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教师要注重阅读

 江山携手 2015-01-29

语文教师要注重阅读(转载)

2010年1月6日

    如果说,20世纪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世纪,那么,我们今天所处的千帆竞发、万象更新的时代,则更是一个竞争激烈、人才辈出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师,不仅仅需要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不仅仅需要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还需要一种虔诚而又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古语说:“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我们最重要的是“读”占螯头,让读书使我们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

    那么现今的语文教师读书情况何如?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在一些中小学有相当一批教师却很少花时间去读“课外书”,整日被“正统”的作业或教科书或“迎接”上级各项评估检查所包围。有这样一份调查:

    调查专题: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情况

    调查人:萧山市教委教研室朱华贤。调查分五块内容,每一块都令人担忧。

    (1)对当代优秀文学了解不多,能写出茅盾文学奖作品长篇小说《白鹿原》作者的,没有一人;能写出近几年最畅销散文作品《文化苦旅》作者的也只有12人,仅占被调查对象的11%。(2)对当代知名作家和诗人知之甚少,要求写出5位当代知名作家的代表或成名作,能写出王蒙的,8%;能写出刘心武的,13%;能写出舒婷的,16%;能写出雷抒雁的,2%;约有20%的人把贾平凹的代表作写成《废都》。(3)对优秀青少年读物缺乏了解。要求写出《花季·雨季》(郁秀)、《好玩十四五》(朱晨辰)、《真心英雄》(刘天天)的作者,绝大多数交了白卷。对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写的长篇小说《男生贾里》也无一人知晓。(4)对一些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的当今名牌期刊如《读者》、《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留意不多。(5)对当代外国作家作品更是所知寥寥。知道卡夫卡代表作的只有1人,知道日本微型小说家星新一代表作的也只有1人。

    我们一直埋怨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课外阅读无序低效,责怪他们读了多年的书,还不会读书,每次考试,错得最多的肯定是阅读题。我想,所有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我们的语文教师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但我们凭借的又是什么呢?假使只有四至五年的养成过程,以及一年一年的在教学中的积累的经验,再加上成长期间的时代限制而导致的精神贫血,也许我们很快会面临“黔驴技究”的窘境。文字的苍白来源于语文教师的贫乏!试想,教师的阅读尚且如此,还能要求学生怎样?以其昏昏,怎么可能使人昭昭?

    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努力实现教师自身的转变,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必需,让书籍成为我们的精神伴侣。

    第一:观念上,正确认识读书的重要性。

    荀子有云:“学不可以已”。对于教师来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尤其是现代社会,一场方兴未艾的“学习的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谁不学习,谁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睁开慧眼,你就会发现,阅读的好处多多:

    (1)能增加文化底蕴:“没有一艘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书籍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书看多了,在文化里浸润时间长了,文化积淀就厚实了,久而久之,就会透出书卷气,一个语文老师就要重文人气质,重提高自身的文学功底,多一点书卷气。

    (2)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语文老师每年不读五六部书,几年之后,他就不好当教师了。”在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德洛尔特别强调教师的四点责任之一,就是教师的自身培训,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地再培训自己。联合国第16届大会也确定了“阅读社会”的概念,倡导全社会人人读书,认为“读书人口”在人口总量中的比例将成为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这个知识激增的年代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里,想避免淘汰,唯一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只有广泛的吸收中国古代文化、近现代文化,学习外国文化,学习现代化知识,才可能对新世纪整个世界的变化,以及当代经济、文化、信息对语文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做出积极的反映。

    (3)能引领学生进步:我们的教学对象是知识量很可观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我们老师的思想跟不上时代步伐,与学生的“代沟”就会愈拉愈大;如果我们的文学素养跟不上时代步伐,就无法再“为人师”。试想,我们不了解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怎么引导学生理解网络知识?我们不知道克隆技术与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怎么指导学生阅读科技说明书?我们不研究市场经济和证券,怎么诠释新时期的文学作品?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立体型、多元型、信息型的人才,教师如果不多读书、多读杂书,怎么指导学生横向涉猎、纵向求索?语文教师就要以自己的儒雅、神韵、气质、魅力、领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以自己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和学生进行心的交流,美的引导,理的启示。

    (4)能迎接人文性教材的挑战:新一轮课程改革早已启动,新教材一改过去局限,从各个角度都注入了新鲜血液,吸纳了一定量的现代科技文章,增加了大量有深刻内涵的著作,专门编写了为学生发展爱好和兴趣的选修教材……教师如果不博学,怎么辅导学生?不仅如此,教材还突出了阅读表达,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诗歌、文言文、散文等等。一个教师若没有系统的学科知识,没有相当的文学素养,怎能领悟教材,把教材上“活”?而且,新大纲要求学生的课后阅读量大大增多,教师如果没有相当的阅读量,没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怎么教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第二、实践中,精心筛选阅读的书目。

    语文教师应该读些什么书呢?我认为,语文教师读书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读与语文课文直接有关的书。韩愈说“术业有专攻。”我也认为教师阅读在“广”的前提下,还要讲求“专”,对文本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如著名作家的评传、节选课文的原著、著名作品的赏析、名家名作的手稿、与背景有关的史书等等。

    (2)读与语文教育有关的书。如语文教育学、语文心理学、语文教材教法和著名教育家的书。如《中学语文教学通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张志公文集》《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还有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前苏联心理学、教育科学院院士赞科夫的论著《和教师的谈话》等。

    (3)读与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养有关的书。有人说,人品即文品。对教师来说,人品也是教学的品位。“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乌申斯基语)“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语)而哲学、美学、思维科学、文艺理论、艺术等方面的书,都是主品位的书,细致地读它,有利于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4)要博览群书,杂采众家。鲁迅说:“读书要像蜜蜂采蜜一样杂采众家,多看‘闲书’。”所以要提高文学素养,要拓宽文化视野,除了经典名著外,语文老师还应该读精的、新的、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凡是学生应该读的,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必须读。只有“博观而约取”,才能酿造最香最甜的,“厚积而薄发”。

    教师,是知识的播种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当教师怀着一个被“牛虻”、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动过、被荷尔德林、海德歌尔的诗意浸润过、被余秋雨、周国平等哲理文字熨服过……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时,他(她)的教学就会具有直达学生心灵的震撼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语文教师们,让“读书创造成果”成为我们当今和未来“赢”的策略!

    相关阅读:语文教学与教师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