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设施栽培

 阳光普照一生 2015-01-26

葡萄设施栽培

辽宁省盐碱地所  杨立柱遴选

葡萄设施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顾实际,盲目发展

 一些地区不顾市场需求和本地的实际条件,片面追求规模发展,结果管理水平低,技术指导不到位,生产活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综合技术管理体系,经济效益低。

2、设施结构不合理

  不少葡萄栽培设施是通过蔬菜棚改造而用于葡萄生产的,设施比较简陋。设施的脊高较低,室内空间小,通风透光不良,对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的调控能力差,致使果实着色不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果实成熟期延迟等。其不透明覆盖材料,多为传统的草苫,保温性能差,沉重不耐用,并容易造成棚膜破损。

3、扣棚升温过早,升温过快

  为了抢早上市,扣棚升温时间过早,树体没有完成休眠,致使萌芽不整齐,部分芽眼不能萌发,花器官发育不良,落花落果严重,产量低,甚至不能形成经济产量。有些设施揭苫升温时,升温过快,设施内温度高,使冬芽提前萌发,而地温不能达到根系生长的要求,导致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不协调,发芽不整齐,花序发育不良,产量降低。

4、品种、密度及架势不适当

  品种选择不当,致使促成栽培不能提早上市,延迟栽培达不到延迟的目的。设施促成栽培应选择早熟或极早熟品种,如乍娜、鞍山玫瑰、夏至红、着色香、光辉、红双味、早黑宝、无核白鸡心和超早娜等;延迟栽培应选择晚熟或极晚熟品种,如红地球、意大利、巨玫瑰、藤稔和巨峰等,以达到果实提早或延迟上市的目的。

  栽培的密度不合理,选择的架势不适当。密度及架势的选择,应根据设施类型、栽培制度和品种特性来进行。现在栽培中存在盲目追求产量,进行高密度栽培,致使架面郁闭,光照差,病虫害严重,果实质量差,经济效益低。

5、树体枝蔓、花果管理不到位 

  在设施栽培中,仍然采用露地栽培的枝蔓管理模式,致使单位面积留枝量过大,架面郁闭,通风透光差;忽视采后树体管理,导致花芽分化不良,下一年产量较低;花果管理不精细,果实质量差。

6、肥水管理不科学

  施肥不科学。大量使用化肥,尤其是尿素,使设施内的氨气、亚硝酸气含量过高;施用的有机肥没有经过充分腐熟,设施内产生大量的氨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葡萄植株造成伤害。施肥时期不当,果实采收后就进行施肥,致使植株徒长,花芽分化不良。

提高设施栽培效益的方法

  葡萄设施栽培方法较多,有各式日光温室、塑料拱棚,其中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双层拱棚应用较多。要按各地自然环境和栽培目的灵活选择。

1、选择半拱式日光温室

  选择半拱式日光温室具有采光条件好、保温性能强、经久耐用、取材容易、造价较低、可因地制宜等优点。半拱式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的结构如下所述:

温室脊高

  脊高又称矢高。温室透明覆盖物的表面积越小,其保温性能越好。但室内容积较小,热容量较小,室内的温度变化快,且温室较低,采光不好,室内作业不方便。温室高,采光性能好,但保温性能差、造价高。一般葡萄架高为2米左右,上部还要留出50多厘米的空间,有利于空气流通,并防止叶片的灼伤。因此温室设计脊高以2.7-3米较好。

温室的长度及跨度

  温室的长度一般以60米左右为宜。长度过小,由于两边山墙遮阴,室内可利用空间较小,且单位面积造价高,使用不经济。长度过大,管理不方便,且通风不良,保温性能不好。温室的跨度应根据温室的高度和当地的地理纬度来确定。一般高纬度地区温室的跨度以6-7米为宜;低纬度地区的跨度以7-8米为宜。

温室的屋面角 

  屋面角又称棚面角,是温室接受光照的主要部位。温室屋面角一般在25-30 度为好,这样,既可保证温室透光率良好,又符合生产实际的建筑要求。

温室的仰角

  是温室后坡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温室的仰角大,后坡相应较短,光照较好,但温室保温性能差,后坡陡度较大,对草苫放置和人员作业不便。温室的仰角小,后坡变长,保温性能好,但温室北部的光照较差。生产中,温室的仰角以40度左右为佳。这样,在冬春季节白天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北墙,使墙体蓄存大量的热量,晚间释放到室内,保证室内夜间的温度,并且阳光直射到北墙,经北墙反射,还能改善温室北部的光照条件。

温室的地角

  是指温室前棚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生产中,温室地角一般多以60-70度为好。这样,不但采光效果好,而且温室内可利用的空间大,室内作业方便。

温室的墙体规格

  北墙高度应与温室脊高相符,一般为1.8-2.5米,厚度为0.8-1.2米。生产中,北墙的厚度应略大于当地冻土层的厚度,并且还要在后墙外培土保温。如果采用空心墙,填充苯板等保温材料,因其保温效果较好,其墙体厚度可略小些。东西山墙的厚度与北墙厚度相同,其高度根据棚架结构确定。墙体可用砖石或土坯砌成,也可用土干打垒方法筑成或用草泥剁成。 

通风窗的设置

  在建造北墙时,每隔5-7米距离,在距地面1-1.5米高处,留高、宽各24厘米左右的小窗。也可在棚面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通风口,用于调节温度、湿度及空气。通风换气时通风窗开启多少个,窗口开多大,应根据温室内的温、湿度要求来确定。

防寒沟的设置

  温室前角由于径流散热,地温较低。为了保证温室前角的地温,需在温室前檐下挖深、宽各0.5米的防寒沟,沟内填充麦秸、稻草等保温材料,再盖上厚10厘米左右的土。

塑料薄膜的选择

  塑料薄膜是温室棚面的透明覆盖材料,是阳光进入温室的必经之路。选择薄膜要求透光性好,比较耐老化,具有较好的保温性、无滴和牢固等优点。现在生产应用较多的是聚氯乙烯长寿无滴膜,或乙烯醋酸多功能复合膜,其综合性状较好。

不透明覆盖材料的选择

  不透明覆盖材料是温室夜间保温的主要材料,主要有草苫、纸被、棉被和无纺布等。

2、合理选择品种

正确选择品种是设施葡萄栽培成功,获得高效益的关键,在选择品种上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适合设施内的环境条件

  在设施中栽培葡萄,光照强度明显比外界自然环境的低,且直射光少,散射光偏多,温、湿度比露地高。因此,选择的品种要求适应性强,尤其是对温、湿、光等环境条件适应范围较广。耐弱光,在散射光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结果与成熟。生长势中庸,能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正常生长、开花、结果,并且要求在设施内花芽容易形成,着生节位较低,坐果率高,较易丰产,且抗病性较强。

选择高产稳产易管理的优良品种

  设施栽培在选择品种上,除要适应设施内的生态环境,还要求品种结果早,果穗、果粒大而整齐,色泽鲜艳、酸甜适口、有香味、易管理而又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

根据设施栽培的类型选择品种

  如果以促成提早成熟栽培为目的,应选择自然休眠期短,需冷量低,易人工打破休眠的极早熟和早熟品种;如果以延迟栽培为目的,应选择晚熟和极晚熟耐贮运品种为主,以达到延迟成熟,延迟采收,提高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如果以促成兼延迟栽培为目的,还应注意选择二次果能力较强的品种,以保证二次果有较好的产量。

合理安排品种成熟期

  在同一设施内,应选择同一品种,或成熟期基本一致的同一品种群中的品种。在不同设施间,可适当多搭配品种,做到早、中、晚熟配套,如早熟的乍娜、鞍山玫瑰、特早玫瑰、着色香和金星无核等品种;中熟的无核白鸡心、巨玫瑰、巨峰和意大利等品种;晚熟的达米娜、香红、香悦、红地球和蜜红等品种。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品种

  因人们的消费习惯不同,各地在选择葡萄品种时,应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选择消费者喜欢的品种进行栽培。

3、合理选择架式及密度

  设施葡萄架式的选择主要应考虑如何使植株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保证通风透光良好。另外,还要根据设施的类型、栽培品种的特征特性以及栽培制度等,选择合适的架式。设施葡萄栽培主要为倾斜式小棚架和篱架等。

倾斜式小棚架

  温室中多年一栽制的葡萄,多采用倾斜式小棚架。架面南低北高,与温室棚面平行呈倾斜式延伸,架面离棚面的距离必须大于60厘米,以防止叶片灼伤。在温室南部东西行向栽植1行葡萄,株距0.5-1米。这一行为永久行。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根据温室的跨度大小,还可以在温室的北部栽植1-2行,此1-2行为临时栽植行,采用篱架,株距0.5-0.8米。2-3年后,棚架影响其生长结果时,可逐年将其拔除。在大棚中,则为南北行向,架面以大棚中线为最高点,形成两个棚架面。其架面与棚面的距离也必须保持60厘米以上。在大棚的东西两侧各栽植1行,株距为0.5-1米,这两行也为永久行。如株距较小架面郁闭时可隔株间伐。在大棚的中间部位,根据大棚的跨度临时定植2-3行,株距0.5-0.8米,结果几年后,根据情况逐年拔除。这几行采用篱架。此种架式通风透光良好,植株受光均匀,光合效率高,花芽分化良好,坐果率高,结果部位分布均匀,果实着色比较一致,品质良好。

篱架

  这是适合密植的一种架式。一年一栽制的温室栽培及多年一栽制的塑料大棚栽培,多采用篱架式。架面的建造基本同露地栽培,只是架面的最高点要与棚面保持50厘米以上的距离。无论是温室还是大棚里的行向均为南北行,分为双行带状栽植和单行栽植2种。双行带状栽植,小行距为50-80厘米,大行距为2-3米,株距为0.5-1米,每6672栽植330-800株。单行栽植,行距为1.5-2米,株距为0.5-1米,每6672栽植330-800株。栽植密度主要根据栽培制度及品种的特性来确定,一年一栽制,一般栽植密度可以大些。多年一栽制,生长势强,对光照要求较高的品种要适当稀植,如巨峰等品种;生长势中庸,在散射光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结果,果实着色良好的葡萄品种,可以适当密植。并且,对于多年一栽制的栽培方式,为了增加早期产量,前期密度可以大一些,进入盛果期后再进行隔株间伐。这种架面的优点是栽植密度大,便于管理,成形快,有利于早期丰产。其缺点是架面直立,光照不良,容易造成枝蔓徒长,花芽分化不良,落花落果较多,果实发育和着色不良,没有倾斜式小棚架通风透光好。温室及大棚中多采用单臂篱架。

4、温度、光照、肥料、水分及二氧化碳的科学管理

 温度的科学管理

   温度是影响葡萄生长结果的重要生态因素,直接影响到葡萄的产量和质量。因此,设施中温度的管理,不仅要保证葡萄各个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使其顺利完成生长发育过程,而且要能使葡萄免遭高、低温的危害。葡萄设施栽培的温度管理应根据设施内的温度特点进行。设施升温,主要是利用太阳辐射提高室内温度,并使多余的热量贮存在设施中,夜间再释放出来维持室温。加温温室还可利用加温设备增温。通过加盖不透明覆盖材料为设施保温。设施内的降温方法主要是通风换气。

冬春揭苫升温与催芽期的温度管理

  日光温室一般在1月上旬至2月上旬葡萄休眠期结束时,开始揭苫升温较适宜。塑料大棚一般在外界日平均温度稳定在-2-4℃时开始覆膜升温。日光温室的升温主要通过揭盖草苫等覆盖物来控制。一般在太阳出来半小时后揭苫,日落前1小时左右盖苫,阴雪天不揭苫。在开始升温的前10天,应使室温缓慢上升,白天室温由10℃逐渐上升至15-20℃,夜间保持在10-15℃,最低不低于5℃,地温要上升至10℃左右。升温后20天左右的催芽温度,白天由15-20℃逐渐升至25-28℃,夜间保持在15-20℃,地温稳定在20℃左右。升温催芽不能操之过急,要缓慢升温。由于开始升温时,室温上升较快,地温上升较慢。室温骤然升高,常使冬芽提前萌发,而地温不能达到根系生长的要求,会导致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不协调,发芽不整齐,花芽发育不良,产量降低。此阶段的温度控制,白天要注意缓慢升温,夜间注意保温,保证夜间温度维持在10℃以上。

萌芽期至开花期的温度管理

  从萌芽至开花前,葡萄新梢生长速度较快,花序器官继续分化。在正常的室温条件下,从萌芽至开花需要40天左右。萌芽期温度,白天室温控制在20-28℃,夜间保持在15-18.在开花期,白天室温保持在20-25℃,最高不超过28℃,夜间保持在16-18.此期白天温度达到27℃时,应通风降温,使温度保持在25℃左右。从萌芽至开花期,如果温度过高,此期时期缩短,新梢易发生徒长,枝条细弱,花序分化差,花序小,影响产量。开花期温度过高,坐果率降低,落花落果严重,叶片易出现黄化脱落等现象。此期温度管理的重点是,保证夜间的温度,控制白天的温度。晴天时,白天注意通风降温,控制温度,不要超过28.阴天时,在能保证温度的情况下,尽量进行通风降湿,防止植株徒长。

果实膨大期的温度管理

  此期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的时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保持在16-20.本阶段太阳辐射增强,设施内温度较高,应注意通风降温,使室内温度不要超过30.当外界气温稳定在20℃左右时,温室、大棚的通风口晚上不用关闭;避雨棚下部的裙膜可以去掉,以利于通风换气,使树体增强抗性。

果实着色至成熟期的温度管理

  为了促进果实糖分积累、浆果着色、果实成熟及增加树体养分积累,本阶段应人为加大设施内的昼夜温差。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最高不要超过32℃,夜间加大通风量,使夜间室温保持在15℃左右,昼夜温差达到10-15.此期温度管理的重点是,防止白天温度过高,尽量降低夜间温度,增大昼夜温差,以促进果实着色和成熟,提高含糖量。

 光照的科学管理

  葡萄是喜光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用于生长、开花和结果。不同的品种其光饱和点为30000-50000勒克斯,补偿点为1000-2000勒克斯。当设施内的光照强度达到2000勒克斯左右时,叶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养分,才能保持植株的生长发育。若设施内光照不足,光合产物减少,植株得不到应有的养分供应,花芽分化不好,开花不良,就会影响授粉受精,使坐果率降低,果实着色不良,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并使植株徒长,抗性减弱,容易发生病虫害。另外,光照不仅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源,还直接影响设施的温度及湿度。在设施内,白天主要靠太阳光照给室内加温,夜间靠覆盖来保温。光照不足,设施内的温度就难以保证,不能使葡萄正常生长结果。

  光照主要包括日照时数、光照强度、光质和光的分布等。设施的光照时数,与季节、纬度和天气情况等有关,同一地区、同一季节的光照时数,是用揭苫和盖苫的时间来控制的。光照强度与分布则随太阳位置的变化和设施结构的不同而变化。光质主要受透明覆盖物种类的影响。设施栽培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植株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增加和改善光照,一是要调整好棚面角,尽量使太阳入射角为0°-40°,减少棚膜对光照的反射,以增大透光率。二是选用透光效果好的无滴多功能优质薄膜,并经常清扫和冲洗表面,增加透光度。三是选用牢固的骨架,减少骨架及支柱等的遮阴。四是铺设反光膜及后墙涂白,以增加设施内的光照强度,并改善光的分布及增加室内的温度。另外,还可采用增设生物钠灯等光源,进行补光。

湿度的科学管理

  设施内湿度包括室内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室内湿度受天气状况、加温、通风和土壤灌水等因素影响,一般晴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60%-80%,夜间达到90%以上。而阴天的白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达80%以上,夜间能达到饱和状态。白天温度高时,适当通风,空气湿度降低,夜间随着温度下降,空气湿度增高,棚面和植物叶面会有凝结的水滴。土壤湿度主要由灌水和土壤毛细作用水分上升而产生,并不断地向外蒸发和被植物所吸收。

  设施内空气湿度的管理,要根据葡萄生长的不同发育阶段来进行。在催芽期,土壤要小水勤灌,使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以防止芽眼枯死;开花期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5%左右,有利于开花授粉受精,以提高坐果率;果实膨大至浆果着色期,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5%左右;浆果成熟期,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5%左右,以提高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耐贮运性。如室内湿度不足时,用地面灌水、室内喷雾等方法增加湿度,以保证葡萄生长发育的需要;设施内湿度过高,应减少灌水,并覆盖地膜,这样既减少水分蒸发,又提高地温,还可以用通风的方法,排出水蒸气,降低室内湿度,这也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降低设施内空气湿度,也能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科学的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应根据植株对水分的需求规律以及不同生长时期科学进行。生长前期要保证充足的土壤水分含量,促进萌芽生长;花期适当控水,促进开花、坐果;果实生长期要保证葡萄浆果膨大用水的需要,促进果粒膨大;果实变软着色时要停止灌水,控制土壤水分,以提高浆果含糖量,加速着色和成熟,防止裂果,提高果实品质。

花前灌透水

  从树液流动、萌芽至开花前30-40天,应灌1次透水,随后根据土壤含水量决定是否灌水,期间使田间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70%。扣棚后尽量减少灌水次数,以免影响地温升高。

开花期控水

  从初花至末花期应注意控制水分,此期湿度过大影响开花、授粉,容易出现大小粒现象。另外,花期灌水引起枝叶徒长,营养消耗过多,严重时将落花落蕾,造成减产。

果实膨大期灌足水

  此期为葡萄树体需水临界期,应注意灌水。从生理落果至果实着色前,新梢、幼果均在旺盛生长,并且气温不断升高,叶片水分蒸发量大,对水分和养分最为敏感。要结合施肥灌催果水。保证这一时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5%-80%

浆果着色期不灌水

  从初上色至采收,在20-30天內应尽量不灌水,注意控水。

科学施肥

  在设施葡萄栽培中,基肥的施入时期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完成。不能在葡萄采收后就开始施用,施用过早将促发大量夏梢,但最晚也不能超过10月上旬,以利于根系吸收和恢复树势。基肥主要以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为主,每6672施优质有机肥10000千克左右,同时加入100千克左右的过磷酸钙或磷酸二铵。基肥以沟施为主。施基肥时,在植株一侧距树干40厘米左右处,挖深40-60厘米、宽30厘米左右的施肥沟。施肥后立即盖土平沟并灌水。催芽前,结合灌水追施一次以氮肥为主的催芽肥,每株50克左右。开花前10天左右,追施三元复合肥,每株70克左右,并叶面喷施0.3%硼肥。果实膨大期,追施以磷、钾肥为主的催果肥,每株50克左右。同时,结合防病喷药,进行2-3次叶面追肥,主要为0.3%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果实膨大、花芽分化和果实成熟。

二氧化碳气肥的科学使用

  二氧化碳是葡萄光合作用的主要底物。葡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饱和点一般都在1000毫克/千克以上,而自然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一般为330毫克/千克左右。因而设施栽培通过通风换气,只能使设施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330毫克/千克左右,远远达不到葡萄光合作用的饱和点。尤其在晴天上午通风前,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只有200毫克/千克左右,葡萄植株对二氧化碳处于饥饿状态,严重制约葡萄的光合作用,限制葡萄产量的增加及品质的提高。因此,在葡萄设施栽培中,人工增施二氧化碳是提高葡萄产量及品质的重要措施。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可使葡萄叶片增厚,功能期延长;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产量增加,一般可增产15%左右;品质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增加1%-2%;植株的抗逆性提高。人工使用二氧化碳气肥的方法如下。

采用二氧化碳发生器

  二氧化碳发生器的主要结构包括贮酸罐、反应筒、二氧化碳净化吸收筒和导气管等部分,通过化学反应方法产生二氧化碳,即用强酸(硫酸、盐酸)与碳酸盐(碳酸铵、碳酸氢铵等)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现在设施栽培中,二氧化碳气体肥料的施用,主要采用稀硫酸与碳酸氢铵反应,最终产物二氧化碳直接施用于设施中,同时产生的硫酸铵又可作为化肥施用。此设备可通过反应物投放量控制二氧化碳生成量,二氧化碳发生迅速,产气量大,简便易行,价格适中,应用效果较好,是非常实用的二氧化碳发生装置。

采用二氧化碳简易装置

  在温室内每隔7-8米吊置1个废弃的塑料盆或桶,高度一般为1.5米左右,倒入适量的稀硫酸,根据需要加入碳酸氢铵,发生反应后,释放二氧化碳气体。

施用液体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颗粒气肥等

  设施葡萄栽培的二氧化碳施用时期,一般在开花前后开始,尤其是幼果膨大期及浆果着色成熟期,施用二氧化碳气肥有利于浆果膨大和品质提高。二氧化碳气肥一般在揭苫后半小时左右开始施用。4月上中旬以后,夜间不覆盖草苫时,一般在日出后1小时以后,设施内温度达到20℃以上时施用,开始通风前半小时停止施用。二氧化碳气肥的施用浓度,应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整。晴天设施内温度较高,二氧化碳施用浓度要高一些,一般为800-1200毫克/千克。阴天要低些,一般为600毫克/千克左右。如果是阴天且设施内温度较低,则一般不要施用二氧化碳,以免发生二氧化碳中毒。

  施用二氧化碳气肥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及简易装置稀释浓硫酸时,应注意要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千万不要把水倒入浓硫酸中,以免发生剧烈反应造成硫酸飞溅伤人。二是施用二氧化碳气肥不能突然中断,应在果实采收之前的几天,开始逐日降低施用浓度,直至停止施用,以防止造成植株早衰。三是施用二氧化碳气肥要与其他管理措施相结合。要注意增施磷、钾肥,适当提高设施内的空气湿度及土壤湿度。在温度管理上,要使施用二氧化碳气肥的设施内的温度,比不施用二氧化碳气肥的白天温度提高2-3℃,夜间降低1-2℃,以防止植株徒长。

5、合理管理花果

  花果管理的内容,主要是疏剪花序、花序整形、疏粒和果实套袋等。

按合理负载量疏剪和修整花序

  疏剪花序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营养消耗,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达到优质高效生产的目的。疏剪花序的时间与方法应根据品种特性结合定枝进行。对于树体生长势中庸稍弱并且坐果率较高的品种如鞍山玫瑰、香妃等,当新梢的花序多少、大小能够辨别清楚时尽早进行,从而节省养分,促进生长;对于生长势较强,花序较大的品种如红地球等,以及落花落果严重的品种如巨峰等,疏花序的时间应适当晚些,待花序能够清楚看出形状大小时进行,将位置不当、分布较密以及发育较差的弱小花序疏掉。设施栽培栽植密度较大,每6672枝芽量大,疏花序时粗壮结果枝留1个花序,细弱枝不留花序。保证结果枝与营养枝之比为2:1.设施栽培肥水充足,管理精细,产量可比露地栽培稍高一些,每6672产量控制在2500千克左右,但不要超过3500千克,以保证浆果的品质。

  修整花序一般同疏剪花序同时进行。通过花序整形提高坐果率,使果穗紧凑、穗形美观,提高浆果的外观品质。修整花序应根据品种特性进行,对于果穗较小、穗形较好的品种,果穗稍加整理即可。对果穗较大、副穗明显的品种如红地球、巨峰等,应将副穗及早除掉,并掐去全穗长1/51/4的穗尖,使全穗长保持在15厘米左右,不超过20厘米。而对于一些特大的果穗还要疏掉上部的2-3个枝穗。

花前喷硼

  硼能促进花粉粒的萌发、授粉受精和子房的发育,缺硼会使花芽分化、花粉的发育和萌发受到抑制。因此,在花前进行叶面喷施硼砂溶液,可有效提高坐果率,减少落花落果。一般在开花前7天左右喷施0.2%-0.3%硼砂溶液1-2次。

修果穗和疏果粒

  修果穗的目的就是使果穗紧凑,穗形整齐美观,提高果品外观及品质。修果穗可结合第一次疏果粒进行。疏果粒就是按照品种特性对果穗的要求,疏掉果穗中的畸形果、小果、病虫果以及比较密挤的果粒。疏果粒一般在花后2-4周进行1-2次。第一次在果粒黄豆粒大小时进行,第二次在果粒蚕豆粒大小时进行。疏果粒根据不同的品种进行,自然平均粒重在6克以下的品种,毎穗留60粒左右为宜;自然平均粒重在6-7克的品种,毎穗留60粒左右为宜;自然平均粒重在6-7克的品种,毎穗留45-50粒;自然平均粒重在8-10克的品种,毎穗留41-45粒;自然平均粒重大于11克以上的品种,毎穗留35-40粒。这样,不仅能保证平均穗重500克左右,而且果粒大小比较均匀整齐。

果实套袋

  葡萄果穗套袋是提高葡萄果实外观及品质,保持果粉完整,防止农药污染,减少葡萄病虫危害,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的重要措施之一。

葡萄果穗套袋的作用

  一是果穗套袋后使果实着色均匀,果粉保持完整,着色品种色泽更加艳丽美观。二是果实套袋后可减少药剂的污染,降低农药残留,以及防止病虫鸟对果实的危害。三是套袋后无病虫侵害的果实,能延长货架期及贮存时间。

纸袋的选择

  葡萄专用袋的纸张应具有较大的强度,不易破碎,耐风吹雨淋,并有较好的透气性和透光性,能避免袋内温湿度过高。纸袋最好有一定的杀虫、杀菌作用。不要使用未经国家注册的纸袋。果袋选择还要按当地日照强度及品种的果实颜色进行。红色和紫黑色品种,如红地球、巨峰和美人指等品种,宜选用黄褐色或灰白色的羊皮纸袋;而黄绿色的品种对纸袋颜色要求不严,一般纸袋均可。

套袋时期及方法

  葡萄套袋的时间,一般在开花后20天左右,即生理落果后,果粒似黄豆粒大小,第一次疏果进行。套袋前,对大果粒的品种还要进行第二次疏果,将小果、畸形果及过密的果粒疏掉,并细致喷布1-2次杀菌剂,生产上,多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待药液干后及时套袋。先将纸袋口撑开,然后小心地将果穗轻轻的装入袋中,并将袋口捏在穗轴或结果枝上,用细铁丝扎紧即可。

摘袋的时间和方法

  根据品种及地区情况确定摘袋时间。对黄色、白色和容易着色的品种,如无核白鸡心、维多利亚、奥古斯特和巨峰等,在采收前3-5天摘袋较好。红色品种如红地球和里扎马特等,在果实采收前10天左右摘袋。在果实着色至成熟期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可延迟摘袋时间或不摘袋,防止着色过度,红色变成紫红色或紫黑色,降低商品价值。在昼夜温差较小的地区,可适当提前摘袋,防止摘袋过晚果实着色不良。

6、枝蔓调控

  设施栽培的葡萄,密度较大,生长期长,枝条较多,光照条件较差,修剪时单株留芽量要比露地栽培的少留。结果枝摘心,副梢和花序的处理都要及时到位。进入果实着色期,要及时调整夜幕层结构,剪除部分副梢和老叶,以保证通风透光,促进果实着色。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光照条件差,花芽分化不良,花芽节位也较高。生长季较长,枝条基部的花芽分化不良,并且芽体老化,萌芽率降低,结果部位外移。因此,在葡萄果实采收后,应进行一次清理修剪。修剪时,疏除徒长枝、竞争枝和衰弱枝。对生长势中庸的结果母枝,留2-4个芽进行短梢修剪,刺激枝条基部冬芽萌发。冬芽萌发后,每平方米架面保留20个左右的新梢,及时抹除距主蔓较远的新梢,尽量保留离主蔓较近的新梢,培养这些新梢形成翌年的结果母枝。进行设施葡萄栽培要有计划地回缩更新处理,逐年隔株回缩更新。

7、病虫害防治要及时、彻底

  葡萄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及时期,与露地栽培有明显的变化。设施内成为相对独立的环境条件,多数病害的发生比露地栽培条件下轻,如霜霉病等;少数病害却加重,如白粉病和灰霉病等;生理病害及虫害增多,一般在露地基本不能造成危害的蚜虫和红蜘蛛,往往在设施栽培中却大发生。病虫害的传播方式也发生改变,露地依靠自然空气、风雨传播的,改为通过苗木、土壤和灌水来传播。另外,设施内的高温、高湿条件,使病虫害的发生时间提前,并且扩展迅速。因此,设施栽培葡萄的病虫害防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设施内温湿度较高,病虫害发生迅速。因此,应以预防为主,做到及早发现,及时防治。二是设施内是一个封闭的环境,药剂防治应以喷粉法、喷雾法为主。三是设施内温度较高,进行化学药剂防治时,药剂的使用浓度及次数,要稍低于露地,以免发生药害。设施内葡萄病虫害的识别、药剂选择,可参照露地。

  

                                                 2014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