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流对话】:何处是中医?

 huangailan 2015-01-29
前言:

    去年,我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我是珍视中医的分割线=====
去年11月底的对话:

    阿福-木木说:中医精华的丢失不是一点点。寻觅,回归,何处是中医?

    我说:建议,别被〝中医〞的名字的框套所框套进去。别从身外找中医,而从自身内去找天人地,足以相互交通共感之机,那个机,就契入普天共同之医,那是比中医还要高明,并且普世皆准的道医。自身自心合道,便是道医之所生处,便是合道中医之所生处。按【大小先后,外延内涵】的范围区分,中医涵括于道医,但道医则不为中医所涵括。因此,先从大局作综观,方不为隅见所囿!

    阿福-木木说:前辈的见解深厚,实在敬佩。中华文化处处皆可为道,皆可为医,心变,则境变,修心则提升。宇宙奥秘深邃无垠,病业仅浮尘而已,由苦闷病痛反观自身而入道,其中一法门而已。祝前辈好

    我说:非〝中华文化〞以外的文化,只要是合道的文化,皆同合了道的中华文化一般,亦可为道。至于不合道的的文化,就算有着中华文化(此指糟粕,非指菁华)之名,亦不入道。真正的道,是不需〝中华〞、或〝非中华〞的标签的。真正的医,是不需要〝中〞或〝非中〞的标签的。

    阿福-木木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很少有人能够在一个故事中悟出不同的境界,当我们为已得而欣喜的时候,未得才刚刚在门前。一般都会止步不前,而提高才是境界。

    我说:境界的境界之上,还有没有境界?有!到了提无所提,到了不提无所不提的时候,我以为,那种境界便是境界以上的境界了。尽管,道可道,非常道。但,已娴、已入常道之人,尽管他道出来的道,会被已为〝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所框住的未入道之人说…非常道,或而被指指点点。但,对于同入道之人,则是报之以会心一笑。


=====我是珍视中医的分割线=====
我重审思那段对话后的感想:

    语言,是心声的表露。

    如果心思明澈,自然会在其人的语言文字当中,品味得到心思明澈的味道。当然,这也有个前提,那就是…那位品味的人,他同样也得是心思明澈才可以。

    没错,这世界确实存在着不可以思来思议、不可以言来言议的境界。但那种境界,对于已经通达那种境界的人来说,并不是不可思、并不是不可言的。因此,当一位已经已入已通达那种境界的人,述说着自己昔日的入境经历时,那种述说,对于合机适缘的未入未通达之人,确实还是很棒的指月指呀。这种很棒的指月指,就是那不可思议、不可言议的入界之途、登境之阶呀。

    我每每遇见,有人主张不可思议而不思、不可言议而不言。像这样的主张,无异于…将指月指给切掉,或是类似将所有指月的东西都给除掉的意思。这样子的话,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当我去问路时,当我觅月时,所有的人都不指我路,就算知道路的也不指;所有的人都不指月,就算知道月踪的人也不告。那么,我不就像无头苍蝇一般吗?乱窜乱钻乱撞,要碰上了犹如八卦图的蜘蛛网或陷阱,那我不就完了吗?

    过来人的经历,因眼已明,历事已深,因此在表述时,心思明澈是必然该有的气质。

    非过来人的经历,因眼尚昧,历事犹浅,因此在表述时,心思暗昧是必然该有的气质。

    心思明澈,无论如何地短评断,无论再怎么鄙俗粗口,皆有心思明澈的轨迹。

    心思暗昧,无论如何地长议论,无论再怎么辞词雅致,皆有心思暗昧的轨迹。

    因此,莫慢以〝鄙俗粗口〞语人低,莫轻以〝辞词雅致〞看人高,而以端重心细审,明澈暗昧,界鉴分明。

    年高不明招人笑,年轻清明为老到。孰老孰稚由此分。

    医肉身不治心灵,病复来。医心灵后复治身,病何在?

    若真通此谛,何处不中?何处不医?何以执泥在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