"维摩力"泛指佛菩萨之愿力。

咏西园(其一)
张紫峰
不到西园廿载强,应真犹是气昂昂。
名贤五百芳邻接,第一姑苏选佛场。
木质金章丈六身,慈威丰瘦各存神。
捻珠托钵拈花笑,抱膝摩肩体态新。

咏西园(其二)
张紫峰
香火前生应有媒,西园一角我重来。
苑中绿水看鱼跃,月照潭心笑口开。
南朝四百八琳宇,多少楼台付劫灰。
楚水吴山真福地,戒幢律寺久徘徊。

  张紫峰,清代名士,《古吴揽胜集》有其咏西园诗九首,今录其二。有前言曰:"西园在留园西,明冏卿旧业。园为戒幢寺放生池,有是园而人之游寺者,遂不曰游戒幢寺,而曰游西园矣。有五百罗汉,木质金章,大逾恒人,丰瘦慈威,笑乐悲愁,屈膝箕踞,托钵拈珠,体态各异。寺宇庄严辉煌,为苏州最大丛林。"

暮春西园晚眺
殳丹生
阊阖门西去,祗园芳树稠。
钟声出高阁,山色到平丘。
旧隐南邻接,重来白发愁。
可堪念闺阁,深夜独登楼。

  殳(shu)丹生,清代人。此诗载《百城烟水》。
  祗园:祗树给孤独园的简称,此园在古印度舍卫国,佛陀常在此讲经说法。诗中借指佛教丛林。

暮春西园晚眺
吴士缙
东墅花光尽,西园树色深。
落霞明远翠,斜照破轻阴。
坐久生诗思,吟余听梵音。
春残犹足乐,尚可访幽寻。

此诗载《百城烟水》。

无题
江接芹
春残花事少,碧叶覆园深。
鸟语欣初霁,人情爱梵音。
疏钟流古渡,空翠接遥岑。
坐久浑忘返,幽香袭我襟。

《百城烟水》载录此诗,有诗无题。

吴歈百绝
蔡铁翁
城外西园城内观,趁闲趁闹尽嬉顽。
可怜佛宇仙宫好,混却茶炉酒肆间。

  蔡铁翁,清代名士。《清嘉录》"新年"条载此诗。前有文曰:诸丛林各建岁醮,士女游玩琳宫梵宇,或烧香答愿,至城外西园掷馒头放生池,引鼋浮水而食以为乐。妇女暗数罗汉,卜年庚之顺逆。
  吴歈(yu),吴歌。

西园观神鼋
佚 名
九曲红桥花影浮,西园池水碧如油。
劝郎且莫投香饵,好看神鼋自在游。

此诗载于清顾禄所撰《桐桥倚棹录》。

 

西园戒幢寺广慧长老与其高足三根和尚前后住持,百废俱新,制伽陀四首赠之

其一
姑苏城外寺,名胜擅西园。
贝叶书盈箧,梅花香满村。
忘机鱼自乐,听梵鸟无喧。
物我俱平等,风幡不必论。

其二
珠尘纷满眼,定慧密持身。
妙法莲华净,牟尼宝殿新。
狮林遥在望,虎阜近为邻。
殊胜吉祥地,凭师转智轮。

其三
地接五湖天,烟波兴渺然。
鼋黿时出没,欧鹭影连翩。
山碧云逾淡,江清月更圆。
无情长说法,了不落言诠。

其四
老未山中卧,频从海上归。
马鸣犹托钵,龙树已传衣。
梵行修何苦,檀越愿不违。
人天共欢喜,花雨日霏霏。


西园放生池观鱼二首

其一
西园戒幢寺,池上偶闲行。
颇觉群鱼乐,同游一水清。
临渊我无羡,洗钵尔休惊。
他日成龙去,毋忘此放生。

其二
春风梅柳自成村,潭影闲云对笑言。
到此忽生濠濮想,人鱼同乐是西园。



八指头陀寄禅和尚

  转自:http://b./Article/foshuku/fojiaoren/200504/9562.html

  在逊清末年,以诗名世,号称"诗僧"者,是八指头陀寄禅和尚。
   寄禅俗姓黄,名读山,字福馀,湖南湘潭人,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父名宜杏,母亲胡氏,世代业农。他自幼即摒弃腥膻,随母拜月,喜母亲为他讲述仙佛的故事,他7岁丧母,11岁丧父,这时他在私塾就学,读《论语》,以家贫废学,为田家牧牛,仍携书自课。
   同治7年,年18岁,在郊野牧牛时,见篱间白桃花为风雨摧落,感而大哭,遂投湘阴法华寺出家,由东林法师为之披剃,法名敬安,字寄禅。是年冬,到南岳祝圣寺,礼贤楷律师受具足戒。听说岐山恒志禅师道行高深,冒雪往参,究明心宗。后来赴浙江宁波阿育王寺礼佛舍利,于佛舍利前剜臂肉如钱大者数块,注油于中燃之供佛,复然去左手两指供佛,因自号八指头陀。
   他本不会做诗,在岐山恒志禅师座下时,维那精一于禅课之余,好作诗自炫。他尚责备精一不究本分,好鹜杂学。后来在宁波时,某年他回家看娘舅,过巴陵,登岳阳楼,友辈分韵赋诗,他澄神趺坐,下视湖光,一碧万顷,忽得"洞庭波送一僧来"句,遂豁然神悟。归而述于宿儒郭菊孙先生,郭授以《唐诗三百首》,寄禅潜研默咏,遂以诗名于世。或有人问他唐诗与宋诗的分别,他说:"唐人诗纯,宋人诗驳;唐人诗活,宋人诗滞;唐诗自在,宋诗费力;唐诗缜密,宋诗疏漏;唐诗铿锵,宋诗散漫;唐诗如贵介公子,举止风流;宋诗如三家村乍富人,盛服迎宾,辞容鄙俗......"也不无见地。
   光绪十年(1884年),寄禅34岁,返回湘中,主持衡阳上封寺。上封寺是南狱大刹,山后有寺田数千亩,以宗风衰绝,山田多为佃农侵占。寄禅讼之当道,后来由湖南抚清卿中断,始获次第归复。以后他历主衡阳大善寺、宁乡沩山寺、长沙神鼎上林寺。沩山寺是唐代灵佑禅师开山兴建,最盛时有寺宇千余间,僧众千余人。到了清季宗风隳败,赖寄禅卓锡三年,宗风重振。
   光绪1902年,他辞去上林寺主持,应请接主宁波天童寺。在他的擘画下,撰贤任能,百废俱兴,夏讲冬禅,靡有虚岁,经过数年经营,终于使天童寺成为海内著名大刹。
   光绪1908年,宁波成立僧教育会,寄禅被推举为会长。1912年,中华佛教总会成立于上海,他又被诸山长老推举为第一任会长。在此期间,他亲赴南京,谒见临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吁请保护寺产。
   后来湖南安庆发生攘夺寺产销毁佛像事件,当地僧侣联名具状内务部,请求回复,而民政司长抗不行文。寄禅应湘僧之请,约请各省僧界代表,赴北京请愿。寄禅于10月中旬首途,11月1日抵北京,寓宣武门外法源寺。旋与法源寺方丈道皆法师赴内务部陈情,该民政司长态度蛮横,争办有顷,未获结果,乃愤而返回法源寺。甫下车,即胸部作痛,身体不适。亟就榻休息,侍者亦各归寝。明日昧爽往视,已作吉祥卧示寂矣!时为1912年11月2日,世寿62。
   他遗留的著作,有《语录》四卷、《文集》二卷、《嚼梅诗》一卷,及《诗集》十卷。他的诗集,日僧为之编入续藏,八指头陀的诗名,遂远播海外。
   他的诗,都是脱尽人间烟火之作,间于诗前有"引话",尤为秀绝。如《金陵杂诗十二首》,前有引话云:
   壬子夏五月,访白道人于乌龙潭上,坐读良久,觉六朝无限兴亡事迹,都在石城杨柳烟幕中,江山如故,白头老衲,重见故人,回忆曩昔,都如梦痕,欲哭欲笑,云何云何!
   诗人陈伯弢,尝有诗赠寄禅云:
   汝本为僧者,胡然入我门?
   新诗能炼煅,奇骨自腾骞。
   此去寻方广,由来悟道根。
   潇湘秋水阔,山龛佛火温。
   人间不可住,此别欲无言。
   寄禅主持天童寺时,曾自筑冷香塔,铭云:
   佛法本无量,吾生讵有涯。
   诗心一明月,埋骨万树花。
   丹嶂栖灵窟,青山遇客家。
   未来留此塔,长与伴烟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