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二章 影视文学写作

 昵称503199 2015-01-31

                      第十二章 影视文学写作

 

                       第一节  影视文学的界说与分类

一、影视文学的界说

影视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活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综合艺术。20世纪以来,影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从宽银幕到全息,从模拟化到数字化,都伴随着物理学、化学、光学、电子学等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而进步。它成为了一种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当今世界影响最大、受众最多的一种艺术门类。

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影视艺术是用运动着的画面和声音讲述出已作了专门的艺术设计的故事。影视文学则是作者创作的供拍摄用的文学剧本。影视文学作者将日常生活中一些可视、可听的场景,进行提炼、加工、剪裁,组接成一个个生动精彩的生活段落,用简洁流畅的文字作出叙述和说明,既能给导、演、美、剪、服、化、道、照等影视制作工种的工作人员提供蓝本,又能供广大影视文学爱好者阅读。这样的作品就叫影视文学。

 

二、影视文学的分类

如果从电影的内容、形式、风格这几方面入手来区分影视文学作品,可以将其分为现实题材片、历史题材片、战争题材片、警匪题材片、音乐歌舞片、喜剧片等;如果以篇幅长短为标准考察电视剧,则有:电视短剧(亦称电视小品)、电视单本剧、多集电视连续剧(2~10集)、长篇电视连续剧(10集以上)等。不同类别的影视作品,有不同的艺术个性和写作模型。

近些年收视率较高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分别为《亮剑》、《士兵突击》、《闯关东》、《暗算》、《家有儿女》等,它们或者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有重大突破,或者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上有成功经验,或者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审美表现上体现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这表明不同类别、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影视作品能够很好地满足各个层次观众的审美需求。

 

三、影视文学的审美特征

 

(一)以演员表演和拍摄景物来创造形象

影视形象的性质和创造影视形象的综合性手段决定了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以酷似现实生活的逼真感构成了其他艺术不可能具有的审美情趣。创造影视形象的材料是实人、实景、实物,创造影视形象的手段使实人、实景、实物在银幕上化为逼真的形象。影视是所有艺术中最接近生活本身的种类。影视形象的这种逼真性质形成了自己特殊的审美方式。2007年的贺岁片《集结号》在逼真地还原战争场面方面就获得许多专家、观众的好评。

 

(二)以运动的画面来构成影视镜头

影视作品的最小结构单位是影视镜头。影视镜头是指摄影机或摄像机从开拍到停止所拍下的全部影像。一部影视作品一般由几百个到几千个影视镜头组合、剪辑而成。美国经典影片《魂断蓝桥》有59个镜头。国产影片《天云山传奇》有951个镜头。现代影视艺术的发展趋势是短镜头越来越多。

影视镜头的内容是一个活动的画面。这个“活动”,既是指拍摄对象在运动,也是指摄影(像)机自身在运动。拍摄对象的运动,使影视表现对象能呈现直观的形象和变化的过程。摄影(像)机的运动,能使摄影(像)机迫近人物,利用特写、近景的镜头,把演员的言行和神态作放大处理。演员的一些微妙细致的情绪和动作,影视镜头能够要加以突出、生动、直观的展示。

影视镜头的活动画面同时结合着声音。这是构成影视镜头艺术表现力和反映生活逼真性的特殊手段。活动画面的声音有三种:对话(包括旁白)、音乐(包括歌曲)和音响效果。这些声音可以和画面上的内容同步对位,也可以和画面内容相互分离。同步对位能使人物言行完整、清晰地展示出来;相互分离将增大镜头画面的信息含量,产生特殊的艺术审美效果。

 

(三)组合镜头的蒙太奇方式

一部影视作品在完成了镜头的拍摄后再用蒙太奇的方式把它们组合起来。蒙太奇是法语的译音,本义为构成、装配,用在影视方面则转义为剪辑和组合。一部影视作品的创作是这样一个过程:影视作者先写出完整的影视文学剧本,然后导演据此写出导演分镜头剧本,接着按分镜头剧本拍成一个个的、长短不一的、先后无序的镜头。最后把这些先后无序的镜头按照原来的创作构思有机组合起来,镜头与镜头之间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等作用,形成各有组织的片断、情节直至一部完整作品,这就是影视制作中的蒙太奇方式。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它本是建筑术语,意为“装配”、“构成”。借用到电影中,主要指镜头的剪辑、组合。借用到写作中,主要指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画面或片段巧妙的“剪辑组合”起来,用以表现某一主题的手法。

  蒙太奇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仅介绍与文章写作和文学创作联系较为紧密的几种。

 

1.相似式蒙太奇

相似式蒙太奇,是借助两个事物的某种相似点,把两个场景或层次联结、组合起来的方法。

 

2.平行式蒙太奇

与相似蒙太奇不同的是,平行式蒙太奇不需要任何转换、联结的媒介,而直接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交替表现,以形成烘托、比较、补充、对照。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同时展示两个以上空间范围的事件或场景,常常能在对比中表达作者的态度,给读者以强烈深刻的印象。此外,还可以用交替出现的相关场面造成或加强情节的紧张感。

 

3.联想式蒙太奇

  联想式蒙太奇是人物在特定情境中受外界事物的触发,产生对以往生活经验回忆再造的形象画面,并将之与现实生活画面相组接的方式。它可以在时间或空间相接近的基础上联想,也可以在相类似事物的触发下联想,还可以在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诱导下产生联想。无论是逻辑内容上还是外在形象上,甚至是在错觉的指引下,都可以产生联想并生成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生活画面。运用联想式蒙太奇,可以在有限的篇幅中跨越较大的时空范围,使人物的思想感情得到更细致、更全面的展示,也使作品表现的生活内涵更加丰厚。

 

4.隐喻式蒙太奇

  隐喻式蒙太奇又称比拟式或象征式蒙太奇。它是指用某些生活画面或形象作用于人们的思想感情,暗示或隐喻某种抽象的思想观念。

 

韩少华的中篇小说《红点颏》中,车夫五哥不屈从于威势,宁肯摔死自己心爱的红点颏,也不让给汉奸走狗。小说中写道:“这脏了口的小孽种,整天价黄口白舌,丢人现眼的,还留它干什么!?”说着,抬手使劲一摔,把个小生灵给摔死在青石甬路上……   这后面富有寓意的段落,既起到了将难以言喻的思想感情蕴含于具体形象中的比拟作用),同时也对情节向下发展、改变小说节奏起到了推动作用。

 

隐喻式蒙太奇往往与作品中的具体情境相联系,离开了这种情境,它便失去了意义。此外,它又与民族审美的心理和文化传统的积淀相联系。如梅示清高,竹示虚心,银河象征分隔,红豆代表爱情。这在共同的文化传统背景下,是为人们普遍理解和接受的。

在运用蒙太奇方法时,应注意不违背生活的逻辑,注意场面的形象特点和完整性,使作品的联接既方便快捷,又天衣无缝。

影视蒙太奇在具体组合镜头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当上个镜头说到什么人或物时,下个镜头就出现这个人或物,这是“叫板式蒙太奇”。当上个镜头某个人物的对话,巧妙自然地连接在下个镜头的另一个人的对话上,使相隔一定时空的两处剧情紧密联结,这是“对话式蒙太奇”。将上下两个镜头的相似点加以连接,使镜头组接流畅,甚至赋予一定的寓意,这是“相似式蒙太奇”。将上下两个镜头的对立点加以连接,使观众比较两个镜头的情景,镜头产生互相衬托、互相强调的效果,这是“对比式蒙太奇”。将同时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别叙述,第一个镜头交待这件事,第二个镜头交待那件事,然后轮流叙述同时描写,这是“平行式蒙太奇”……。

 

    了解影视艺术的形象特点、最小组构单位的基本性质以及由此形成的影视的组构方式和特殊的审美效果,将有利于影视文学作者按照影视艺术规律创作出优秀的影视剧本。

 

                     第二节 影视文学的写作

一、按影视艺术的规律设计镜头内容

 

1.在影视镜头中人物性格应动作化

影视文学所写下的任何人物的言行、神态都要能变成银屏上具体的、直观的形象。在小说的细节描写中,可以写下诸如:“一种被人愚弄、欺骗的感觉溢满了她的心胸,一股愤怒的意念涌上了她的脑际。”但在影视镜头中这些内容却只能全部改为动作性的描述。在电影剧本《祥林嫂》中,镜头的内容是这样写的:祥林嫂“像个木偶人,眼珠直瞪着,一动也不动”;“她站起来,想定了,她拿起一把切肉的厨刀,向外跑”;“土地庙。长明灯的微光下,祥林嫂发疯似地用刀砍一条门槛……”影视镜头中这样的描述便将祥林嫂的情感内容直观化、动作化了。

 

2.在影视镜头中人物心理应视象化

小说在传达人物隐秘而微妙的心理上有独特的优势,影视在这一方面确实无法与小说比高低,但是影视镜头却能另辟蹊径,用它特有的艺术手段表达出小说拿难以产生的艺术效果。这就是影视镜头中的人物心理视像化。

 

    美国影片《公民凯恩》中有四个这样的镜头:

A、凯恩和他的妻子穿着春天服装在饭厅里进早餐,一边吃一边亲呢地注视对方,相对莞尔。

B、凯恩和他的妻子穿着夏天服装在饭厅里进早餐,妻子还是边吃边看凯恩,可是凯恩在一边看报,未予理睬。

C、凯恩和他的妻子穿着秋天服装在饭厅里进早餐,他们都埋头吃饭,谁也不看谁,急于吃好离开。

D、凯恩和他妻子穿着冬天服装在饭厅里,两人都吃不下饭,怒目而视。

    这四个镜头曾被称为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性镜头,它们没有一句人物语言,完全用具体的画面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活动。在一年之中,凯恩对他的妻子的内心情感由热到冷、由冷到厌,这种无法看见的内心深处的情感活动,自然地通过镜头画面视像化了。

 

3.在影视镜头中用物品道具连接情节

    影视与戏剧的本性在于直观地表现生活,影视镜头的运动性通过使用特写和近景将生活中的细节放大给观众。影视镜头可以发挥这个优势使表现的生活既直观又细致,因而影视镜头中的人物生活可以考虑精心提炼一些物品细节作连贯整个故事和人物事件的枢纽。电视连续剧《亮剑》中李云龙缴获的日本大佐的军刀,不断随着剧情的发展反复出现,并以此联结了李云龙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的生活等不同的历史时代的传奇经历。

 

二、采用特定的结构模型来设计故事

   影视文学要实现“寓教于乐”的审美功能,达到“既叫好又叫座”的艺术境界,需要具备一个可读性和可看性都很强的故事。影视文学的好故事、好情节因故事、情节的模型不同而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不同的制作方式。

 

1.戏剧冲突型故事

这是影视文学中的“传统式结构”模型。它在选择故事情节、安排叙述内容上吸取了戏剧艺术结构的重要元素——用戏剧冲突律来组织故事情节。这种故事模型的第一个特点是集中设置一个影视故事的矛盾冲突,围绕这一个总冲突把故事情节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的线型结构向前推进,情节主干显得集中、凝练。第二个特点是围绕这个集中的冲突,有意设置几重一张一弛、一正一反的冲突过程,使整个故事既有悬念吸引力,又有层次清晰的情节结构。传统的情节片一般都是采用这种模型来设置故事情节的。

 

2.小说铺展型故事

    这种模型的影视故事从小说里吸取了许多有益的艺术营养。小说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灵活地写人和叙事上有着戏剧文学很难具备的文体特长。小说从容不迫、趣味横生的叙述使它成为了一种“渐变的艺术”。这比起戏剧艺术在有限的舞台时空里,集中矛盾并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剧烈冲突来呈现一种“激变”的艺术形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故事类型。当影视文学从小说里借用“渐变律”来组织故事情节时便非常讲究一种小说式的“叙述重沓”。在这种模型的影视故事里,不同时空的镜头数量比戏剧冲突型故事要多,但那些不同时空的镜头里常常设置有相同的故事意蕴,时空不同而故事意蕴相同的镜头、场面一连接,就给读者、观众一种“叙述重沓”的感觉,作者想在故事中强调的意蕴被突出、放大了,作者对人物、故事的独特感觉也得以渲染和强调。

 

3.散文串连型故事

这是影视文学吸收散文文体创作的特点来构建的故事模型。这种模型的故事比较讲究从作者有独特体验的真实经历里取材。每个材料不必像小说情节那样有明显的依存和因果的关系,所写的各个事件是不同时空发生的,但事件的内涵却有相通和相似之处。用这些相似的内涵作结构的线索,把各个不同时空的事件串连起来,整个情节链可以没有高潮和结局。

电影《城南旧事》由3个独立成章的事件串连而成:A、秀贞和妞儿的故事(第11~245号镜头);B、小偷的故事(第246~426号镜头);C、宋妈的故事(第427~516镜头)。3个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时空里,作者把对美好人性的诗意体验作为串连的红线将它们连接为一个艺术整体,创造了一种海外游子思乡、思国的抒情氛围。散文那种自由、随意和家常化的创作方法在这种模型的故事里得到成功的艺术移植。这种散文式的影视文学故事模型基本上不采用回溯、插入等打乱时空线索的情节链,没有戏剧冲突型故事那样的紧张过程和高潮结局。但是散文作品的逼真性、抒情性和感染、打动观众的艺术体验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时空交错型故事

这种模型的影视文学故事不像戏剧冲突型故事那样基本上按中心事件的生活逻辑来安排线性的时空次序,它从一个特定的主观视角出发对故事情节的时空作了改造和重建。这种改造和重建把故事本来的时空次序打乱了,而依据某个影视人物的心理意识把现实和往事交错叙述。时空交错模型的故事,充分发挥了影视文学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它可以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增强有历史厚度感的叙述,塑造有思想深度的人物形象,整个故事时空得到了机智有力的扩展。

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侦破、武侠、言情等各种类型的影视故事模型正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从大量的影视现象中归纳和总结一些影视故事模型,在创作中又不断地突破和革新这些故事模型,这是影视文学创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光明之途。

 

 

思考与练习

一、点击课程网站www.hwxz.com,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各种文学精品的原文和赏析文章,使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交叉阅读法”开展“文学文体”的研究性学习;亦可根据课程网站提供的研究课题,确定自己的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选题;文学文体的学习成果和研究成果均可上传到课程网站上的“创作园地”栏目,将有老师或同学对你的学习和写作情况做出回复。

 

二、分别说说古代、现代、当代关于散文概念的内涵?从散文内涵、外延的发展演变中,你能发现文学文体带规律性的发展趋势和散文观念演变的关键吗?

 

三、与小说、诗歌相比,散文形象的性质特点、结构要素和语言呈现方式有哪些不同?请结合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说《故乡》、散文诗《好的故事》具体展开论述。

 

四、联系具体的写作经历(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论述散文写作如何发现、捕捉散文意象和如何组合、表达散文意象。

 

五、周末,学校的饭厅在开舞会,操场上在放电影,学校报告厅在举行“知识经济与高校改革”的学术报告,图书阅览室有人在翻阅最新期刊,宿舍里有人在电脑上发电子邮件……请发挥自己的想象,写成一篇串连式结构的散文。

 

六、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性是如何构成和表达的?

 

七、你如何理解诗歌写作中诗人表达的情感既要求具体化、个性化,又要概括化、典型化?

 

八、用你熟悉的材料,论述诗歌写作的“灵感——寻象——寻言”三阶段的具体内容和对诗歌写作初学者的启示。

 

九、从自己阅读范围内选取诗例,说明诗歌写作中锤炼新奇精美的诗句有哪些具体途径。

 

十、认真阅读刘畅园的诗歌《哲人说》,分析下列2个问题:

(一)这首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

(二)这首诗是采用什么诗歌手法来组合诗歌意象的?

 

                            哲  人 

想当年/你将红太阳拉长/围成冠,戴在头上/——你是红透了/——你是亮透了//我不行,我只能是自己/受你的照耀/看如今/你将红太阳坐在屁股底下/转手,又偷来了月亮的衣裳/——金的是你­/银的是你//我不行/,我只能是自己/受你的照耀//

哲人说:/这就是生活//        (选自《诗刊》1989年第11期)

 

十一、人们是从篇幅字数上来划分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但这4种小说文体在取材方式上有各自不同的规范,请结合具体的作品作简要的归纳。

 

十二、小说和散文都要创造接近生活的“再现型形象”,但两者之间的差别在哪里?请结合具体的作品作出分析和说明。

 

十三、小说写人的细节和情节是如何形成的?生活原型在演变成为小说人物时可以采用哪些典型化写作方法?请结合具体的小说写作事例来展开分析。

 

十四、阅读陈京松的微型小说《“衤”》(《广州文艺》1996年第1期),或者自选一篇微型小说,思考、分析下列几个问题:

(一)这篇作品的立意是什么?

(二)这篇作品的核心写人细节和情节模型的特点是什么?

(三)与上述内容相适应,作品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策略来讲述故事?

 

十五、戏剧文学最小的艺术单位是什么?设计这个最小的艺术单位时要注意哪两个基本要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