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芦苇片语馆藏 2015-01-27

        这个学期从第四周开始,我与学生共读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每周事先大家读一章,然后课堂上大家分别谈谈读书的认识和体会,我也会在最后谈谈我的读书体会。

从读书方法来看,既要读正文,也要读主编寄语——这是在教育领域从探究普适性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意义的背景下出版的。还要读目录——了解全书的整体结构。还要读英文版序——了解作者为谁而写。还要读脚注——了解一些特殊的概念所指的确切含义。

以下是我每周与同学们交流我读这本书的体会,之后汇总,形成这个读后感:

第一章:迈向智慧教育学。核心是4个关键词:一是儿童。这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作者的基本观点有:第一,认为儿童意味着可能性。为什么强调儿童呢?因为这是正在成长中的人,而可能性为教育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第二,儿童不是空空的容器,而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是主体性的存在。第三,儿童处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偶然性要求教育改变固有的惯例,而要适应儿童的生活。二是教师。作者强调,第一,教师有着“替代父母关系”的角色。这要求教师对学生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类似父母一样的爱。第二,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学生灵魂生命的导师、鼓舞者和引路人。第三,一个好教师应具备:职业使命感,道义上的直觉能力,智慧的成熟性,幽默和朝气蓬勃等。三是教育。作者认为,第一,教育本质是一种规范性活动,而规范总是与价值、道德问题有关,所以,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道德行为。而规范决定了教育实践是反思的智慧的。第二,教育的智慧是一种以儿童为指向的多方面的、复杂的关心品质。第三,教育与生活有关。四是教育学。作者认为,第一,新型的教育学应优先考虑孩子们的幸福。第二,新型教育学应转向体验世界。第三,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这些观点令人鼓舞,也让我感动。

第二章:教育学的概念。有4对相互关联的关于教育和教育学的概念。第一组:教育就是影响,教育学就是对影响施加影响。第二组:教育就是召唤,教育学就是对召唤的反应。第三组:教育就是关系和际遇,教育学则是对关系和际遇的思考。第四组:教育就是向善的活动,教育学则是优秀的教学。结论: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

第三章:教育的时机。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教育时机的概念:包括教育际遇,教育情境,教育行动。在主动的际遇中有所行动,这就是教育时机。二是教育时机的发生:它建立在际遇的基础上,有际遇,就有了召唤。三是教育时机的行动:事实、价值、方法、哲学。这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第四章:教育学的性质。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学的条件有三个:爱和关心——与其说是老师造就了学生,不如说是学生造就了老师;希望和信任——希望是教育的本质,希望的体验把教育生活与非教育生活区别开来;责任感——教育际遇中真正的权威是孩子。二是教育体验的性质突出表现在三方面:教育情境、教育关系、教育行动。教育情境是教师面临教育时机必须采取教育行动的各种细节的总和;教育关系不只是奔向目的的手段,其存在本身就有其意义;教育行动则是对有影响力的事物施加影响。

第五章:教育学的实践。重点是两个问题:一是教育学理解的性质、结构和基础。教育学理解具有情境性(偶然性)和规范性(必然性)的双重属性,表现为教育机智。教育学理解包括非判断性理解、发展性理解、分析性理解、教育性理解、形成性理解等结构。教育学理解需要信任的同情心。二是反思和行动的关系。“反思”本身含有对行动方案进行深思熟虑、选择和作出抉择的意味。行动前的反思意味着将计划内化为心理关注,并坚持期望性想像;行动中的反思意味着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更加关心对某些体验的教育学意义和重要性的反思,教育情境中的反思要求智慧性行动;对行动的反思属追溯性的反思,有助于丰富教师的经验并改善教师日后的实践。反思有四个特点:中止——哪里有反思,哪里就有中止;回溯——反思一定是对过去事情的思考;期望——反思总是指向未来的,并因不满而有所期待;改变——反思最终要落脚在行动上,使其向善。机智的行动也有四个特点:即刻的,情境中的,偶然性的,即兴发挥的。作者还比较了教师与医生、与家长的关系。医生反思要选择科学的行动方案,家长反思要思考意义价值。教育学是一种反思的成熟,一种基于聆听和看孩子的能力的教育学理解。其中内涵着一种使命感,体现着对孩子的爱和关怀。

第六章:机智的性质。主要有4个问题:第一,机智的定义。机智是瞬间知道该怎么做,一种与他人相处的临场智慧和才艺。机智与智慧都是教育学的本质和优秀性。区别在于:智慧是教育学的内在方面,机智是教育学的外在方面。第二,机智需要的品质。具有敏感的能力,具有理解内心生活的心理和社会意义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分寸和尺度感,具有道德直觉。第三,机智的意义。教育机智是我们拥有责任的表达方式,我们以此来保护、教育和帮助孩子成长。第四,机智的特点。机智是具有他者性的实践,机智就是打动他人,机智不可以事先计划,机智受见解的支配又依赖情感,机智支配着实践。

第七章:教育机智。包括三个问题:第一,教育机智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与孩子们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具体表现在:一是克制——给予孩子们成长中自己的空间和时间;二是理解孩子的体验——试图从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的经历;三是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寻找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顺利走到另外的世界;四是润物细无声——以无处不在的关怀去影响学生;五是对情境的自信——充满信心地迎接无法预见的情境;六是临场的天赋——即席创作。第二,教育机智的指向,描绘了师生教育交往的方式,表现在:一是保留孩子们的空间——机智地撤出,必要时又随时在场;二是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以分享秘密的方式对待特殊的情况;三是防止伤害——使伤害变得可以忘记;四是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所有教育最终都是为了整体的人的教育;五是使好的品质得到巩固和发展——唤醒孩子内心的情感和力量;六是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帮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七是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使孩子们形成学习研究的个人责任感。第三,教育机智的实施,要求以一种关心和接受的方式去搜寻孩子的潜力;以机智敏感的眼神使亲密的联系成为可能,表现在:一是以言语来调和——创设一种积极的言语气氛;二是以沉默来调和——无声的沉默、给予的沉默、聆听的沉默表达了耐心的等待;三是以眼睛来调和——目光与目光的接触就是存在与存在的接触,要用温暖和支持的目光鼓励孩子;四是以动作来调和——通过身体和动作创造一种气氛、关系、理解和情绪;五是以气氛来调和——用环境创设营造一种有助于教育学关系的气氛;六是以榜样来调和——通过成人的榜样为学生提供生活该怎样度过的景象。

第八章:机智与教学。核心是阐述多对概念的关系。机智是师生间有意义的接触,与人的独特性相关:感兴趣孩子的兴趣,具有教育意义的纪律,具有心灵感情和身体方面的特性。机智是智慧的体现,智慧是指向性的关心。

第九章:结论。核心是阐述教育学与政治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与自身的关系。“教育学”不能等同于政治,但教育学应该积极参与到政治中,目的是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适合他们成长的空间。教育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文化教育学更突显了人类文化文明对孩子成长的意义。由此得出结论:教育学需要从教育生活中活生生的实例中确定出教育学标准,但就实例的使用来看,引导学生注重合理性要比引导学生注重不合理性更具积极意义。而目标只有一个:为了孩子好。

读到第18周,这本书读完了。有同学感慨“意犹未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