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透视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原理

 清风朗日荷塘 2015-01-22
前些日子写了一篇《对现金流量表的一点总结》的日志,所涉及到的内容大部分为个人在实践中的一些经验、体会、看法,我之所以敢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源于那天在网上偶然看到的一句名言:“才须学也,学贵识也,才而不学,是为小慧,小慧不识,是为不才”,意思是说:有才华人的需要不断学习,学习最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的观点,有才华而不学习,那是小聪明,有小的智慧而没有自己的观点,就是庸人。觉得很是经典,深受启发。我绝不是说我有才,但发表观点是我的自由,接不接受是你的权力,同时也不想误导有缘人,我也在网上不断搜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银行承兑汇票是不是现金等价物?》也很认同,同时也说明自己的认识太肤浅,所以作为对这篇日志中观点的补充和修正,希望能帮助自己和身边的朋友更清楚的认识现金流量表。
上篇文章我介绍了一点对现金流量表的定义、作用、编制经验及现金流量表的缺陷,其中编制经验部分主要涉及现金流量表的右侧补充资料的内容,我直接阐述的是自己在实践编制过程中的一些调整经验,想说明一些报表之所以编制不平衡的一些原因。但以间接法编制调整的过程极其复杂,很多教材只介绍了具体编制公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我高中时死记硬背的公式,现在忘得连勾股定理都不知道是什么了,所以我想再接着写一下具体的调整原理和一些看法,帮助有缘人透视间接法调整的具体过程。
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部分是以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基础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二者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关联,一个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另一个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但学过中级财务管理的人都知道,第十章财务分析与评价里涉及到几个名词叫做“经营净收益”、“经营所得现金”、“现金营运指数”。我之所以提这几个名词是因为我的灵感就源于此。
所谓经营净收益是指会计净利润减去非经营性利润,而无论现金流量表还是利润表,都可以分为经营、筹资、投资三个方面的活动,也就是说净利润=经营活动利润+投资活动利润+筹资活动利润,所以经营净收益=净利润-投资活动利润-筹资活动利润。投资活动利润主要分为对内投资利润和对外投资利润,也就是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收益或损失(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或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而筹资活动利润是指因筹资业务所发生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所以经营净收益=净利润+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减收益)+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筹资活动利息收入)+投资活动的投资损失(减收益),写到这里你会发现这部分内容正是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里的一部分调整过程。
在财务管理里经营所得现金=经营净收益+非付现费用,而非付现费用=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预提费用+其他非付现费用,所以我们将上面的两个公式合并得出经营所得现金=净利润+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减收益)+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筹资活动利息收入)+投资活动的投资损失(减收益)+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预提费用+其他非付现费用。到这里你又会发现补充资料的内容越来越清晰了。
接下来再看现金营运指数的的概念,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这里也到了最难理解的部分。从会计理论的角度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净利润-本期未收现但本期确认的收入+本期收现但本期未确认的收入+本期未付现但本期确认的费用-本期付现但本期未确认的费用。
其中:本期未收现但本期确认的收入如果以会计分录的形式来表示可以写成借:非现金项目,贷:主营或其他收入。这里的非现金项目如果具体到用会计科目来表达,则可以是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收账款,也就是经营性应收的增加。
本期收现但本期未确认的收入如果以会计分录的形式来表示可以写为借:货币资金项目,贷: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收账款等,也就是经营性应收的减少。
本期未付现但本期确认的费用如果以会计分录的形式来表示可以写为借:经营费用,贷:非现金项目。这里的非现金项目如果具体到用会计科目来表达,则可以是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预付账款、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原材料、库存商品、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减值准备等,也就是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存货的减少+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资产减值准备等。
本期付现但本期未确认的费用如果以会计分录的形式来表示可以写成借: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递延所得税资产等,贷:货币资金项目。也就是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存货的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综上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营净利润-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借方发生额+经营性应收项的贷方发生额+经营性应付项目的贷方发生额-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借方发生额+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减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减减少)=经营净利润-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加减少)+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减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减减少)。再将经营净利润的公式带入上面最终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减收益)+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筹资活动利息收入)+投资活动的投资损失(减收益)+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预提费用+其他非付现费用-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加减少)+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减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减减少),再将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转化一下就变成教材上的编制公式了,也是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部分的全部推理过程。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调整过程还是从财务管理中对企业收益质量的评价分析来说,补充资料部分的调整内容所反映出的经济活动信息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经营净收益能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情况,而只有经营活动所带来的利润才是相对持久的。另外现金营运指数对于评价企业的收益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现金营运指数小于1,一方面说明一部分收益尚未取得现金,停留在实物或债权形态,而实物或债权资产的风险大于现金,应收账款不一定能足额变现,存货也有贬值的风险,所以未收现的收益质量低于已收现的收益。另一方面说明营运资金增加了,反映企业为取得同样的收益占用了更多的营运资金,取得收益的代价增加了,具体可以参照财务管理教材中解释。
说了这么多其实调整过程也就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利润,二是将经营活动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实务操作中需特别注意区分经营性活动与非经营活动,这在实务操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不能直接套用期初期末的加减,其调整与否取决于现金流量表左半部分涉及流量内容业务性质的确定,比如你错误的把购买无形资产的业务流量确定为经营性流出,其相对应的应收应付项目在补充资料里就不需要调整了,在实务调整中需要灵活运用,其他的调整注意事项可以参照的上一篇日志《对现金流量表的一点儿总结》。
每一个在某方面比我们优秀的人,都是我们的学习对象,无论他是对手还是朋友、市民还是农民、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顺时培养自己的自制力、执行力和毅力并相信自己,在探寻真知的道路上,困难和孤独永远是培养高手的土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