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肾有道】山药——历史悠久的平民食物 2015-01-28 广东省中医院 山药在中国已有 3000 多年的食用历史了,在周朝的时候,人们就已开始种植山药。据说它原名为“薯蓣”,到了唐代,因唐代宗名李豫,“蓣”与“豫”谐音,为了避帝王名讳,只好改“蓣”为“药”,叫“薯药”;宋朝时,因宋英宗名赵曙,“薯”又犯了忌讳,就改成了“山药 ”,这个名字可是几经周折,满怀委屈才最终定下来的。山药是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是一种很常用的中药,也是一种常食的菜肴。山药的吃法非常多,做主食、做粥、做菜肴、煲汤都行,可以作为家庭中的日常养生保健食物,常年食用。山药还可以磨成粉,煮粥时放进去一些,有健脾、化湿、止泻的功效,适合湿热、腹泻之人食用,普通人食用也很好。不过,山药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 【山药茱萸粥山药芡实煲猪横脷】 材料: 鲜山药100 克 芡实30 克 猪横脷150 克 排骨150 克 蜜枣2 个 【烹制】先将猪横与排骨用开水氽过,然后将淮山、芡实、猪横脷、排骨、蜜枣一起放入砂锅,加水2000 毫升, 文火煲1 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适用于脾虚面色苍白或萎黄、腹胀纳呆、大便溏薄或容易泄泻者。对于小儿遗尿、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者也有疗效。感冒发热者勿食。 【功效】健脾补肺,固肾益精 推荐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大肾科主任 刘旭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