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圖

 光自在菩薩 2015-01-28

 

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圖     

圖文:網路

吳道子下筆有神,是張僧繇後身 曾學書於張旭、賀知章,在畫史上久負盛名、有百氏畫聖之稱。他的作品以宗教題材為最多,在長安、洛陽兩京寺觀所作壁畫就有三百餘間,捲軸畫亦不少,被稱為吳家樣,但早已失傳,而摹本很多,北宋米芾說:偽吳生見三百本,餘白首止見四軸,直筆也,分別為蘇軾、王防、週種和趙令穰所藏。今天,我們只能依據現有摹本和史料及流派傳衍,對吳家樣進行研究。吳道子畫的人物,早年行筆言細,中年行筆磊落,揮霍如蓴菜條。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動。方圓平正。高下曲直,折算停分,莫不如意。其傳彩行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世謂之吳帶當風。《八十七神仙圖》人物動態、神情各異,活靈活現。堪稱以形寫神和離時於空的一大傑作。

畫聖吳道子

在中國藝術史上,有三位藝術家被戴上""的桂冠:一位是晉代王羲之,被譽為書聖,一位是唐代杜甫,被譽為詩聖,還有一位被譽為畫聖,那就是唐代的吳道子。

可惜吳道子的生卒代已不可考,只知道他一生主要活動時期在唐朝開元、天寶年間(713-755)。吳道子出生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幼年失去雙親,生活貧困,為了生計,向民間畫工和雕匠學習,由於他刻苦好學,才華出眾,20歲時,就已經很有名氣。唐玄宗把他召入宮中擔任宮廷畫師,為他改名道玄。他成了御用畫家,沒有皇帝的命令,不能擅自作畫。這樣,一方面對他這樣一個平民意識很強的藝術家是一種約束和限制,另一方面,他得到了最優厚的條件,不再浪跡江湖,利用條件,可以施展他的藝術才華。

 

吳道子性格豪爽,不拘小節,"每一揮毫,必須酣飲",因此,經常是醉中作畫。傳說他描繪壁畫中佛頭頂上的圓光時,不用尺規,揮筆而成。在龍興寺作畫的時候,觀者水洩不通。他畫畫時很快,像一陣旋風,一氣呵成。當時的都城長安(今西安)是全國文化中心,匯集了許多著名的文人和書畫家。吳道子經常和這些人在一起,使他的技藝不斷提高。有一次,在洛陽同他的書法老師張旭和善於舞劍的將軍相遇,吳道子觀看裴持劍起舞,左旋右轉,神出鬼沒,變化萬端,很受啟發,即興在天宮寺牆壁上畫了一幅壁畫,畫時筆走如飛,颯颯有聲,傾刻而成。隨後張旭又在牆壁上作書。

這一次使在場數千觀眾大飽眼福,高興地讚歎:"一日之中,獲觀三絕!"還有一次,唐玄宗要看嘉陵江的景象,派吳道子去寫生。吳回來後,要人準備了一匹素絹,用了一天時間,在大同殿上畫出嘉陵江三百餘里風光,令唐玄宗讚歎不已,認為和在此前不久另一位畫家李思訓用幾個月功夫畫成的嘉陵山水一樣美妙。

吳道子是一個多產的畫家,他作品的數量很大。據說寺廊壁畫有三百餘堵,有記錄的捲軸畫有一百多件。其中佛教、道教題材為多,還有山水、花鳥、走獸等。 可惜今已无存。可惜今已無存。《送子天王圖》(一稱《釋迦降生圖》)是宋人對他作品的臨摹本。它所表現的是釋迦牟尼降生為淨飯王子以後,其父淨飯王抱他拜謝天神的佛經故事。從中反映了吳道子的基本畫風。

吳道子打破了長期以來沿襲的顧(愷之)(探微)"緊勁聯綿,如春蠶吐絲"那種游絲描法,因為游絲描的線條圓潤挺健,但如鐵線一般而無變化。吳道子開創蘭葉描,"行筆磊落,揮霍如蓴萊條,圓間折算,方圓凹凸"。他用筆起伏變化,狀勢雄峻而疏放,表現了內在的精神力量。

 

同時,他敷色比較簡淡,甚至不著色。他在創作的時候,處於一種高度興奮與緊張狀態,很有點表現主義的味道。這些,似乎都透出了後來疏筆水墨畫的先聲。

徐悲鴻鑑定《神仙卷》

《《古玩寶齋》版曾載文述及徐悲鴻在解放前兩次用重金購回唐人佚名的《八十七神仙卷》,該畫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那麼,它的作者是誰呢?
徐悲鴻早年曾將《八十七神仙卷》與北宋武宗元《朝元仙杖圖》進行仔細比較,發現它們的構圖幾乎完全相同,連人物數量都一樣,但後者在人物造型和筆力等方面不及前者。徐悲鴻經研究認為,《朝元仙杖圖》是一摹本,而《八十七神仙卷》很可能出自唐代畫聖吳道子之手。其好友張大千也贊同這個看法,並進一步推斷《八十七神仙卷》系吳道子粉本(即壁畫稿本)。此說雖非定論,然合情合理,因為武宗元宗法吳道子,許多畫史研究者均從《朝元仙杖圖》間接了解吳道子的畫風畫技。

由於吳道子真跡難覓,徐悲鴻生前對《八十七神仙卷》極珍視,特在畫卷加蓋一方悲鴻生命朱印。近年,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向河南禹州吳道子畫聖祠贈送了《八十七神仙卷》仿真精印複製件(局部見圖),並在上面題寫:百代畫聖吳道子粉本,悲鴻視之為生命者。

 

吳道子及其畫派


吳道子的時代和生平

吳道子是古代畫家中最享盛名的一個,一千年來他被奉為畫聖,被奉為民間畫工的祖師,而為廣大群眾所周知。

產生吳道子的時代正是封建社會的盛期,唐太宗、武則天以來唐代社會日益向上發展,是一個充滿信心、希望與熱情的時代,也是一個深深地蘊藏著矛盾和衝突的時代。

 

佛教及佛教藝術在這時候已完全中國化,得到廣泛發展並與人民群眾有密切的聯繫。同時,繪畫及雕塑藝術本身也已發展到成熟的階段,無論寫實技法及吸取生活形像等方面都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由此可見,盛唐時代是具備了出現偉大的藝術家的條件,吳道子便是這時期湧現的眾多的傑出藝術家之一,而成為這一歷史時代在藝術方面的偉大的代表者。

 

武則天時代修建的洛陽龍門奉先寺,中宗李哲為了紀念高宗和武后在洛陽修建的大敬愛寺(公元七九年)集中了當時繪畫和雕塑的名手(何長壽、劉行臣、竇弘果等),這些規模巨大的活動是吳道子及其畫派出現的前奏。

 

吳道子的生卒年代已不可考,但可知他一生的主要時期是在開元、天寶年間(公元七一三七五五年)。他是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年幼時喪失父母,生活貧寒,曾去洛陽追隨當時擅長縱放的草書的著名書法家張旭、賀知章學書法。吳道子學書法沒有顯著的成績,乃改而學畫,未及二十歲就顯露出了天才。

 

他出任過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地方的縣尉,又曾經在逍遙公韋嗣立幕下任卑微官職。他的長於繪畫的名聲後來為唐玄宗李隆基所知,被召入宮廷中,授以內教博士的官職,並為之改名道玄,同時禁止他私自作畫。他後來任職為寧王友(寧王是李隆基的長兄,的官職是陪伴他,並且從作人處世方面幫助他,是一種閒散而清高的職位,往往都是有才學的人擔任)。

吳道子的繪畫是由張僧繇發展而來,但在多樣地富有變化地反映了現實生活這一方面則超過了張僧繇:至其變態縱橫與造化相上下,則僧繇不能及也。

 

二、吳道子的作品


吳道子的作品數量很大,據說一生曾畫製了佛教及道教的題材的壁畫三百多幅,他的作品在北宋初年已經比較罕見,北宋末年,《宣和畫譜》一書著錄皇家的收藏品中有他畫的佛、菩薩、天王像以及道教的神像九十二幅。但是現在可知他生前所作宗教繪畫不只是仙佛像,而且有很多大幅構圖,其中有發揮了高度的想像力的各種變相,他的筆下出現的各種仙佛形象,據說也是千變萬化,進行了多種多樣的創造的。

 

目前流傳的被認為是吳道子的作品,例如:《送子天王圖卷》、曲陽北嶽廟的鬼伯、孔子像、觀音菩薩像等,都很值得研究。  《送子天王圖卷》(宋代的臨本)是否傳自吳道子尚缺乏證明,然而是一幅優秀的古代作品。圖卷最後一段取材《瑞應本起經》中淨飯王抱了初生的釋迦牟尼到神廟中,諸神為之慌忙匍伏下拜的故事。 淨飯王捧著嬰兒,以一種小心翼翼的動作,充分透露出這一抱持者的崇敬心情;同時,那一跪拜在地的孔武有力的天神,更不是單純的跪拜,而是張皇失措、惶恐萬狀的神態,是精神上完全降服了的表情。 淨飯王和天神的這兩個有充分的心理根據的動作便烘托出還在繈褓中的,在畫面上看不出任何直接的跡象來的小小嬰兒的不平凡和無上威嚴。

 

。這樣的表現是通過人物的表情和內心的聯繫以闡明主題,所以在繪畫藝術技巧的發展上有創新的意義(圖204)。

曲陽北嶽廟的鬼伯的形象非常強健有力,是摹刻唐代蒲州刺史劉伯榮所畫的壁畫。曲阜孔子像是宋代紹聖二年的刻石。觀音像石刻在全國各地輾轉摹刻,極為常見。這些作品,無論是鬼伯的誇張的激動的表情,孔子群像的構圖,觀音的姿態,都明顯的具有唐代的風格,而且這些作品運用的線紋都是所謂的蒪菜條”——是歷代公認吳道子的特長。

今天已不可能直接見到吳道子的作品,也不能確定那些古代畫蹟與吳道子有較密切的關係,關於吳道子的藝術成就,我們主要的是從文字記載中加以探討。

 

 


三、吳道子的貢獻


根據歷代文字記載可知吳道子藝術上有如下特點。

一、巨大的創作熱情——吳道子一生曾作壁畫三百餘堵,《宣和畫譜》猶著錄九十二幅捲軸畫,可見他一生作品數量是很大的,這就說明吳道子的過人的旺盛精力和不平凡的創作熱情。

二、真實的描寫——長安菩提寺佛殿內有吳道子畫維摩變,其中舍利佛描繪出轉目視人的效果。趙景公寺畫的執爐天女,竊眸欲語有動人的表情。這都說明吳道子的宗教畫很有生活的真實感。而且有記載,他在長安千福寺西塔院畫的菩薩就是畫了自己的形貌。 由此可知他的藝術創造是有生活基礎的。

 

三、大膽的想像能力——吳道子畫的變相數量既大,變化也多,如:淨土變、地獄變、降魔變、維摩變等,具有各種不同的情境和氣氛。變相中的人物,據說是奇踪異狀,無一同者。吳道子不僅描繪出各種不同的情景,而且創造了豐富的充沛著力量的人物形象,被譽為奇踪異狀,他畫的人物又被描寫為虯鬚雲鬢,數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餘巨壯詭怪,膚脈連結,可知是激動的,充滿了力量的形象。

吳道子的變相圖畫中最有名的是地獄變相。地獄變相原為張孝師所創,吳道子用了同一題材,而進行了自己的創造。他的地獄變相圖中一無所謂劍林、獄府、牛頭、馬面、青鬼、赤者,尚有一種陰氣襲人而來,觀者不寒而栗。圖中並未描寫任何恐怖的事物,然而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使人在情緒上受到震動。

據說他在長安景公寺畫的地獄變相筆力勁怒,變狀陰怪,因而屠夫和漁夫都為之改業,怕因為殺害了生命,將來會在地獄中受制裁。這一地獄變相的畫面我們知道得雖不具體,但是從這些描寫和記述中可以知道是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發揮了巨大的想像能力的。吳道子的地獄變相是宣傳佛教的,然而其中表現了或以金冑雜於桎梏的景象。這就是不承認現實生活中的高官顯宦有權利作壞事,而是認為他們作了壞事同樣也是有罪的,他們在最後的道德的審判之前應是和任何人一樣受到懲處的。

 

四、默畫及解剖知識的諳熟——吳道子大都是在興奮的時候對壁揮毫,技術熟練而造型生動,人們認為他一定有口訣,即有固定的方法,但是沒有人知道那口訣如何,也就是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能夠那樣自由的揮灑。例如他畫丈餘的大像,可以從手臂開始,也可以從足部開始,而都能創造出很有表現力的形象,可見他的默畫的高超能力和對於人體解剖知識的諳熟。

據說吳道子畫直線和曲線不利用工具,彎弧挺刃,植柱構梁,不假界筆直尺,完全是空手描出。又有記載說他作佛像,最後畫圓光的時候,轉背渾墨,一筆而成立筆揮掃,勢若風旋,而引起觀眾的喧呼,甚至驚動了幾條街道。

五、技法特點——吳道子在筆墨技法上的特點主要的有三點。他描繪物像不是很工致的,所謂眾皆密於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人皆謹於像似,我則脫落其凡俗。他的作品的色彩不是很絢爛的,所謂淺深暈成敷粉簡淡,而被稱為吳裝,甚至有不著色的白畫(景公寺的地獄變相)。

他在早年作畫線紋較細,但後來所用的線條是蒪菜條,可以表現高側深斜,卷褶飄帶之勢,是以表現對象的細微的透視變化高、側、深、斜為目的的,帶有立體感的線條。這種線條比鐵線描(顧愷之等人所擅長的)能更敏銳地表現出客觀事物的立體造型,和書法中的草書更接近。

六、線紋的激壯的律動的表現——吳道子用以組成形象的線紋一向以富於運動感和富於強烈的節奏感而引起評論家的特別注意。他的線紋的表現或被描寫為磊落逸勢(唐·李嗣真),筆跡遒勁筆力勁怒(唐·段成式)或被描寫為落筆雄勁(宋·郭若虛),氣韻雄狀筆跡磊落(唐·張彥遠)。線紋是表現手段,而其本身所產生的效果也有助於形成吳道子作為一個偉大的畫家所特有的風格。這種線紋本身所產生效果,不應該強調成繪畫藝術的唯一的表現目的,然而予以適當的注意也會加強藝術的感染力量。

吳道子就是結合著內容的表現和形象的創造,在運用線紋上也滲透著強烈的情感,而大大提高了繪畫藝術中諸表現因素的統一性。由以上所引述的各點,可以知道吳道子在作品中有著一種強烈的和極度緊張的感情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