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反思

 花漾物语 2015-01-29
         老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直没有机会体验,今天终于让我感受一番,对于这篇课文中人物,因历史的遥远学生并不是太感兴趣,我在上课开始板书时,当写到“发愤”时,突来灵感何不把这个词语写成“发奋”,于是我就当着无事人一般写完了课题,同时让学生齐读课题,还没有读完时,已经有不少学生兴奋的大叫起来:老师,你写错了。还有直接喊道:您写错别字啦。更有甚者小声嘀咕着:老师还写错别字呢。我假装一脸诧异到:哪儿写错了,不可能吧啊?个别学生直接就站起来到:不是兴奋的“奋”,而是愤怒的“愤”。看着他们那兴奋的样子,我心中暗暗窃喜:小样儿,你们真当我不知道呀,这只不过是引诱你们罢了。心里虽这样想但表面还是挺谦虚的接受。并疑惑的问他们: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吗?听了这个问题,刚才还兴奋的学生就安静了不少,开始认真思考。一会儿的功夫就有学生举手回答了。就这样在他们的激烈讨论中明白了两个词语的差别,也懂得了课题的意义,同时也明白了几千年前的司马迁为何要这样做了,也明白了文章末尾所那样说的:“《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含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