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是如何面对“糖衣炮弹”的?

 cyzq 2015-01-21

孟子是如何面对“糖衣炮弹”的?

   文/姜卫华

  《贤文》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放利,不顾天理。”这既是古代社会现实的记述,也是对人们提出的道德准则。

  物质生活离不开钱财,人们要改善生活,没有钱财可不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合理合法方是正道。那种损人利己,损害国家,损害社会的做法万万要不得。所以,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不能违背原则。用孟子的话来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历史上有这样一则故事。齐国国王派人送了一百斤金给孟子,孟子拒绝了。第二天,薛国又送来五十镒金,他却接受了。孟子的学生陈臻十分奇怪,问道:“如果说昨天不接受齐国的金子是对的话,那么今天接受薛国的金子就应该是错的,反过来,如果今天是正确的,那么前天就是错误的。这里有什么道理呢?”孟子说:“在薛国的时候,当地发生了战争,国王要我为之考虑设防的事,所以我应该接受我劳动所得的报酬。至于对齐国我没有做什么事,却赠金给我,显然是想收买我,你在哪里见过君子是可以用金钱收买的呢?所以,或辞而不受,或受而不辞,在我来说,都是根据道义来确定的。”

  荀子说:“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人人都喜欢利益,不喜欢祸害,这是人的共性。但是小人见利忘义,君子则不取无义之财。简单地说:“品行高尚的人是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得钱财,而品行低贱的人则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谋取钱财。”

  古代齐国有个人,走到金子店,突然伸手从柜台上抱走了一锭金子。被捕后,他说:“我当时只看到金子,根本没看到别的人。”世上许多人为满足一己私利不顾道义,跟这人其实没什么两样。

  东汉乐羊子,偶尔拾到一块金子,拿回来交给妻子。他妻子说:“听人说有志气的人不饮盗泉之水,因为它名声不好;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因为不愿接受侮辱;想不到你竟会因为一块金子而败坏自己的名誉。”乐羊子听了十分惭愧,赶紧将金子丢掉。在现代人看来,多数人会认为乐羊子是傻帽。

  当然,对于那些“跟着感觉走”,甚至“过把瘾就死”的人来说,“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面对尔虞我诈,不择手段去达到目的人,还谈什么可以遵循的原则呢?真正的君子在该得的钱财面前,当仁不让,绝不会被小人当木头劈;但在不义之财面前,却是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纵观古今中外,芸芸众生,或为名所动,或为利所惑,或为官而奔波,因此自寻烦恼者大有人在,为此而搞得身败名裂甚至家破人亡。这些人到死也没有明白个中道理,其实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试想,连命都没了,财富犹如过眼云烟,再多又有何用?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简单的道理,要真正领悟,绝非易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