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园画家米勒|把一生都献给大地

 书画雅苑 2016-11-27

让·弗朗索瓦·米勒(1814-1875年)

19世纪法国杰出现实主义画家

以乡村风俗画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国画坛闻名

是法国最伟大的田园画家。

我首先是农民,然后才是艺术家!

米勒出生在诺曼底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很小时就和父母一道参加田间劳作。由于家庭的贫困,他只能干完农活回到家,再将白天看到的东西在墙壁上画下来。

《雏菊》

23岁时,米勒到巴黎师从于画家德拉罗什,画室里的同学都瞧不起他,说他是“土气的山里人”。老师也看不惯米勒,常斥责他:“你似乎全知道,但又全不知道。”面对巴黎的花花世界,米勒的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他魁梧的身材,满脸的大胡子,补满补丁的衣服,时刻凸显出他地地道道的农民身份。他不像是一个艺术家,更像是一个到巴黎混日子的马车夫。

米勒自画像》素描

米勒在巴黎生活了十一年,亲历了城市生活的贫困,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战争的残酷。为了生存,他用素描去换鞋子穿,用油画去换床睡觉,还曾为接生婆画招牌去换点钱,为了迎合资产者的感官刺激,米勒还画过庸俗低级的裸女。

《巴比松的春天》

这样的生活让他很是苦恼,他更向往回到人情淳朴的乡村,他曾说:“无论何时,我首先是农民,然后才是艺术家!”1849年,他离开巴黎,决定终生定居于巴比松乡村,从而开始了他伟大的农村系列画创作,也造就了他辉煌的艺术人生。

把一生都献给大地

巴比松的乡村生活,给予米勒无限的创作灵感。虽然生活贫困,有时没有钱买颜料,米勒只能自己制造木炭条作画,他需要白天下地务农,晚上回家才能画画,但是这里温暖的阳光,广阔的田野,淳朴的人情都让米勒感受到了农民生活的人性美。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这才是他要创作的艺术... ...

米勒的农民画家身份,使得他的作品充满草根情怀。他的每一幅画都是从耕耘着、劳动着、生活着的法国农民的真实生活中来的。既展示生活的美好,也直面生活的残酷,让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

播种者

米勒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苍凉的麦田里,播种者阔步挥臂,撒播着希望的种子。飞鸟在空中盘旋,寻觅食物,掠夺播下的种子——正是一幅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壮丽图景。作家雨果从这幅画中看到对人民创造力量的赞美,因而予以充分的肯定。文艺评论家戈蒂叶说这个形象是用播下种子的土地的泥土画成的,太真实了。

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米勒相继创作了《拾穗者》 、《晚钟》 、《牧羊女》和《喂食》等名作。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残酷,也感受到这些朴实的劳动者灵魂深处的高贵和坚忍。

《拾穗者》

这是米勒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三个农妇为了补充家中的食物,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田野里遗落麦穗的动作定格,折射着生活的酸楚,也透着一种安静而又庄重的美。

《晚钟》

随着钟声的敲响,一对夫妇放下手中的活计,以感恩的心在傍晚的微风中悄然伫立,以虔诚的祈祷结束一天的劳作。他们虽然卑微,却不失尊严。列夫·托尔斯泰评价这幅画:“透露了基督徒对上帝和邻人的恩爱之情”。

《牧羊女》

贫瘠的土地上,一个披着旧毛毡孤独地与羊群为伴的牧羊女,微躬的身影与专注的神情,宛如祷告般的虔诚,让人看到她内心世界的纯净与美好。

《喂食》

《喂食》里三个孩子坐在门槛上,母亲坐在小凳上身体前倾着用小勺给孩子们喂着饭。这里有农家生活的温馨,有母亲的温柔,更有父亲的勤勉。

《扶锄的男子》

《干草堆之秋》

《暮色中赶羊归来的牧羊人》

《收获土豆》

E n d

1875年,61岁的米勒因肺結核逝於巴比松。在这个里,米勒用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画下巴比松不紧不慢的每一个四季,记录下广大农民辛勤劳动的每一个场景。他的画歌颂了平凡朴实的劳动者,用宁静温和的画面,对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予以无声的反抗。他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

罗曼·罗兰在所著的《米勒传》指出:

“灵感家米勒,这位将全部精神灌注于

永恒的意义胜过刹那的古典大师,

从来就没有一位画家像他这般,

将万物所归的大地

给予如此雄壮又伟大的感觉与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