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在中国,目前站在艺术最前沿的艺术家们,都倾向于表现宏大叙事的题材,既便是加入个人元素,也旨在表现整个社会的巨变与批判性的现实状态。像唐雯这样长期致力于传统人物肖像画的艺术家不多了。这样的执着一方面造成他的局限,另一方面却也成为他的风格,他与整个当代艺术圈脱节之处也正是他的艺术自有其价值体系之处。最重要的是唐雯在红尘滚滚的名利场旁边,难得地保持着一颗艺术的赤子之心。这与他为人低调、朴实超然的性格有关。
不记得有多少次深夜了,在我开白夜的那些时候,尤其是那些生意清淡,准备提前打烊的时候,透过白夜的落地玻璃窗,我会看见唐雯从沙子堰东巷处,快步疾走向白夜。我知道,这是从小酒馆到白夜的两点一线,也是他今夜喝酒转台的最后一站。十年如一日,与他的绘画一样,他执着于某种东西时,不求变化,遵循规律。这个世界上有两类艺术家:标新立异,无畏不羁的艺术家让我们为他的作品激动,并且让我们灵魂顿悟;而关注平凡日常周遭事物的艺术家,让我们对现实有一种新的认识和新的视角,并让我们的心灵纯净和安宁。唐雯在艺术语言上并不追求创新,而是以自己的视觉体验为依据,力图让画面作到微妙精细。作为四川美院绘画系七八级毕业生,他有着与他的同届同学一样扎实稳重的写实基础,固守这样的基础,使得他的创作变成工作的一部分。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随时在灵感高峰上跳跃,更多的时候艺术家的创作落实在每一笔触上;就像小说家一样(尤其是油画家),依靠每一天的“码字”,画家则“码笔”,循序渐进地把自己的情绪、体验、觉悟、心血、概念一笔一笔地放进画布中,坚韧而颇具规模,这就是唐雯这几年所作的事,因此而有了眼前这个社会群像式的展览。从毕业到现在,据说这是唐雯举办的第一个个展。我有幸为一个老朋友的首展,写下关于朋友的文字,甚为幸焉。
唐雯部分作品:
集体群像:(左起:王承云,刘敏,徐丹,罗发辉,何多苓,曾妮,王龙生,罗敏,郭燕,邱光平,廉学铭,何工,付曦,东方腾弘,林海容,朱可染,朱成,廖海瑛,张蕾,华堤,郑越,曾朴,吴江涛,何千里,大猫,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