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热贴】愉快的交流之旅:走访广东福建养虾高手,分享养殖经验 2015-01-28 南信-水产门户网 这段时间走访市场,走了汕尾,饶平,东山,诏安,东山,龙海,佛昙,六螯,深土的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客户,都是当地养殖高手,在养殖养殖成功率和产量上都是数一数二的,高位池产量达到1亩3的池抓到1万4千斤,土池抓到1千5斤一亩,也拜访了象四哥那样的大神,通过交流,把他们的一些经验 分享给大家。 首先在汕尾,陈师傅的菌相养殖,取得了每亩8千斤的高产,且4口池全部成功,在汕尾市场现在产量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也算是独树一帜的代表。陈师傅的经验和理论相当丰富,对养殖过程中的水质指标观察的很细心,也不断地对各个技术点方案进行实验。他的菌相养殖,主要是以芽孢,EM菌为主,光合细菌方面就他个人而言是市面上找不到好用的,如果有他也会愿意去使用。陈师傅的用菌频率相当高,通过拿市面上好的产品自己扩培,使用成本上大大降低了。高频率地使用活菌调水,拌料和拨水都充分利用细菌的特性,加上充足的增氧条件,和合理的排换水,严格的水质检测,以菌抑菌是陈师傅的成功关键。特点:增氧充足,活菌菌种选择没有选便宜的,使用频率高,注重补充水体中的细菌营养原--糖类,按他的说法,一亩池的用量达到900-1000斤的红塘。原因是补充大量的细菌需要足够的营养,碳氮比要均衡,不然下多了也成活不了。水体中有足够多的有益细菌,增强了水体分解能力,抑制有害菌生长。诏安的沈老板的全程菌相养殖也是大概相同的手法,使用的菌种主要是台湾引进。 其次是漳浦地区的藻相养殖,注重肥水,崎沙村的杨老板为代表,除了半料用的乳酸菌,和调水用的芽孢外,下菌的次数较少,中后期主要以换水,肥水,抗应激为手段。出现水质不好的情况就马上换水50-80公分每天,肥水膏,芽孢,腐植酸钠,抗应激的维生素C和钙,以及各种营养,过程中出现偷死也会内服抗生素。特点:注重有益藻类的培养和稳定,排污及时,换水时机把握得当,抗应激工作到位。杨老板4口池,1亩多一点一口,6000斤,17条,65块一斤。从这些数据也反映了出成活率不好这个问题。这可能跟他前期的工作有关。
东山四哥 ,六螯的林总,前期注重活菌分解,稳定水质,中后期注重藻类和应激,是上面两个手法的综合,1亩多的塘都可以抓到1万斤以上,可谓是高手在民间。四哥就更不用说了,药理研究很透,各种问题都能对症下药,和四哥交流学习到了很多。 龙海今年土池成功率达到8成,听说亩产超过1千斤占了一半,石马的蔡老板,90天30条,1千4左右的亩产可谓是土池中的佼佼者。通过参观他的塘,5亩多的塘增氧机就8台,他老婆把成功归结为活菌的大量使用,以及抗生素的大胆尝试。一亩的药钱达到3500左右,光合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偶尔虾没事的时候少量的内服点抗生素预防病害,自己也摸索出一个安全使用量的尺度,在用老水来养虾在当地能保持高的成功率,技术可谓不一般。 通过这次走访市场,得出一个感慨,养得好的客户都是有原因的,都是主动地去迎合规律,水质的规律,细菌的规律,和虾生长的规律,药品的特性,结合地去改变自己的技术手法。养得不好的客户,就知道怪苗,怪水质,怪虾不好养,都想着虾有问题的时候能有一种特效药,不会去注重预防,手法也顽固得听不见别人的意见。不管是哪个行业,困则变,变则通,通则不败。 更多信息,请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查看。 |
|
来自: liqualife > 《aquacul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