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育真 | 趣谈歙县西乡方言中的方言词 一(徽学研究)

 金鸽子文艺 2020-10-12


趣谈歙县西乡方言中的方言词

文 / 汪育真
(江苏南京)
2020.10.08

丰富多彩的民间方言,有着许多千姿百态、非常有趣的方言词,歙县西乡方言同样也不例外。

在歙县西乡方言中,有不少比较特殊且有趣的方言词,其主要特征是,用一种词的词义,去表达、体现另一种词的词义。这类方言词大多由两个词根(即词素)组成,它们有的是由两个动词词根组成;有的则是由一个动词词根和一个名词词根组成;还有的则是由两个名词词根组成。由此又让我联想到一副对子:上联是“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下联是“人活世上要八戒更需悟空”,其联竟然巧妙地将古书中的四位人名,作为动名词恰到好处地引用到对子中,这种文字用词很有趣味。

先谈谈由两个动词词根组成的方言词:

“滑(ō)溜(li.ě)”,这里根据不仅滑,而且溜的客观存在,来突出表达滑的程度,以及滑的可怕性,而普通话仅用一个“滑”字。

“跌(děi)滾(guán)”,用跌倒并滚动这两种现象,来形容水烧开翻滚时的情景,以此达到了表示水很开、很烫的目的,普通话只需一个“烫”字。

“拉(lào)倒(dái)”,被别人拉了,且又倒地,状况相当凄凉,无奈之中,确实只好自认倒霉,不予计较,拉倒算了。

“动(dán)省(sán)”是妇产科一术语,妇女临盆前,开始肚子痛的一种症状。这里的动是开始的意思,省是探望的意思。分娩后的婴儿周岁内,都称之为“孽(nǐ.ei)毛(māi)”。刚出生的婴儿免疫力差,容易得病,特别是旧时医疗条件差,稍有不慎,婴儿便会夭折。长辈为了宽心,也为了自我解脱,出于无奈,只能将这时段的婴儿看做是孽障来宽慰自己,这儿的“毛”表示小。

“加(gò)减(gáo)”是一医用术语,即病人委托别人去医院替自己看病,受托之人将病人的病情如实禀告医生,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对上次的处方酌情增添或删减后再抓药,病人无需亲自到场。趣味的是,这里的“加”不读“加(jīɑ)”,而读“加(家gò)”,这大概也许是病人及其家属不愿病人的病情加重,出于忌讳和祈祷的缘故吧!

“快(kuǎo)砌(qǐ)”是快要结束、即将完成的意思。快点堆砌的结果,缩短了完成任务的时间,使得自己更加胸有成竹,“‘快砌’了,再过几分钟就到家了!”

“摸(mǒ)索(sō)”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自己的领悟,去探索整个事情原委的过程。在歙县西乡方言中另外还有一层“动作慢、行动迟缓”的意思,如:“人家早就完成任务了,看你‘摸索’到现在,还不快点!”

接着来看由一个动词词根和一个名词词根组成的:

走(zái)路(lǔ)即步行,在歙县西乡方言中却有着多层意思。遇上不顺心的事打道回府,谓之为走路,如:“居然有这种不愉快的事发生?走路!”不受欢迎之人死了,也谓之为:“他走路了!”往往带有一点幸灾乐祸之心。

“出(cǎi)门(mān)”,原本指的是走出门,可在歙县西乡方言中却指的是出远门,离家外出他乡的意思,如:“他出门学生意了”。

“挖(wǎ)苦(kú)”原本是贬义词,普通话中的意思是用刻薄的话讥笑他人。可在歙县西乡方言中却用来表达食物中的苦味,被别人人挖苦当然很不是滋味,如同吃了黄连:“这药怎么这么挖苦?”

“过(gě)将(jǐu)”,战场上只要将军带头冲过去了,士兵定会随之“过将”,这“过将”是一时间观念词,过去的就永远过去了,不再回头,相对来说过去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如:“过将的事就算了,不必认真”。“之(zì)先(sèi)”也是一时间观念词,与“老(lái)早(zái)”同义,指的是以前,而不是从前,如:“‘之先’我们‘老三届'插队那个年代,物资贫乏,生活相当艰苦”。“才(cā)觉(jǐu)”,乍一看是适才有所觉察,其实它是“过将”、“之先”的反义词,即刚才的意思。“过(gě)钟(zàn)”,过了时辰、误了钟点,说“过钟”再也顺理成章不了过。

“定(dìn)金(jīn)”原本指的应是定金或订金,是事前约定好应付给对方的钱币。可在歙县西乡方言中却是“认真、计较、不客气”的意思,如:“此事领导都不管,你再‘定金’也没用”!“都是兄弟之间,何必‘定金’呢”?“他很不讲情意,我当然要跟他‘定金’咯”!

“生(sā)冰(bìn)”按字面来解释是结冰,可在歙县西乡方言中却是冰冷的意思。

“生(sā)镵(cāo)”即长刺,在歙县西乡方言中却是形容人说话态度粗暴,不与别人友好。

“犟(jīu)驴(lū)”,驴在过去是一种交通工具,有时却很犟,偏偏不受人指挥,在歙县西乡方言中用来形容那些顽劣、固执不听别人劝告的人。

“精(jìn)耕(gàn)”,精于耕作之人除了勤劳之外,尤为重要的是精明能干,人们利用其过于精明能干的负面意思,来形容那些吝啬、掉进铜钱眼里的人。

“还(wāo)灶(zǎi)”,是生气的意思。连烧饭的灶都被逼迫还给人家了,怎能不生气呢?“‘才觉’我讲了他几句,他‘还灶’不理我了”。

“送(sǎn)棍(guǎn)”,棍子的用处很多,可以说是“多面手”,但是如果有人将你心爱的“多面手”送给了别人,是不是感到很忧伤、很可惜。当一件事失算没办成或损失了什么,便会心疼地说:“送棍了!真糟糕!”。

“乱(lǎn)送(sǎn)”,人与人之间礼尚往来是最正常不够的,但是最忌讳那些将物品乱送他人的现象。所以在歙县西乡方言中“乱送”是贬义词,被看成是一种背后算计别人的小人之举。

“起(qí)草(cái)”,就是指整个打草稿拟文件的过程。而在歙县西乡方言中,母狗发情叫“起草”,而母猪发情却说“叫(jǎo)花(hò)”。人若在男女情感上不能自拔,继而导致神志不清,则被称是“发(fɑo)花(hò)案(ngǎo)”,对于一些女人的越轨之举,称之为“发花”或“骚老公”。

“跌(děi)股(gú)”,可理解为“股市跌落”,也可理解为“屁股露在外面”。而在歙县西乡方言中却是“现丑”、“丢脸”的意思。

“贴(těi)紧(jín)”,人们常说:“天冷,挤得贴紧一点会暖和些。”“贴紧”的原意是将东西粘贴牢固。

“伴(bóng)当(dǒng)”是旧社会时的下层人物,均为男性,其地位比佣人还低下,专门担当一些低三下四不光彩的工作。

“嚼(qīu)蛆(qū)”,大家都认为粪缸蛆是没人吃的,更不要说细嚼慢咽了,“嚼蛆”也就是瞎说、说的不上路。西乡还有“嚼屁蛆”的说法,屁是人体排出的臭气,难道也会生蛆被嚼吗?充分说明“嚼屁蛆”比“嚼蛆”的含义又进了一层。

“割(gǔɑi)舌(gǐe)”,舌头除了能帮助辨别各种不同的味道外,其主要功能是还能协助发音,舌头如果矮一截的话,将会导致口齿不清。这里的“割舌”是嫌弃别人的话太多了,不中听,西乡就有成语“嚼蛆割舌”的说法。

“拱(gán)缸(gò)”,过去有些和尚为修得金身,圆寂前用口大缸将自己倒扣在里面,不吃不喝,油尽灯残后自然死亡。人们将这种回避世人、不敢面对社会和出不得长的人视为“拱缸”。

“落(lǒ)床(sō)”,何为“落床”,就是人久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成天“掉落”在床上。

“弃(qǐ)货(hě)”,“弃”乃抛弃,“货”指货物。一般来说,被嫌弃或被抛弃的物品都为不受欢迎之物。而在歙县西乡方言中,东西损坏了说:“弃货了!”事情办遭了也说:“弃货!弃货!失算了!”

“停(dīn)当(dǒ)”表示妥当、弄利索,古代白话还表示:“满意、放置、安排、了结”。而在歙县西乡方言中竟然是一表扬孩子乖巧听话的词语,如:“这孩子真停当!”

“终(zān)归(guài)”,最终的归来,宣告事情已告一段落,“我老了终归是要落叶归根的”,“任冠状病毒再怎么猖狂,最后的胜利终归属于人民。”

“罩(zǎi)死(si)”是烦恼的意思,如果说把一个人用罩子罩起来,肯定是很难受的,那么罩死了,不留一点空隙,岂不是更甚吗?

“收(xìu)命(mīn)”,命都被阎王收去了,任凭你再懊恼也没用,确实是“收命”,一点也不假。

“往(ǒ)下(h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一哲理,那么“往下”便是走下坡路,当然令人不舒心。在歙县西乡方言中“往下”是叹惜、懊糟的意思,如:“‘往下’,门都被风关上了,再怎么进去?”(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