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郗志群:“荼神”陆羽

 文山书院 2015-02-01
郗志群:“荼神”陆羽
2014-12-23 国学新知

  自唐朝以后,我国各地茶肆中大多供奉一个瓷制偶人,这个偶人就是陆羽。由于陆羽对茶很有研究,而且撰写了我国第一部茶学巨著——《茶经》,所以后世尊奉他为“茶神”。

  陆羽,字鸿渐,号竟陵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他生活在唐朝中叶,确切生卒年不详,大约自玄宗开元二十一年至德宗贞元二十年(733——804)在世。

  陆羽的一生十分坎坷。三岁时,他被父母抛弃,扔在河边,幸遇竟陵县龙盖寺的智积和尚路过这里,将他抱回寺中,才免冻饿而死。智积将他抚养长大,还教他认字读书,对他十分喜爱。陆羽天资聪明,学习勤奋,进步很快。后来,智积和尚想让他学念佛经,皈依佛门,但他一心要学习孔孟之书,做一个仕途之人。在出世与入世这一问题上,师徒二人的意见有了矛盾。智积为了要挫折他的锐气,每天要他打扫寺院,清理厕所,背瓦盖房,还让他牧放三十头牛。尽管活很累,可是陆羽每天干完活后,仍然坚持阅读他所喜欢阅读的书籍。没有钱买纸笔,放牛时,他就伏在牛背上用小竹枝在上面一笔一划地练习。后来,他离开了寺院,自谋出路,跟着几个唱戏的艺人,学艺献技,四处闯荡江湖,在这期间,他还编写过唱戏的脚本。这种飘泊的生活过了几年,后因受河南太守李齐物的赏识,留他在府中,亲自教他诗书、文章。又介绍他到竟陵县火门山跟一位姓邹的老夫子学习。多年的刻苦用功,加上名师的指点,陆羽的学业因此大进,诗文都很出色。《全唐诗》中有他一首《会稽东小山》诗,描写浙江嵊县剡溪如画的景色,诗句清绝,意境深远,耐人回味,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

  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唐代时,今湖北宜昌、湖南衡山、四川彭山等地都是著名的产茶地,且所产之茶皆品列上等。长江中游及江汉一带,饮茶习惯也很普遍。陆羽是竟陵人,年轻时又到过许多地方,自然会对产茶地区茶树的栽植生长情况和茶叶的采摘、焙制技术,以及人们饮茶、嗜茶的习俗有所了解,因此对茶的研究发生了兴趣。

  肃宗至德初年(至德元年为756年),他移居浙江吴兴。吴兴也是著名的产茶之乡,早在唐以前,这里就已经以出产啄木岭茶而闻名全国。刘宋山谦之所撰《吴兴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每岁,吴兴、毗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指啄木岭)。”这一方面说明,啄木岭的茶质量很好,以至两郡太守每年都要亲临采茶宴会;另一方面也说明,早在刘宋时期,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吴兴已占很重要的位置,备受郡守重视。唐朝时,吴兴顾渚山所产的紫笋茶是奉献皇家的贡品,每年一到采茶季节,该地郡守要亲临茶场督采,役工常达数万人。陆羽长时居住在这种名茶之乡,耳濡目染,积累了更丰富的有关茶的知识。

  在吴兴时,陆羽常和颜真卿、张志和、皎然等人交往,而这些人又都是一些品茶行家,特别是皎然和尚,熟谙茶事,与陆羽交情最深,两人常聚在一起,品茗畅谈。不言而喻,和他们煮茗论道,又使陆羽增添了不少见闻。

  肃宗上元初年(上元元年为760年),陆羽隐居吴兴苕溪,自称桑苎翁,闭门著书。他曾作歌云:“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惟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表现了他不慕权贵、自甘淡泊的品格。

  陆羽一生著作甚多,仅《陆文学自传》中就列有《君臣契》三卷、《茶经》三卷、《源解》三十卷、《南北人物志》十卷等九种。其中以《茶经》一书最为后人推重。此外,他还有《茶记》一卷、《顾渚山记》二卷(其中多记茶事),可惜这两部书都已散佚,只有《茶经》流传至今。

  陆羽生活的盛唐时代,正是我国古代茶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在唐以前,由于茶树在南方的种植还不普遍,茶叶的产量有限,所以饮茶的风气只限于一般文人雅士和少数士大夫阶层。但到了唐朝,江淮以南地区茶树种植推广,茶叶的产量提高,品种增多,因而饮茶之习也由士大夫阶层扩大到平民百姓之中。这时,北方地区包括回纥等少数民族地区也逐渐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茶叶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南方茶叶的生产和南北茶叶贸易的发展。在各产茶地,每到采茶时节,茶商云集,舟车相继,争相贩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的诗句:“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诗中所说的“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就是当时一个著名的茶叶集散中心。这几句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茶叶贸易的繁荣。陆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撰写《茶经》的。

  为了撰写《茶经》,陆羽曾到各茶区进行过广采博访地调查。与陆羽同时代的诗人皇甫曾有一首《送陆鸿渐山人采茶》诗,写道:

  千峰待逋客,春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图画,不仅画出了陆羽翻山越岭、餐风饮露采摘春茶的情景,也画出了他内心的高雅与恬静。

  《茶经》的初稿,写于代宗广德二年(764),定稿完成于代宗大历十年(776),历时十二载。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十节,包括内容如下:茶的起源;采茶、制茶所使用的十五种工具;茶叶的采制方法及成品茶的八种类别;煮饮茶所用的二十五种茶具及唐代各地瓷茶具的优劣;煮茶的方法及各种水的品第;饮茶的风俗;唐以前饮茶的历史;唐代全国名茶产地及品质的高下;等等。这些内容,基本包括了与茶有关的知识的各个方面。其中所谈饮茶的功效和茶的煮法,直到今天,无论是从科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的观点,仍使我们感到非常亲切。

  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叶具有解热渴、驱凝闷、缓脑痛、明眼目、息烦劳、舒关节、荡昏寐、提神、醒酒等功效,长期饮用,可以“有力悦志”、“增益思考”。而且,茶叶还可入药治病。如说:“疗小儿无故惊厥,以苦荼(荼即茶)、葱须煮服之。”这剂药方,据现代医学检验,确实具有疗效。

  《茶经》中所记载的一套煮茶法,对用水及火候的掌握都有严格规定:“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而山水又以“乳泉”为最好;“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具体的煮茶过程是:水在一沸时,加入一点食盐调味,但不可过咸。当水二沸时,先舀出一碗水备用,然后将茶叶从沸水中心投下。至三沸时,再将备用的那碗水倒回,使沸水暂缓,以防煮茶过度,待水面出现汤花(茶汤表面上的沫)时就可以饮用了。

  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大多采用沸水冲泡茶叶的饮茶法,只有在广东、福建某些地方还保留有一种以煮为主称作“功夫茶”的饮茶习惯,多少保存了一些《茶经》中所介绍的煮茶方法。据说,用“功夫茶”方法煮出的茶,其色泽、香气、味道确实要比以沸水冲泡出的茶为佳。

  陆羽的煮茶法,在用水的选择上及火候的掌握上,要求都很高,程序也显得繁难;不过节假喜庆之时,偶尔一试,也自有不少乐趣。陆羽以他奇妙的《茶经》,由人而进入“神”的行列,毕竟不是没有道理的啊。


2014.12.23


转载自:文史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