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是书香能致远(转载)
——稻田镇田马初中创建书香校园纪实
作家巴丹说过:“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学校不是官场,不是商界,学校是清幽雅静的读书场所,学校应该有“品”,校长应该有“味”。走进田马初中,你感觉到的,就是这样一种书香的“品”和“味”!
校长醉心做“书生”
田马初中郑建业校长,年龄不算大,个子不算高,见面三句乃谈书,手不释卷,书不离口,一身的“书卷气”。
1987年6月,郑建业从原寿光师范毕业后就当上了一名教师,至今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20年,最近10年又担任了初中校长。近40年的光阴,郑建业把大部分时光都交给了书,购书、读书、藏书、教书、写作成为他生活的主要内容。
郑建业从小就爱好读书。参加工作后,他经过刻苦自学,先后取得了大专、大本毕业证书,成为全市教师自学成才的典型,被评为全市读书用书先进个人和跨世纪优秀科技人才。每当发下工资,他第一件事就是泡书店淘书,从网上购书。花飞花谢,春去秋来,他的藏书不断增加,内容也日渐丰富,既有文史哲,又有教育专著、名家名著,积累的图书杂志足足有2000余册。不论在家中还是办公室,各种书籍触手可及。茶余饭后,晚睡之前,他都习惯手把书卷,忘情阅读。日久天长浸淫书中,他的身上也就自然多了一分书卷气。
郑建业爱书如命,但他从来不死读书、读死书,他更注重学以致用。教学20年来,他把听课笔记、教学札记、教学随想等内容,及时整理记录下来,制成一张张卡片,分类整理存放,及时补充完善,为撰写论文提供了大量素材。他还养成了剪报习惯,只要读书看报,他都把有价值的文章裁剪、复印或摘抄下来,制作成一本本剪报,每篇文章都编上序号,制作索引,分类存放,至今已有厚厚的30本,共计150多万字。
读,然后有所思,有所悟,郑建业及时记录下读书的收获和感想,装订成册,编成文集,已有几十篇文章在各类报刊发表,参与编写了十几本教学用书和教学参考书。他还结合自己的读书与管理经验,撰写了近300篇教育日记。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藏书阅读20年,他积累了一排排图书、一摞摞剪报、一本本论文集。时光流逝,却在字里行间留下了身影!读着他的一篇篇日记和文章,顿感过去的时光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厚重!
师生醉在书香中
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就不能称其为学校。”每到一处学校,郑建业都带出一个热爱读书的师生团队。在他无声的影响下,全校师生捧起书本,陶醉在书香中。
田马初中实施了“书香和谐校园”建设计划,学校向教师推荐了45种书目,为教师购买了部分图书,并对师生读书提出了具体要求。学校每个专任教师都建立了个人网站和读书博客,学校自办了《读书与思考》刊物,定期刊出校长寄语,介绍读书经验,交流教师读书心得,开展读书笔记展评。
去年以来,学校开展了“阅读大师,享受经典”读书活动,得到老师们热烈响应。学校购买了《陶行知全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叶圣陶教育文集》等经典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陶行知教育名篇》等教育专著,成为教师必备读物。通过阅读教育经典,教师们汲取了营养,转变了教育观念,提升了专业素养。仅去年一年,学校教师在市级以上专业报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全体教师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促进了专业成长。
美好人生,从享受阅读开始。学校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为了营造浓郁的书香气息,学校组织各班书法兴趣小组的同学书写读书格言,张贴在教室、走廊宣传窗的墙上,形成一面面“文化墙”。学校为学生配备了丰富的图书,各班设立图书角,发动学生购买书报,每班图书存量都在200册以上。
除活动课时间外,学校每周还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让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学校搭建读书交流平台,定期在黑板报、宣传栏登载同学们的读书感想,宣传优秀读书典型。学校还建立“小葵花”学生社团,吸收各班优秀同学参加,引导学生读书写作。每天三餐后,校园广播就会想起优雅的古筝声,师生们在优美舒缓的乐曲中,心灵得到滋养,唤起读书兴趣。学校设有电子图书馆,并随时更新电子书,使学生能在网上进行阅读。
以书为友,选择文明的生活方式;以书会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书养生,打造美好的精神世界。在田马初中,校长、教师和学生都已经将读书与教育科研、生活成长结合起来。阅读可以成就完美人生!我们相信,有书相伴,师生的人生之路会更加广阔,更加精彩!
本报记者张玉波
(载《寿光日报·寿光教育周刊2007年12月6日C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