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知有章第十七

 sunnyliunz 2015-01-24

【原文】

「道 德 经」 : 第 十 七 章

太 上 , 不 知 有 之 ﹔

其 次 , 亲 而 誉 之 ﹔

其 次 , 畏 之 ﹔

其 次 , 侮 之 。

信 不 足 焉 , 有 不 信 焉 。

悠 兮 其 贵 言 。

功 成 事 遂 , 百 姓 皆 谓 : 「 我 自 然 」 。

【译文】

017→知有章第十七

第十七讲国君的治世

太上不知有之。(不另本作下)

上古时候。有德的圣君。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使天下百姓不知不觉的自化。如此人民暗受圣君的恩赐。仍然不知道有圣君的存在。

其次亲之誉之。

再其次的贤明国君。虽然不能像上古的圣君一样。淳朴无为。但尚能以德教化百姓。亲近百姓。如此仁德的国君。还能得到天下百姓的称赞颂扬。

其次畏之。

再其次的时期。再其次的国君。他教化百姓。就以刑政与赏罚去治理人民。这时候的人民。就知道畏惧国君了。

其次侮之。

最差一等的国君。就无道无德了。他只会以权术愚弄人民。所以人民也就开始轻视侮辱国君了。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有本冇焉字)

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种国君本身的诚信不足。所以人民也就不相信他呀。

犹兮其贵言。(犹另本作悠)

因此想要达到上古淳朴的治世风气。首先必要贵重他的号令。诚信他的语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使人民都能安居乐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人人都能顺利将自己的事做好。这种国君的治世。才可算是大功告成了。

可是大功告成之后。人民还是不晓得这是国君的功劳。反而说这是很自然的事嘛。所以这种国君的治世。才是最上等无为的国君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