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史话”之一百七十一:《杜甫的教子诗四首》

 杏坛归客 2015-02-02

 

 

       杜甫(712770年)是唐代大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唐朝诗人杜审言之孙。

他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很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744年,他在洛阳与诗人李白相识。曾任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不久辞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杜甫的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做了较为深刻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他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他写的诗现存一千四百首。另有散文和赋二十余篇。著作有《杜少陵集》,也称《杜工部集》。

 

一、《遗兴》

 

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倘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这首诗在在儿子小时候所作。赞扬儿子聪慧,表达了舔犊深情和对动荡不安社会现实的忧虑。

 

二、《宗武生日》

 

小子何时见,  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  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  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  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  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  涓滴就徐倾。

 

    这首诗是诗人于大历元年,即766年九月写的。这时,他已经五十五岁,而且是重病在身。但他仍不忘教育儿子。

诗中说,小儿子是何时出生的呢?记得那是在十三年前,天高气爽的九月的今天。自我在长安写了有关儿子的诗,宗武这个名字就已经随我的名字在一起了。诗是咱家的传家世业,世上广为传颂。因此,你应当好好熟读《文选》,真正精通它内含的道理,这样才会有利于写诗作文。千万可不要像老莱子那样,只会身穿五彩衣作儿戏来欢娱双亲。我在老病之年,给你设酒宴过十三岁的生日,身子歪斜着都难以坐稳。但为了庆贺儿子的生日,我还要把美酒一盅盅地慢慢地欢饮下去呢!

诗人借给儿子过生日的机会,教育儿子一定要继承、发扬杜家学风,刻苦好学,立志成材,从而以此为孝。人在身患重病的时侯,还要为儿子庆祝生日,更表达出诗人望子成材的殷切心情。

           

三、《元日示宗武》

 

汝啼吾手战,  吾笑汝身长。

处处逢正月,  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  衰病只藜床。

训谕青衿子,  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  献寿更称觞。

不见江东弟,  高歌泪数行。

 

在离乱逃亡生活之中,杜甫的儿女们也备受艰辛,他甚为内疚。作者在成都,以后在夔州(今四川省奉节),生活虽较为安定,但国乱家贫,兄弟离散,时时都在牵动着他的心。而在子女身上,也表现出种种复杂的感情。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即768年,杜甫一家正住在夔州。在一年开始的时侯,他看到自己的儿子已经长大,亦可进行教育了,他的内心是高兴的。但又感到时事艰难,自己年衰多病,白首无成,内心又充满悲哀。这首诗就是写他这种又喜又悲的心情的。

诗中说,儿子啊,你看到我的手颤抖而伤心,我却看到你长大了而高兴。到哪里都会遇到正月,而现在我们却在离家乡很远的地方。现在我遭遇不幸,生活不安定,但还有柏酒可饮。我已年老病多,生活无依无靠。现在,应当是可以对你进行培养教育的时侯了,而我却是年纪老,而功业无成,实在是感到惭愧。我的手已经颤抖得握不住笔,你却是已经长大,懂得孝敬父母,这使我很高兴。想到我多年流落这长江下游的兄弟,我不禁感到非常悲伤。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处在那种飘零生活境遇中的复杂心情。即或是生活不安定,作者还想到培养教育子女的责任。家庭教育虽不能正常进行,但作者在诗表达出来的愿望,对他的儿子仍旧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和教育。

 

四、《又示宗武》

 

觅句新知律,  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  莫羡紫罗囊。

暇日从时饮,  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  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  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  达者得升堂。

 

这首诗与《元日示宗武》诗作于同时,即大历三年,即768年正月初一。

诗中说,宗武你读了许多经书,已经懂得了写诗格律,并学着写诗,看到这些,我很高兴。不过,开始学习古诗,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要羡慕贵族去追求玩乐享受,以免丧失志向。平时不要饮酒,在过年时可以随从我欢饮几杯,到明年你就可以长得同我一样高了。现在,你好像是喜爱读书作文了,但还应该继续努力,饱学经学儒术。孔子十五岁就立志于学习,后来成了圣贤,他的学生竟有三千之多!曾参、子游、子夏,都是孔子的好学生。他们都勤奋好学,通晓经术事理,在学业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诗人鼓励儿子要早立志,刻苦努力读书学习。并给儿子指出学习的榜样,希望儿子在学业和品德上都能取得很大的成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