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代到底有没有

 激扬文字 2015-01-21

从今天开始,就正式进入半信史时代了。之前只能说是传说时代,因为没有考古证据,也没有明确的当年的文字记载。目前看,商代有明确的甲骨文系统,帝王谱系也已经研究的非常清楚。只有夏还朦朦胧胧。

在公元2000年9月以前,我们国家没有进行过高科技手段研究的上古时期的纪年情况。通常学界采用北宋的邵雍所著《皇极经世》整理三代的年表:

夏朝(公元前2224年──前1766年)

商朝(公元前1766年──前1122年)

周朝(公元前1122年──前256年)

2000年9月15日,国家公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结论:夏代,从公元前2070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历经: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桀)

夏代王姓——姒。

禹的儿子启继位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启很贤德,天下人心都向着他。启继承了大禹的事业,并以德化来治理天下。夏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王”或“后”。 启登临帝位,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有扈氏不归服,拒不出席。启决定前往征伐。在战斗开始之前,启作了一篇誓辞叫做《甘誓》,并召集来六军将领进行训诫。启向六军将领们宣言:“有扈氏蔑视仁、义、礼、智、信五常的规范,背离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要断绝他的大命。如今我恭敬的执行上天对他的惩罚。听从命令的,我将在祖先神灵面前奖赏他;谁不听从命令,就在社神面前杀掉他,把他们的家属收为奴婢。”在启的带领下,消灭了有扈氏。自此天下都来朝拜。

启死之后,他的儿子太康继位。太康整天游玩打猎,不顾民事,被有穷国君主后羿赶走。人民和权力落后羿手上。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夏王,但实权仍操纵在后羿手中。又立仲康的儿子相继位。仲康死后,后羿因为荒于游猎,被臣子寒浞(音浊)所杀,寒浞又杀相自立。当相被杀时,相的王后缗(音民)怀着身孕,逃回自己的娘家有仍(今山东济零县),她生下儿子少康。少康长大后,汇聚了夏残存的势力,消灭寒浞,光复了夏王朝。历史上称为“少康中兴”。少康之子杼(音注)在位时,彻底消灭了寒浞的势力,并征伐东夷,使夏王朝发展到了鼎盛阶段。其后的五代六王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以持续地发展。

这时夏王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连西河、北及燕山,南逾江淮。从传世文献看,夏朝的治国体系相当庞大,在继承五帝时期体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夏王朝一直沿用禹在世时对九州的划分标准和五服贡赋制度的划分,对地方的管理是以部族首领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夏王的政令,对王朝承担贡纳、朝见、服役和随从征伐的义务。诸侯之下,有大夫,即各大家族的族长。所以,古人说,夏王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

此外,夏王朝已经有了初步的“德治宽刑”思想。就是治理国家,要文治与刑罚并用。已经有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认识。法律也随着夏王朝的建立而产生。夏朝的农业生产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产量迅速提高,当时的饮酒风气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相传最初的货币产生于夏朝,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称为“三品”。

帝位传至第十五代,因为夏王孔甲淫乱,夏后氏的威德日渐衰微,引起了诸侯的反叛,夏王朝也逐渐走向衰败。

孔甲死后,又三传到夏桀。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修德,奢侈无度。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宠妃妹喜及宫女饮酒作乐。他的酒池很大,可以航船,喝醉淹死人的事情时常发生,这些荒唐无稽的事,常使妹喜欢笑不已。民众的生活则十分困苦,人们每年的收成难得温饱,遇上天灾则妻离子散。夏代臣民指着太阳咒骂夏桀说:你几时灭亡,我情愿与你一起灭亡。

夏王朝有一个大夫叫关龙逢,手捧“皇图”来见桀。“皇图”也称作“黄图”,是古代王朝绘制有帝王祖先功绩的图,给后代帝王看,从中效法祖先治理国家。关龙逢捧去的“皇图”绘有大禹治水等图象,要桀效法先王,像始祖大禹一样节俭爱民,以长久享国;像眼下这样挥霍无度,任意杀人,亡国的日子就不远了。桀对这样的忠言不仅不听,反而将关龙逢杀害,并警告朝臣们说,今后再象关龙逢这样来进言,一律杀头。于是贤臣绝迹,劝谏消失,桀愈加骄横。

桀又四处用兵,劳民伤财,以致民众反抗,诸侯叛离。

夏朝末,河水断流,又发生过两次大地震。 天灾是上天对人不遵循天理的警告与惩罚。

商汤见夏桀暴虐、荒淫无道,引起天下百姓不满,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已是人心背向,天地不容。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战,汤在伊尹的辅佐下,率领由70辆战车和5000名步卒组成的军队与夏王朝的军队在鸣条相遇,展开了一场大决战。夏桀全军崩溃。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

以上是史书记载的夏代的故事,那么在考古发掘中,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夏代晚期的遗址。其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建筑地基遗迹,是当年的宫殿。复原图如下:

这个宫殿屋顶上全部是草的。周围一圈墙,贴着墙往里面有房子。它在中庭的北边有一个高台,上面也是一圈柱子。柱子里边还有一圈墙,墙里边是有柱子的。在庭院里面我们看到有一个坑,坑里面的土都被烧成红颜色了。说明这个地方是一个祭祀的地方,是烧火的地方。

在宫殿遗址外面发现了排水管,一头大一头小,可以连续套起来,在门道下面东北角,跨过墙在底下它铺的有排水管。

二里头文化的出土文物

二里头文化中有一样非常特殊的东西。就是下图这个瓦足盘。

这个东西也是三条腿,但是它身体部分是一个盆,而不是一个罐。一般的鼎呢,它的身体都是一个罐子,然后下面长三条腿。它是一个平底盆,平底盆小面三条腿呢,又是像瓦片一样的三片。它叫做瓦足盘。个头还不小,它不是中原的东西,而是山东龙山文化的器物。在二里头文化里面非常的普遍。有很多证据证明:山东龙山文化把他们的文化加入到二里头文化里面来。那么是怎么加入进来的?恐怕是跟后羿他们山东地区的人后来进入到中原,把那个夏朝给灭了。

以后呢,又被夏朝复辟,重新再恢复,大概跟这样一个融合过程有关。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二里头文化里面有中原地区传下来的的文化因素也有来自于山东地区的文化因素,是有这两种文化因素融合而成。

那么其它一些酒器也很发达,当时中原地区各个文化都是这样。山东龙山文化地区的酒器也很发达,中原的酒器也很发达,后来商文化的酒器更加发达。那么这是最典型的我们就叫尊。

甲骨文里面的尊字就是这种器物的象形,就盛酒的酒坛子。下面这个叫觚(gu)。

觚是喝酒的酒杯,跟我们现在的杯子大同小异,上面大下面小一点。

这种东西叫斝(jia),斝的用途呢,按照青铜器分析,它是属于温酒的,因为它个头比较大。下面有三条腿的都是可以架火烧的,一定是可以下面给加热的。因此如果里面盛了酒呢,拿来喝太大了。盛了酒呢,加热温酒,冬天喝酒要加温,夏天可以不要。

还有像是这种带管状的嘴呢,我们都叫它盉(he),他的形状呢以后会有变化,但是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定带一个管状的嘴。那么带一个管状的嘴,跟我们现在的茶壶很相像。可是那个东西不是做酒壶用的,而茶壶当然更谈不上,那个时候绝对没有喝茶的习俗。

但是像那边有尖嘴的那个鬶(guī),这种用途主要用来蒸酒。实际上是山东地区流行的,在二里头文化里面也有。

二里头文化里面陶器里面有一些东西非常特殊。鸭形壶,样子有点像鸭,后面有尾巴。

这是很大的一个灰陶盘。上面口沿处有一条蛇,整个上面盘一圈,还刻着很多鱼,所以我们叫“鱼蛇纹大陶盘”。

人首三袋足斝

顶上的那个部分像猫头鹰,是一个鬹。

二里头文化有玉器,它那个玉器的质量做的应该是不错的,但是它动物造型很少。那个我们知道前面比它早的红山文化,比它早的良渚文化玉器非常发达,而且里面有很多动物的造型、人头之类。但是二里头文化我们看到主要是几何形。而且几何形呢它是两大类:一类是武器,比方说戈啊,像这个端刃器

端刃器

玉戈

这个戈肯定没问题,它跟青铜的戈是一样的。那么用玉来做戈呢,应该是一种仪仗,或者象征一种权利。还有钺、三孔刀。

三孔刀

这些东西呢,都是跟武器和工具有关的玉器。另外有些柄形器呢,我们至今都搞不清楚做什么用,二里头文化开始有,商代也有不多,西周非常的多,而且呢五花八门,有的上面还刻有各种各样的花纹,这个东西柄形器到底做什么用呢,实在搞不清楚。

柄形器

戚璧

那么这个璧呢,本来是圆的,应该是圆的中间有一个孔。但是这个璧呢,中间也有空,外面也好像是圆的,但是它整个又是跟钺有点类似,像把斧头,你看它下面食刃口,上面是圆的,边上还有装饰的,像把斧头,这个用处我们不是很清楚。

玉钺

二里头文化这个铜牌非常有名,出土了好几件了,不是一两件。它是铜的,四个角有四个孔,这四个孔,肯定可以用线,用绳子钉在衣服上,或者缝在什么地方。

绿颜色是用绿松石镶嵌的,里边的图案是兽头,眼睛、角、嘴巴、鼻子,是一个兽头,兽面纹。这种兽面纹的结构和良渚文化的兽面纹是一致的,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种兽面纹的布局来自于良渚文化。而且这种兽面纹的布局以后到了商代就发展成商代青铜器上的兽面纹。

商代青铜器上的兽面纹以前叫饕餮纹,就是一个狰狞的野兽的形象,而这种饕餮纹到了西周实际上它已经没有了,它变成什么了,变成两只鸟,周人的审美观意识形态和商人不同。你看到周人的青铜器上好像是兽面纹,但实际上是两只鸟嘴对嘴,中间有眼睛,身体后面有尾巴。你初看好像也是兽面纹,但是仔细看周人那个青铜器上是两只头对头的鸟,而商人的青铜器上是一个正面的兽头。

二里头文化铜器里面出现了容器,就是中间可以盛东西的这样的一种青铜器。不像以前。以前铜器都是单片的。那么这个铜器里面见的比较多的就是爵,二里头文化里面的爵造型很难看。因为以前没有爵,但是以后有,商代有爵,西周也有爵。

以后我们看了商代和西周的爵我们就知道了。二里头文化这个爵呢,造型很难看,难看在哪里呢?它各部分的比例不协调。任何一个器的造型,长宽高的比例,胖瘦的比例一定要协调。这样看上去才舒服。

所以我们做旗子,电视的屏幕,长宽比一定是黄金分割,看上去才舒服,如果不是黄金分割看上去不舒服。器物造型也是这样,比例合适,看上去舒服,比例不协调看上去不舒服。二里头文化这个爵,就是这个样子,看上去很不舒服,以后慢慢的就变好了。

管流爵

这个还是爵,但是它上面比较特殊。爵一般来说呢,前面有一个嘴,我们叫流,就是倒酒的地方,后面有一个截,我们叫尾,像鸟的尾巴一样。顶上呢,有两个柱子,旁边呢,有一个把手,这个把手只在右边有,左边没有。所以它这个造型呢。我们以前是认为,它是用来喝酒,你看拿那个把,从把往嘴里面倒酒不是正好嘛。

但是实际上这个东西不是用来喝酒的,应该是用来灌酒的,下面我们讲。这个鼎和盉,跟陶器的一样。

实际上那个爵呢,不是往嘴里面倒酒,而是往茅草把上灌酒,为什么这个爵上面有两根柱子呢,以前解释说:这个柱子呀,你喝酒的时候不是要抬起来嘛,抬起来抬的太高了,两根柱子不是顶着头了吗,如果你碰到了,那就不要再抬了,再抬了就过分了。实际上这不对的。

这两根柱子呢,我们现在理解,应该在上面栓一个香囊,浸在酒里面,使得那个就变成香酒。我们看到有两根柱子的酒器只有两种,一种是爵上面有两根柱子,还有就是斝,斝上面也有两根柱子。

这两种铜器是祭祀的时候用的。其他的喝酒的器,不都是圆的杯子喝不就完了,不需要柱子,喝酒的酒杯上面干嘛上面要两根柱子呢?这两根柱子是挂香囊的,香囊是的它那个酒变成香酒,香酒是用来敬神的。那么爵士什么时候用来灌酒的呢,祭大地的时候。

祭天我刚才讲过了,就是架一堆篝火,叫燎祭,祭地呢,叫莤(suo)祭。这个莤字呢,是草字头一个酉字,叫莤字,莤祭怎么个祭法呢,说文解字里面解释了。【《说文解字》曰:“礼祭束茅加于裸圭而灌鬯酒,是为莤,象神饮之也。”甲骨卜辞有:“乙酉卜贞:来乙未,莤于祖乙。”】

就是在地上呢,放一束毛,就专门祭祀用的茅草,这个茅草呢把它搭成一个把,这个把就像我们用高粱杆扎的那个笤帚那样,高粱杆扎的那个笤帚不是那个一捆一捆、一道一道的嘛,就像旁边这个甲骨文里面画的那样。这不是冰糖葫芦,这是一把茅草,用绳子把它扎成一股一股的,然后呢,把它竖在地上,底下呢,垫一块玉,叫“裸圭”圭是玉。

然后用那个爵,盛那个酒,从哪个茅草把上灌下去。那个爵前面不是有一个嘴嘛,嘴可以慢慢灌下去。那么这个酒呢,就渗到这个茅草把,渗到底下,象征着大地饮酒了,这种祭祀很麻烦的,所以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就懒得用这样繁琐的仪式去祭奠。拿那个酒往地上一洒就完事儿了。

后来你看我们祭祀,都往地下一洒。我们去上坟,如果老父亲喜欢喝酒,我们拿点酒给他供一供,供完了以后下面一洒,完了。以前祭祀的时候一定要有茅草的,这个茅草把谁提供呢?楚国提供。

它是祭地的时候用的。所以我们看到甲骨文里面这个字,这是一个茅草把,下面两只手捧着,旁边是一个酒坛子,酒坛子表示往茅草把里面灌酒,所以这个字呢就是'莤'字,后来象征着神喝酒,是这样一个东西。所以这个爵应该是祭祀时候的灌酒器,不是往嘴里倒酒的饮酒器。饮酒有酒杯,有各种大大小小的酒杯,青铜器里面都有。而爵呢,是祭祀用的。

二里头文化里面我们还看到有青铜做的钺,这件钺现在在上海博物馆的青铜馆里陈列着。第一件就是这一件。因为是二里头文化的,它年代最早。但是我们看到这件钺呢,实在做的太好了。一个是它大,另外一个做工好。另外它上面还用绿松石镶嵌的花纹。那么这个钺呢,实际上就是板斧,钺也是斧头。

那么在二里头文化呢,我们还出土了一件很重要的东西,被发掘者称为是龙。它是一条青铜片,70厘米长,弯曲的,上面全部镶满了绿松石,前面有一个梯形的像头那样的东西,连在前面,上面有有两个像象耳,眼睛,中间有个像鼻子。

二里头文化呢还有乐器。这个是埙,一个梨这个样子的陶器,中间空的,可以吹,有孔,用手按着可以吹。

这是后来编钟编罄,它是庙堂音乐。所以我们看到罄呢,总觉得这个不是一般的用场。青铜的钟在二里头文化里面还没有,只出现了青铜的小铃铛。

青铜的乐器在二里头时代只出现了小铃铛,在商代只出现了口朝上敲的我们叫铙,到西周才出现口朝下的钟,那个钟不是一下子出现的。那么二里头文化时期呢,人也很迷信,实际上龙山文化人已经在那里占卜,用骨头占卜,那么二里头文化呢,也继承了这个习俗,继续用动物的肩胛骨。

但是这一块呢,它不是牛肩胛骨,它比较小,是羊或者是猪的,那个商代呢肩胛骨都是用牛肩胛骨,牛肩胛骨很大,那么大三四十厘米长。猪肩胛骨一点点,就那么大,羊肩胛骨更小更薄。这个是占卜,用骨头来占卜,这个是古代的一个习俗。另外呢,用人或者动物作为牺牲来祭祀,这个也是继承了龙山文化以来的习俗,而这种习俗到了商代发展到顶峰,非常的厉害。

那么在二里头文化的陶器上,我们也发现了有一些刻画符号。这些刻画符号的特点,和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符号呢,没有太大的区别,离甲骨文还很远。但是我们看到这种符号呢,总是很重视,因为它一定是文字的源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