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你还敢玩“有钱任性”吗?

 埂溪书楼 2015-01-28

银行,你还敢玩“有钱任性”吗?

阅读(14615) 回复(30)  2014-12-11 17:06:22 赞(4) 快速回复

 

在大家心目中,一提银行,联想到的一是“有钱“,二就是”任性”。所以当余额宝、P2P网贷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横空出世”时,很多客户就纷纷用脚投票将银行存款快速搬家,从此再也不用看银行的脸色了!有人预言:“20年后银行不会存在,互联网金融会最终杀死银行这条恐龙。”互联网金融就是要革”银行的命“!

对于市场变化,银行对于危险的到来明显并不适应,反应速度迟缓滞后。而当“互联系”金融产品开始一点点地动了它的奶酪时,银行又开始高调推出了银行系的“各种宝”、“各种贷”。本以为轻松就能翻盘, 结果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根据最新数据统计, 16家上市银行三季度存款损失1.5万亿,存款规模15年来首次季度下降。这些“血淋淋”的现实就摆在了银行面前。互联网金融的如火如荼,断的是银行的财路,而这场“钱搬家”的大戏只是刚拉开序幕。随着今后存款下降日益成为常态,银行现在已经走在浮冰之上,随时都可能万劫不复!银行,你还敢玩有钱就是这么任性吗?

互联网金融祭起屠龙刀 中国式“后天”上演

可惜的是,这次“屌丝逆袭”并没有让银行业者清醒。很多银行业者不免万分诧异,我们推出的“各种宝”、“各种贷”,不逊于互联网金融产品,这些产品利息也不低,为什么不如互联网金融产品那么受欢迎呢?其实, 互联网金融挑战银行的不是产品和利息,其真正受欢迎的是它呈现出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除了它的服务便捷、客户获取成本的低廉之外,良好的客户体验,更强的服务平台粘性,这些都直指银行服务的“软肋”。银行以为简单的模仿互联网金融产品,就能立竿见影,其实现实本就是这么残酷,根本没那么简单。如果银行不完全降下姿态,认真读懂客户的心,不能真正吃透互联网思维,开始就已经先输了。

相比银行的传统做派,互联网金融一直主打草根思维,更亲民,更接地气。互联网金融祭起屠龙刀,戳的就是银行的盲点。可以说,互联网金融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更多的关注于客户数量、客户参与程度和客户体验,因为企业的存亡就决定在客户的手里。而银行则不同,由于金融业特殊性和监管政策约束等原因,长期以来形成的是一种风险文化,始终将资金安全放在首位,操作流程和管理目标都关注于不出风险、不出错。但是,面临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变革, 保守的反面就是自取灭亡。在很长一段时间缺乏危机感,忽视了客户的感受和体验。

在互联网金融大潮冲击下,银行除了尝试推出一些新产品外,并没有低下头颅,明明白白倾听客户的心。你的产品功能再全,也不如客户”用得爽“。依托于互联网的优势,客户办理业务时完全摆脱了柜台的束缚,不仅在网上理财,各种支付、转账、查询,交易都可以通过网络,手机,随时随地轻松搞定。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客户就是贷款也可以不去银行,而是通过网络来达成目的。互联网金融这种“唾手可得”的一条龙全方位便利服务,给银行上了生动一课。银行的存款之所以被互联网金融产品迅速吸走,说明银行已经被互联网金融狠狠地甩在了后面。银行真的已经躺在悬崖边上,如果不及时跟上互联网金融的步伐, 接下来就是上演中国式“后天”,就是银行资金池万丈深渊和大雪崩!


Hold不住互联网平台思维,作死的节奏

目前银行业除了在客户体验上被“互联网宝宝”们秒杀,在融资领域上被P2P勇猛直逼外,银行的命脉现金流资金池也呈现严重的缺血状态。解析互联网金融,其优势除了便捷,注重客户体验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平台化思维,生态系统的打造。以知名P2P产品招财宝为例,它可以说是余额宝的2.0版本,背靠阿里大平台,上面积聚了海量的商户与消费者,而招财宝的原理就是把需要融资的商家需求发到平台上,直接对接到普通的消费者。不难看出,作为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招财宝打造的是一个成长潜力巨大的生态圈,让更多的利益相关体能够参与进来,将庞大的流量变现来创造商业价值。

其实,互联网金融产品对银行商业模式的影响远远超过业务层面,更多应该是理念思维层面的颠覆与革新。可以断言, 如果银行还未清晰认识到具备互联网平台思维对未来的影响,这样下去无疑是作死的节奏。银行如果不想再经历接连“损失几万亿”的惨痛,就必须吃透互联网金融的平台化生态链思维。因此,银行除了吸收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推出各种创新型互联网金融工具外,最重要的是修建一条与客户紧密连接的管道。特别是针对企业客户这样的资金池,更是银行在这一到两年需要拼抢的生死线。而真正具备互联网金融的思维,就必须搭建一个连接自身与企业客户的超集成金融服务平台。银行这样就可以左手当好客户的资金管家,收集更多客户大数据进而分析客户偏好,右手通过这些积累的数据,随时推出互联网理财新工具,并迅速评估为中小企业客户放贷。这样才能紧紧地拴住客户的心,留住客户的人,避免大量资金一去不返。

互联网金融已经开始撼动银行的地基,银行存款的下降也被业界人士认为是一种“新常态”。如果不痛定思痛,快速学习和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思维,勇于尝试创新打翻身仗, 那么20年之后,也许甚至用不了那么久,就真的要和银行说再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