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昙花一现的平原省

 昵称GywAS 2015-01-28

历史上昙花一现的平原省

2015-01-27 平原往事

1949年8月1日

华北人民政府通令成立平原省,8月20日,平原省正式成立,省会新乡。新中国成立后,平原省由中央直接领导。辖新乡、安阳、湖西、菏泽、聊城、濮阳等6专区。共辖56县、1矿区、5城关镇。1952年11月15日平原省建制撤销,将新乡、安阳、濮阳三个专区划归河南省

首选介绍下辉县:

辉县在殷商时为“畿内陆”,西周时为共国,春秋属卫,战国属魏。自古以来,有共城、山阳、凡城、河平、苏门诸称。金代改为辉州,明废州改县,至此才有辉县这一名称。
  辉县西北多山,东南广阔平坦,太行山绵亘县城西北两面,城北丘陵有方山、苏门山等,卫河即发源于苏门山下。卫河原叫北门泉,俗称百泉,广可数顷,秀甲豫北。早在7000多年前,这里已开始有人类生活居住。
  “在夏商周时期,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地带。我们还发现,辉县正处于晚商安阳和早商郑州的中间地带。相对于郑州、偃师这几个有商代遗址分布的古代都城来说,辉县距离安阳最近,考古发现证实,自商代开始,辉县逐渐成为一个市井繁荣、人丁兴旺的重要商埠和军事重镇。”贺惠陆先生说。
  夏商周之后,辉县仍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之地。因此文物遗存丰富,全县墓葬群到处可见,现已发现的琉璃阁、固围村、孟庄、百泉、褚邱、田庄、赵固、王门村等地,都埋藏着丰富的文化遗物。可惜,1928年后,此地盗掘成风,抗战期间,日寇又大加劫夺。
  1935年冬到1937年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考古发掘团在辉县琉璃阁区域两度正式考古发掘,发掘了自商代至汉代墓葬多座,“收获的丰富,器物的精美,为历次发掘所不及。”《辉县发掘报告》中如是说。
  解放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又连续在辉县境内进行了三次发掘。第三次发掘即是对褚邱村的发掘,负责专家是郭宝钧、马得志、白万玉三人。发掘开始于1952年4月30日,结束于当年5月25日。
  专家们为什么选在褚邱村进行考古发掘呢?
  原来褚邱村在辉县城西15公里,西距太行山仅5公里左右。村庄地形较周围略低,村北较高的沙丘上,土质极松,久经雨水冲刷,多成沟壕。古墓的随葬物,在雨后或农民挖土时常有发现。1952年春,当地盗墓者成群结队在沙丘一带挖掘,虽被平原省教育厅派人制止,但沙丘被挖得千疮百孔。
  盗墓者挖,褚邱村农民也挖,精美的文物不断出现。1952年初春,辉县褚邱村村民刘恒挖出一件提梁卣和其他多件文物,送交新乡有关部门。不久,褚邱村村民还发现了后来被河南博物院收藏的大名鼎鼎的祖辛卣。祖辛是商代的第15代王,祖辛卣的出现,说明“很可能第15代商王祖辛就在这个地方活动”。之后不久,村民又发现了子觚。“商王姓‘子’,带有‘子’的铭文,说明这个地方住着商王族的亲族,证实辉县是商王族控制的中心区域。”贺惠陆先生说。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接二连三地发现如此重要的青铜器,这里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埋藏有什么秘密?一时间,褚邱成为考古学界非常关注的一个地方。
  这种背景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决定在辉县褚邱村进行考古发掘。《辉县发掘报告》上写道:“辉县褚邱村群众掘沙得器,报告了当时的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会认为重要,派人驻守,报请文化部后,文化部约考古所发掘。考古所因为辉县地下宝藏,已知有殷商、战国、秦汉时代器物,唯未见西周期间文物,据报告褚邱地方有鼎、卣、觚、爵等器物出土,可能为西周遗物,如加以清理,或可补此空白,所以决定发掘。”
  报告中讲“掘沙得器”,那么所得为哪些器物?其中有没有那七件青铜器?
  安阳辉县两地资料未见记载。央视《走遍中国新乡篇》中提及这七件青铜器,也只是含糊交代:“在考古学界看来,辉县的这些重要考古发现实在有些出人意表,新乡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开始对收藏的几百件青铜器重新进行整理,结果他们发现,有七件刻有相同铭文的青铜器也出土于褚邱。”
  徐玉立先生则认为,七件青铜器的出现,应在第三次发掘之前,也就是早于1952年春。至于来源,徐先生认为:“一可能来自裴毓明先生的收藏。裴先生是个老革命,又有文化,他率领部队作战时除缴获武器外还收缴文物,号称文物将军。平原省成立后,他留在了新乡,担任平原省文管会第一任主任。后来平原省撤销,他调到开封工作。现在新乡市博物馆的好多文物,都来自这位老先生。二可能是新乡一些收藏家捐献的东西。”
  历史给辉县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这里面有故事,也有很多不被人知的秘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