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液经》《医学起源》五味五脏病用药式_金墨中医的博客(流响疏桐

 zhaorenwu 2015-02-03
《汤液经》《医学起源》五味五脏病用药式
㈠药用部位法:上焦用根,中焦用身,下焦用梢。
㈡药味相合用于误药、寒热虚实错杂之证:
1. 辛苦除痞,如泻心汤。
2. 咸辛除滞(积),如大黄附子汤、《千金》温脾汤。
3. 甘咸除燥,如调胃承气汤、胶艾汤。
4. 酸甘除逆,如乌梅丸、五味子甘草合用等方、薤白白酒诸方。
5. 酸苦除烦,如栀子豉汤。
㈢《汤液经法》五行体用补泻:
木行,用味为辛,体味为酸,辛酸化甘。
火行,用味为咸,体味为苦,咸苦化酸。
土行,用味为甘,体味为辛,甘辛化苦。
金行,用味为酸,体味为咸,酸咸化辛。
水行,用味为苦,体味为甘,苦甘化咸。
㈣五行制方生克法:
肝木酸,春生之道也,失其常则病矣。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辛,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心火苦,夏长之道也,失其常则病矣。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脾土甘,中央化成之道也,失其常则病矣。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肺金辛,秋收之道也,失其常则病矣。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辛润之,以苦下之。
肾水咸,冬藏之道也,失其常则病矣。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辛散之,以苦坚之。
㈤脏气法时补泻法:
肝德在散,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补之,细辛。以酸泻之,白芍。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
心德在软,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芒硝。以咸补之,泽泻。以甘泻之,黄芪、甘草、人参。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
脾德在缓,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草。以甘补之,人参。以苦泻之,黄连。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
肺德在收,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以酸补之,五味子。以辛泻之,桑白皮。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黄芩。
肾德在坚,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知母。以苦补之,黄柏。以咸泻之,泽泻。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黄柏、知母。
㈥制方法:
气 清阳发腠理(附子),清之清者也;清阳实四肢(茯苓),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