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许多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祈福迎新,爱生活的苏州人早已准备起来——
腊八,祈福喝粥备年货
□苏报记者袁艺顾志敏 实习生张岚
“过了腊八就是年”。按照传统,腊八后,人们就开始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腌制腊肠腊肉,烹制鸡鸭鱼肉等。而腊月初八这一天即是腊八节,要祭祀祈福,喝腊八粥。今天又是腊八,爱生活的苏州人早已准备起来。 进寺院烧香祈福排队等施腊八粥 从先秦起,腊八节便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习俗。此外,人们还要逐疫。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西园寺等寺院都有“施粥”风俗,僧人们准备好食材,提前一天两夜熬制好腊八粥,当天赠与市民、游客们。家住湄长新村的张玉林老伯告诉记者,以往腊八节都会与其他老人一起去西园寺烧香祈福,张老伯说,“大家一起慢慢啜吸热乎乎的腊八粥,也是图个热闹开心。”家住橘子国花园的雷政准备今天带着小外孙去西园寺凑热闹,他说,腊八节喝腊八粥,祈求福气安康的同时也是为了提倡节俭,珍惜粮食。 昨天,西园社区还开展了“吴地文化——腊八节喝腊八粥”活动,邀请西园寺的法师,给社区里的空巢老人讲讲佛教中的腊八传说,并给他们送上腊八粥。 腊八粥口味有甜咸所需食材20多样 昨天一早,家住留园街道的73岁老人张爱珍就开始忙乎了,从超市买回来20多样材料,为熬制腊八粥做准备。在张阿姨的记忆里,小时候一年到头很少有填饱肚皮的时候,所以她对腊八节十分期待。张阿姨说,“腊八粥”有甜咸之分,那时经济条件好的,放上半斤糖就是“甜腊八”,条件不好的,放些盐就成了“咸腊八”。 现在生活富裕了,腊八粥的原材料自然也丰富起来。张阿姨今年就同时准备了“甜腊八”和“咸腊八”两种粥。“咸腊八”的食材有白果、栗子、油煎豆腐、花生、萝卜、青菜、豇豆、黄豆、大米等,熬好了给隔壁患有糖尿病的老邻居送去。“甜腊八”里面要加入莲子、蜜枣、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枸杞之类。“一般来说,'甜腊八’的食材要比'咸腊八’的贵,食材煮熟所需的时间不一样,要提前一天进行处理。”张阿姨说道。 腊月养生讲究“藏” 早睡晚起身体好 腊月正值寒冬。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正是言其冷。应景的是,今天开始,我市将迎来一段持续的阴雨雪天气,北风呼呼,会有严冬的感觉。腊月养生讲究“藏”,人们应注意保护阳气,早睡晚起,等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 农业社会时期,腊月虽有“冬闲”之说,但人们生活的节奏并未因此而放慢,要为迎接春节忙碌了。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广义地说,过年应该从腊月廿三“过小年”,甚至可以说从喝腊八粥就开始了,一直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而过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还有拖至二月二“龙抬头”那天过年才算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