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才不是教育出来的

 江山携手 2015-01-27

天才不是教育出来的

 

  “现在的孩子太忙了”,很多大城市的家长都发出这种感慨。孩子们的时间都被各种辅导课、兴趣班占据了,而且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过,很多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的同时,也心疼孩子,希望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丛中笑(早期教育专家、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施建农(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天才儿童研究协会亚太地区理事会前主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谈儿童早期教育问题。

  问:现在社会上的儿童早期教育普遍存在哪些问题?是智力开发过早吗?

  施建农:家长重视早期教育没有错,因为孩子的智力在幼年时期发展最快,而且对将来影响深远,不可逆转。关键是开发智力的方式。

  丛中笑:目前幼儿早期教育的问题,一是过急,违背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给孩子的教育孩子接受不了。二是过偏,很多人狭隘地将智力等同于认知,偏重灌输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自我认识、人际关系、身体运动等7方面。另外,很多家长忽略了对孩子意志力、动机、兴趣、好奇心、习惯、条理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这些因素最终会影响知识的运用。第三就是过度。我们在6所幼儿园做了调查,平均每个孩子上了2.5—3个辅导班。家长们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一点也不考虑孩子的接纳能力。

  问:知识教育应该从几岁开始?

  丛中笑:一般5岁以后,儿童才开始抽象的逻辑思维。所以,家长要让孩子识字、算数,应该从5岁开始。太早了,他不能理解。

  问:很多家长让孩子去上“兴趣班”,到底好不好呢?

  施建农:家长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给孩子创造接触事物的机会,只要孩子喜欢,是有好处的。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家长的心态变了,开始希望孩子在每个项目上都出类拔萃。

  问:很多家长希望通过早期教育发现或培养天才,有道理吗?

  施建农:研究表明,天才或智力超常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靠后天教育是无法制造天才的。很多人鼓吹早期教育能培育天才纯粹属于误导。

  问:不尊重儿童智力发展规律,盲目灌输知识技能,会有什么后果呢?

  丛中笑:早期教育过偏、过急,会破坏孩子的兴趣,使智力发展出现僵化,比如认为兔子只有白色的,这就是机械训练的结果。强迫孩子学习,还会造成人格偏差,导致自卑、无求知欲。另外,很多家长忽略了情感发展,不让孩子接触大自然,不参加运动,会导致孩子情感剥夺和感觉剥夺,表现为呆滞、动作协调性差等。

  问:是什么样的社会因素促使家长们盲目开发孩子智力呢?

  丛中笑:我们的教育目前还是应试教育,整个社会把考试作为目的去追求,筛选人才只看成绩,最终导致素质教育以应试教育为导向。

  施建农:现在社会上就业压力大,以学历取人的现象严重,生存压力摆在面前,所以社会价值观产生了偏差。其实,教育的目的不是抹煞差异,而是彰显差异。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愿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我相信,随着社会进步,价值逐渐多元化,对个性的容忍度更高,盲目开发智力的现象会有所缓解。
 

尼古拉·特斯拉谈我国的高等教育问题

  

    科学界有一个普遍共识,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个公认的旷世天才:达·芬奇和尼古拉·特斯拉。尼古拉·特斯拉是电气化领域的先驱,是他发明和创造了交流电系统,发明了电机和高压变压器,创造出了第一台无线电遥控的机器、机器人工程学原理和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X光设备、电能仪表、汽车速度仪表、冷光灯、电子钟、电子治疗仪……他在科学和工程学领域取得了大约一千项发明。

    尼古拉·特斯拉也被后人誉为离上帝最近的科学家,是“神的代言人”。尼古拉·特斯拉也自称自己比上帝还要了解电子。

   大凡天才的科学家诞生决不是靠通俗的教育所能培养出来的,天才的诞生需要几个条件:

      1. 人类文明所处的进程。当人类在把该受的罪受完之后,上帝会自动降临天才发明新技术,改善人类的生活,减轻体力劳动;

      2. 天才可遇不可求。只有上帝知道何时降临天才,通常以世纪为间隔的多。

      3. 天才都是开了天眼通的,视通万里,所看所听皆非世人所见所听。天才们不需要计算甚至试验,仅靠视觉与思维想象即可完成发明创作。

    比如说,尼古拉·特斯拉经过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后他遭遇了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这是超心灵主意者的特殊能力。——“童年由于出现幻觉我遭受着巨大痛苦,常常伴随着强烈的闪光,里面有真实物体的形象,这些对我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有人对他说出一个词,那个词所示意的物体的影像,便在他眼前生动地浮现出来,有时候他都无法分清,究竟看到的是否实体。甚至当他把手伸过去,那些景象也还会留在空中不动(这说明文字也是有灵性的生命体)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思维旅行:“忽然,我开始摆脱我所熟知的小天地的束缚,本能地开始我的思维旅行,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新景象。刚开始,我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无法辨认的影像,当我努力集中注意力在它们身上时,它们飞快地从眼前闪过。但是,渐渐地,我能把这些图象固定下来,它们变得清晰可辨并最终呈现出真实事物的具体细节来。不久我就发现跟着自己的想象纵横驰骋时最舒服不过了。于是我开始旅行——当然是在大脑里。每个晚上(有时甚至白天),当我独自一人时,我就开始自己的旅程,看见不同的地方、城市、国家,有时定居下来,遇到不同的人,互相了解并交上了朋友。然而,令人无法置信的是,他们对我真诚而友好,就像在真实生活中一样。他们所有人都生活悠闲,与世无争。这样一直持续到我十七岁时,从那时起我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发明创造中去。”提到能将自己的发明事先在头脑里完全想好特斯拉很自豪。他甚至不需要实验、模型、图纸。后来他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被赋予了运动、情感和思想的“宇宙力机器”。

    尼古拉·特斯拉还能听到苍蝇落在隔壁桌子上时发出很大的声响,这些足以说明尼古拉·特斯拉的确是位开了天眼通的人。他的行为与我国的气功师极其相似。尼古拉·特斯的经历再一次印证了古人心智修炼绝非空穴来风。 

    再看我们的高等教育,投入极大的物力财力,每年培养几百万的大学生,但真能做出开创性发明的几乎百年不遇一个。因为我们的教育理念还处于迷信浅层次的唯物论上,看到都是物质的表面现象,对高层次的唯物论斥为迷信,不能借助心智的爆发去拥抱上帝,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按部就班的陷于公式计算之中不能自拔,也看不透事物的本质,所学的知识无非是对大脑皮层多了点机械刺激罢了。众多如过江之鲫的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相当肤浅,大脑僵化无法打开,一个个沦为半成品或毛胚被企业家弃之于路上。呜呼,悲哉。

    既然天才可遇不可求,哪么伟大科学家的诞生也绝不是靠大学培养出来的,与其花费巨额的人民的血汗钱供养着无数的高校,还不如撤销的好。否则岂不是欺骗百姓是什么?实事求是的讲,我们的高等教育只是一种技术工的水平而已,如果一定要过高等教育关的话,我认为学习知识的同时必须加重心智的修炼,对禅道、气功等均有较深入的理解与体验,才能如虎添翼,把知识融会贯通。

    高等教育要少而精,知识传授+心智修炼,才是当今高等教育的正途!否则必泛滥成灾,徒有其表、蛊惑世人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