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吐血(衄血附)

 大林木森 2015-01-25
血者統於心,藏於肝,生化於脾,宣布於肺,施泄於腎。凡咳血、咯血、唾血、吐血,皆五志之火,奔迫上衝,致血外溢,治宜壯水以制火,而寒涼不可輕投,宜補陽以生陰而反治,多有奇效,且土為萬物之母,有生化精血之能,胃為五臟之本,有灌溉一身之力,脾土健運則陰生於陽矣。
人參養營湯
治脾肺俱虛,惡寒發熱,肢體瘦倦,食少作瀉,口乾,心悸,自汗等證。
人參、白芍炒、黃芪炙、當歸、白朮土炒、熟地、甘草炙、茯苓、遠志、五味子、桂心、陳皮,薑、棗為引。
養營者,調養營氣,循衛而行,不使其行之度數疾於衛也。故於十全大補湯中減川芎行血之品,獨用血分填補收斂之藥,則營行之度緩。於氣分藥中加廣皮行氣之品,則衛行之度速。觀其一加一減,便能調平營衛,使其行度不愆。複遠志五味者,經言:「營出中焦,心經主之。」以遠志通腎,使陰精上奉於心。佐以五味收攝神明,一通一斂,則營有所主而長養矣。
四物湯
治一切血虛、血熱、血燥諸證。
當歸、熟地、川芎、白芍酒炒。
張璐玉曰:「四物為陰血受病之專劑,非調補真陰之的方。」方書咸謂四物補陰,遂以治陰虛發熱,火亢失血等證,蒙害至今。先輩治上下失血過多,一切血藥置而不用,獨推獨參湯童便以固其脫者,以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也。昔人有言「見血無治血,必先調其氣」。又云:「四物湯不得補氣藥,不能成陽生陰長之功。」誠哉言也!然余嘗謂此湯傷寒火邪解後,餘熱留於血分,至夜微熱不除,或合柴胡,或加桂枝,靡不應手輒效,不可沒其功也。
七珍散
治久咯血成癆等證。
人參、白朮蒸、茯苓、甘草炙、山藥、黃芪炙、黃粟米。
此純是氣藥,今以治血者,以久病傷脾肺,雖用血藥,恐滋潤之品益足損脾。脾為金母,故祇以脾為重也。虛則補其母且培其土,能不作瀉,縱咯血甚尚可調治,若滋陰藥多,病雖似減,倘一旦食少作瀉,則不可知矣。故血證必用脾肺藥收功,亦不易之法也。
玉女煎
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煩熱,乾渴,頭痛,牙痛,失血等證。
石膏、熟地、麥冬、知母、牛膝。
陽明水虧火盛,非石膏不能瀉火,非熟地、麥冬不能養陰,知母可少除煩,牛膝又能降下。
鎮陰煎
治陰虛於下,陽格於上,真陽失守,大吐大衄,六脈細脫,手足厥冷,危在頃刻者。
熟地、牛膝、澤瀉、肉桂、製附子、甘草炙。
熟地養營以鎮陰,滋水以補陰。牛膝下降,收攝腎肝之火。澤瀉佐牛膝而下行,可以納氣歸原。甘草緩以守中。桂、附溫以引火。此陰中求陽,坎離交治之法也。
大造丸
治虛損勞傷,咳嗽,潮熱。
紫河車(一具)、敗龜版(二兩,童便浸,酥炙)、黃柏(鹽酒炒)、杜仲(酥炙,各兩半)、牛膝(酒浸)、天冬(去心,清水浸淡)、麥冬(去心)、人參(各一兩)、地黃(二兩,茯苓、砂仁六錢同煮,去之)。夏加五味子,酒米糊丸。女人去龜版加當歸,乳煮糊丸。
此手太陰、足少陰藥也。河車本血氣所生,大補氣血為君。敗龜得陰氣最全,黃柏稟陰氣最厚,滋陰補水為臣。杜仲潤腎補腰。牛膝強筋壯骨。地黃養陰退熱,製以茯苓、砂仁入少陰而益腎精。二冬降火清金,合之人參、五味能生脈而補肺氣。大要以金水為生化之源,合補之以成大造之功也。
犀角地黃湯
治吐衄,便血,婦人血崩赤淋。
生地、白芍炒、丹皮、犀角鎊片。
此足陽明、厥陰藥也。血屬陰本靜,因諸經火逼,遂不安其位而妄行。犀角大寒,解胃熱而清心火。芍藥酸寒,和陰血而瀉肝火。丹皮苦寒,瀉血中之伏火。生地大寒,涼血而滋水。以共平諸經之逆也。
醫貫曰:「犀角地黃湯乃衄血之的方。蓋犀,水獸也,可以分水,可以通天。鼻衄之血從任督而至巔頂入鼻中,惟犀角能下入腎水,引地黃滋陰之品由腎脈而上,故為對症。」
王晉三曰:「按本草犀角地黃能走心經,專解營熱,余因革去丹皮、赤芍,易以連翹入心散客熱,生甘草入心和絡血,以治溫熱證熱邪入絡之方,於理無悖。」
生地黃飲子
治吐血、衄血、下血、溺血皆屬熱證。
生地、熟地、枸杞子、黃芪炙、白芍炒、天冬、甘草、地骨皮、黃芩。
二地並用,熟以益陰,生以涼血。黃芪、甘草補氣,所謂「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也。天冬清上。白芍斂肝。枸杞、地骨退熱除蒸。黃芩平諸熱。蓋血得熱則妄行也。
清肺補陰湯
治陰虛內熱,法當用甘寒,不當用苦寒之劑。
天冬、麥冬、桑白皮、貝母、批杷葉、地骨皮、五味子、白芍炒、鱉甲、蘇子、車前子。
肺為嬌臟,少陰火旺必剋辛金。天、麥二冬清心保肺。桑皮、地骨能瀉肺熱。貝母潤燥。五味收陰。枇杷葉、蘇子治火上逆,可降肺氣。白芍和脾。鱉甲制肝。車前子甘能益脾,脾氣散精,上輸於肺,則肺氣清肅矣。
六味回陽飲
治陰陽將脫等證。
人參、甘草炙、炮薑、附子製、當歸、熟地。
人參、熟地兩補陰陽。當歸味甘補血。炙甘緩中回陽。附子溫下焦都會之元陽。乾薑理中焦陰寒之不足。
黃芩芍藥湯
治陰火載血上行,衄而不止者。
黃芩酒炒、白芍、甘草。
黃芩能降火,芍藥能收陰,甘草能緩急,陰火自不上逆矣。此即仲景黃芩湯治「熱痢,腹痛,後重,身熱,膿血稠粘」而去大棗者。王晉三曰:「黃芩湯太陰少陽合病,自利,邪熱不從少陽之樞外出,反從樞內陷,故舍陽而治陰也。」芍藥、甘草、大棗一酸二甘,使酸化甘,中以和太陰,則腸胃得博厚之通而利止矣。
逍遙散
治肝脾血虛,鬱怒傷肝,血少目暗,發熱,脇痛等證。
柴胡、當歸、白芍炒、甘草、白朮土炒、茯苓。
《莊子》內七篇以逍遙名其首,蓋鬱為情志之病,丹溪雖論六鬱,然思、憂、怒致鬱者多。思則氣結於心,傷於脾。憂則神志不遂,精氣消索,心脾日以耗損。含怒未發,肝氣內鬱,乘勝於脾,治以柴胡,肝欲散也;佐以甘草,肝苦急也。當歸以辛補之,白芍以酸瀉之。治以白朮、茯苓,脾苦濕也;佐以甘草,脾欲緩,用苦瀉之,甘補之也。治以白芍,心苦緩以酸收之;佐以甘草,心欲耎以甘瀉之也。加薄荷、生薑入煎即濾,統取辛香散鬱也。薛立齋加山梔清氣分鬱火,丹皮瀉血分鬱熱,其理甚通,宜遵之。
止衄散
治飢困勞役,動其虛火,致衄不止等證。
黃芪、阿膠、生地、當歸、白芍炒、赤苓。
虛火可補,故用黃芪、當歸、阿膠甘溫之品以補之。赤茯苓能導丙丁之火從小水而下行。白芍能收陰氣。生地能涼血熱。三物者,去血中之熱,自是沖和,虛火宜此。
茜根散
治陰虛衄血。
茜根、生地、阿膠、黃芩、側柏葉、炙甘草。
腎陰虛則陽偏勝,故載血上行而致衄。是方也,阿膠能補虛,黃芩能養陰,甘草能緩急,茜根、側柏、生地則皆去血中之熱,能生陰於火亢之時者也。
秦艽鱉甲散
治風勞,骨蒸壯熱,肌肉削瘦等證。
秦艽、鱉甲、歸身、知母、烏梅、青蒿、柴胡、地骨皮。
秦艽、柴胡風藥也,能治肌骨之風。地骨、知母寒品也,能療肌骨之熱。鱉,陰類也。甲,骨屬也。骨以及骨,則能為諸藥之嚮導。陰以養陰,則能退陰分之骨蒸。烏梅味酸,能引諸藥入骨而收其熱。青蒿苦辛,能從諸藥入肌而解其蒸。複以當歸,一以養血,一以導諸藥入血,而除熱於陰耳。
聖愈湯
治一切失血,或血虛煩熱,燥渴,睡臥不安,五心煩熱作渴等證。
熟地、當歸、白芍酒炒、川芎、人參、黃芪炙。
柯韻伯曰:「經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故陽中無陰,謂之孤陽;陰中無陽,謂之死陰。」此方取參、芪配四物以治陰虛血脫等症,蓋陰陽互為其根,陰虛則陽無所附,所以煩熱燥渴而陽亦亡。氣血相為表裏,血脫則氣無所歸,所以睡臥不安而氣亦脫。然陰虛無驟補之法,計在存陽;血脫有生化之機,必先補氣。此陽生陰長,血隨氣行之理也。此方得仲景白虎加人參之義而擴充者乎!凡治陰虛用八珍、十全卒不獲效者,因甘草之甘不達下焦,白朮之燥不利脾腎,茯苓滲泄礙乎生升,肉桂辛熱動其虛火,此六味皆醇厚和平而滋潤,服之則氣血疏通,內外調和,合於聖度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