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方言词 很有意思
2015年01月18日
四川师范大学的黄尚军教授在自己所开课程《巴蜀移民文化研究》一课的期末考卷上,考了学生们“瓜娃子”一词的由来。而其实在上期所列的方言词以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词语,值得一说。有部分词仍然是古已有之,在现代四川方言里仍旧得到了保存。 歪 把不好、不正派的东西叫“歪”,在宋代就有了。宋汪云程《蹴鞠谱·圆社锦语》里有:“歪,不正。”元曾瑞《般涉调·哨遍·村居》有:“行歪令,饮竭正盏,斟满罚觥。”直至民国二十年《重修南川县志·方言》里还有:“顿的歪歪货,自有赚钱时。”在四川方言里,“歪”还有“不可靠、不妥实”之意,如“他说的话,歪的,千万信不得。”而“假货、不好的货”,也被称为“歪货”。 上灶 上厨房烧火、煮饭、做菜。宋代已可见。如《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三日媳妇要上灶,说起之时被人笑。”《水浒传》和《红楼梦》里都能见到此词。《红楼梦》第六十五回:“跟的两个小厮都在厨下和鲍二饮酒,鲍二女人上灶。” 打挣 也做“打整”,有打扫、整理、收拾之意。已见于元代。元郑廷玉《金凤钗》三折:我道你不是受贫的人,我还打挣头房间你安下。我看你吃茶去,你便搬过来。”今日的四川方言里仍能见到此词。克非《春潮急》有“原来零乱、肮脏不堪的院子,已被兰子打挣得干干净净的了,连屋檐下喂鸽子的瓦钵也洗刷一新。”后来,打挣又引申出了“对付、整治”的意思,如李劼人《天魔舞》九章:“却好,那伙人倒也容易打整,你先向他们告穷,他们便也信了。” 踩水 本为游泳的一种姿势,即不停地用脚踩水,使身子不下沉并前行。后来指弄虚作假,装样子。比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里,周克芹这么写到:“他又开始说起郑百茹搞得那个粮食折成的花样来了:‘你说怪不怪?决算表都填了,又推翻!’‘从来都没听说过这样踩假水的。’” 未满月 本指婴儿未满一个月,后用来比喻技艺不精。如光绪三十四年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方言》:“艺术不精曰未满月,已精曰老行家。” 打翻天印 “翻天印”也称“番天印”。据传,《封神演义》中有一人物广成子,有一件法宝,叫“翻天印”,祭在空中就可以随便打人,连神仙也惧怕三分。后来引申出“翻脸无情”的意思,多指学生背叛、攻击老师。 翻坎 本指“越过坎儿”,如成都口语:“下了一晚些的大雨,塘里头的水都翻坎了。”后来引申出“超过一定界限”的意思,比如“四十翻坎”,又发展为“翻坎坎”,比喻渡过某种难关。 踩左踩右 本是肩舆工人在工作时,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道路情况创作出来的一句对话,意为“踩左边和踩右边”。但“踩左踩右”后来指与人作对、闹别扭。 鲫鱼背 旧时成都市区交通不便,为了方便“鸡公车”过往,许多中小街的路面是用石板铺成的,较宽的街道则只在街中心安上一道石板,并使其略高于两侧路面,因其形似鲫鱼的鱼背而得名。 让 责骂、责备的意思。《说文·言部》:“让,相责让。”《西蜀方言·言部》:“让他几句。”今天崇州、大邑等地仍将责备、责骂称为“让”。王茜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