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第37讲【公孙丑章句下】(3)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内容简要:

这一章里面孟子谈到一个跟钱有关的话题。

孟子周游列国,去了很多国家,有宋国、薛国,也有齐国。在这期间有一个叫陈臻的人,一直跟随孟子学习,他发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孟子离开宋国的时候,宋国的国君送给了孟子七十镒金子,孟子接受了;去到薛国的时候,薛国送了50镒金子,孟子也接受了;后来到了齐国,齐王送给他100镒金子,孟子没有要。

陈臻就琢磨,为什么孟子不要齐王送的100镒金子,却收了宋国和薛国送的金子?夫子做事有点前后不一致。如果他接受宋国和薛国的钱是对的,那么他不接受齐国的钱就是错的。如果说他接受薛国和宋国的钱是错的,不接受齐国的钱就是对的。

到底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呢?还是来问夫子吧。

孟子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

孟子曰:“皆是也。皆适于义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陈臻就问孟子说“夫子,你是不是发现前面自己错了,所以后面就不拿这个钱了”。

孟子说不是你想的那样,我这三个做法都是对的。陈臻一听就更迷糊了,怎么什么事到老师这边都是对的,我们就不太明白该拿还是不该拿的标准了。

孟子说:“你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不能光看拿了或者没拿,来判断我这个对还是不对。你先看看这三个国家分别是什么情况。”

我在宋国的时候,因为跟宋国处得比较好,所以国君在我要出远门的时候,馈赠我盘缠,这是比较正常的事情。因为我跟他是朋友,这个是可以的。

我在薛国的时候,当时从薛国到齐国一路上不太平,有很多的强盗出没,所以我需要买一些兵器来防身。当时薛国的国君也明察到了这种状况,也知道我这边缺乏兵器,他不能视而不见,所以他就拿了50镒的金子赠送给我。

因为当时追随孟子的人很多,一出去都是几车队,浩浩荡荡,这样的话就很容易引起盗贼的注意。他们倒没有请保镖,因为有个常识需要大家知道,孟子和他的很多学生也都是武林高手,就像孔子跟子路都是武林高手一样。在那个年代行走江湖,不会武功很麻烦。这可能会刷新大家的认知,所以他们不用请保镖,但是需要买点兵器。

宋国跟薛国是真心把我当朋友或者当师者,是馈赠我的,而这个馈赠数额也在合理之内。如果不拿的话,会弗人美意,这样不好。

或者可以说孟子给他们创造的贡献,也是足够值这个钱的,也许它里面有一个对等的关系,所以孟子受之无愧,那当然就可以收了。

然后孟子说:“但是这两者和在齐国的境遇是不一样的。”

在齐国时,我又没有要走,我也还没有做齐国的官员,我也不需要买兵器,齐王无缘无故要送我100镒金子,他是没有理由的拿钱给我,这叫贿赂,原文叫“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所谓“货之”就是拿钱来买通你,拿钱来和你交朋友。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拿钱交朋友,但是我们要知道拿钱交来的朋友,没办法是真正的朋友。

“以利相交,利尽而交疏,以权相交,权倾而交绝”。

所以齐王是一个比较俗的人,他觉得有钱能使鬼推磨,孟子是个人才,那就先送100镒金子意思意思,交个朋友。

孟子说这样的朋友,我不想交。我来齐国也不是为钱。像孟子这样的人才,不论去哪里做个首席执行官,拿的钱都不会少。

孟子是来实现他的政治抱负的。他是在延续孔子的天下大同思想,不是来赚钱的。

所以孟子说:齐王想用钱来跟我打交道,我就不可以拿他这个钱。

这么一来,我们就知道孟子拿钱和不拿钱的标准,并不是说拿或者不拿,而是该拿还是不该拿。

像前面宋国国君和薛国的国君,他们给孟子的钱是合情、合理、合法,符合君子之道,符合交友之道。就像我们朋友过来了,刚好你最近有一些好的东西,你包一点给他当伴手礼,这很正常。但如果说刚好你家孩子想转个学校,你的这个朋友跟校长又有点什么关系;他来了,你直接把购物卡给他,这能一样吗?

前面你弄个伴手礼叫朋友之间礼尚往来,后面拿张卡给别人叫贿赂,侮辱了别人,也侮辱了自己。这是不同的。

由此可知齐王给孟子的钱,孟子为什么不要?因为那是侮辱。宋国和薛国给的钱,为什么孟子要?那是情谊。虽然都是给钱,但是本质不同。

所以我们在交朋友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落入俗套,更不要以利相交。好朋友之间互通有无,甚至说有通财之义,这都是可以的。所谓通才之意,就是别人有难处,你刚好宽裕一点帮他周转一下,这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不要以利相交。因为天底下没有永久的利益。即便一开始因为利益走到一起,后面也要转化为道义上的交往,那样才能长久,这才叫君子之交。所以君子之交,既不是完全没有这种物质的往来,像薛国、宋国,也像我们平常给朋友的伴手礼,这都是很正常的,但不要俗化,不要金钱化,不要功利化,那样就成了小人之交了。

附原文: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皆适于义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