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人要靠引导,管事要靠流程

 非常名5591 2015-01-22

管人要靠引导,管事要靠流程 - 孙仕满 - 孙仕满的教育博客

 

本期推荐文章《教育的幸福指数》中有这么一句“管人要靠引导,管事要靠流程”非常值得管理者借鉴。

先举两个例子:

一个例子是日本人的交通规则意识。有一位去过日本的好友向我介绍,日本人口的密度是非常大的,车辆也很多,但是日本的街道没有我们这儿的宽,很少发生堵车的现象。我以为,日本人整体素质高。这位朋友说,素质高与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暂先不讨论。但有一点可以证明,在国内不守规矩的中国人,为什么到了日本守规矩?这自然与引导有关。在日本,违反交通规则的处罚是比较严厉的,成了没有人敢违反的程度。如果没有处罚这一引导机制,估计马路上安装再多的摄像头也没有用。

另一个例子,是我的观察。学校召开家长会,为了方便老师,把老师留在学校的食堂里用餐。不同年级的几十位老师一下子涌到了食堂,有的取碗,有的找凳子,有的一桌子刚坐了三四个人就开始吃起来。来得晚的老师,常常因为只剩下残羹剩饭而情绪不佳,甚至会与食堂人员产生矛盾。如果站在老师的角度去考虑,本来饥肠辘辘,看到食物就开始吃,反正又没有规定座位,什么时候用餐。是老师们的素质有问题吗?显然是不正确的。如果提前安排好用餐流程,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避免。比如,有引导员安排就餐老师依次做好,按规定人数就座,坐满了一桌才允许再坐另一桌。先来的老师可以先就餐,又避免了拥挤的问题,还能够防止后来的老师正常就餐。

管理之中,经常出现一些矛盾与问题,管理者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把责任推到被管理者身上,认为素质问题,其实,好的流程就能够避免问题的产生。

比如,在课间操入场或者安全应急撤离演练时,有的班级秩序就很乱。有的班级学生一下子全拥到教室外面,班长急着整队,教师也大声地指挥。有的班级却规定,学生有序出教室,学生按桌位顺序走出教室,出教室之后由一列变成两列,根本不用怎么整理路队,秩序井然,还节约了时间。一个班是这样,整个年级也如此,哪个班在前,哪个班在后,如果严格按事先制定好的流程实行,根本不会出现拥堵引起的安全问题。可现实中,大家都忽视了这个问题。有的学校管理者也说,规定了,要求了,但是秩序仍然混乱,那么问题就出在很多人没有按流程去做,缺乏引导,这就需要督促与检查发挥作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