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史话”之二百零九: 《宰相夫人也要下厨房》

 杏坛归客 2015-02-05

 

陈省华其人

 

陈省华(939—1006年)字善则,北宋阆州阆中人。 祖陈翔为蜀新井令。为蜀西水县尉,后为宋陇城主簿,再迁栎阳令。官至左谏议大夫。卒赠太子少师、秦国公。

陈省华才智过人,办事精干而又认真。他做栎阳令时,就敢于与地方豪强作对。由于历史的原因,那里的豪强恶霸势力很大,官府也奈何他不得,他们壅塞沟渠,下游的人得不到水,没法进行农业生产。陈省华一到,下令尽去壅遏,水利均及,民皆赖之。

陈省华到苏州作知府,一去就遇大水,淹没了很多良田,到处是逃荒的灾民。他组织人力,收埋死者,赈济灾民,安置流民数千家。取得太宗的“诏书褒美”。

他权知京府时政事纷繁,为了集中时间办公,他上奏皇帝请禁宾友相过"。因陈省华为政认真多劳,病时,宋真宗“手诏存问,亲阅方药赐之”。

陈省华在水利的成就也被当时的人们称道。黄河是有名的地上悬河,经常决口为害。北宋是历史上黄河缺堤改道频繁的时期,形成几股河道入海。陈省华临难受职,他率军民苦战奋斗,终于使黄河回归旧道。太宗从治河中看出他有理财的本领,马上任命他作受黄河为害的京东路的转运使。陈省华重经济、兴水利的思想作风,应该在陈氏“水利世家”上加一个“经济世家”的头衔。

陈省华教子严而有方。从古到今,官贵之子多"玩世不恭"和纨绔无用。但是陈省华的三个儿子中,两个状元,一个进士,两个拜相,一个为将,这不能不说他教子有方。

据说他的家规极严,有宾客来访陈省华,已经十分显贵了的儿子也只能站立左右,弄得来客都很为难。《宋史》说:“宾客至,尧叟兄弟侍立省华侧,客不自安,多引去。”

陈省华妻冯老夫人也是以节俭为本,不许诸子奢侈浪费。就是已任高官归来的儿子,有不对的地方,她都还要施以杖击,今南部金鱼桥就是冯太夫人杖击三子尧咨的地方。

陈省华终年六十八岁,特赠太子太师,加封秦国公。 妻冯氏,封燕国夫人,寿满一百零八岁。

 

宰相夫人也要下厨房

  

这一家父子全是显贵,社会地位很高,所得俸禄也不少。可陈省华却让妻子每天带着儿媳妇亲自下厨房做饭。

他说:“官职越高,就越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呀!”

大儿子陈尧叟的妻子出身名门,是当朝工部尚书马亮的女儿。在家里,很受娇宠,从小到大从未下厨房做过饭。出嫁以后,却要跟婆婆一起下厨房做饭。虽然她很不习惯,可公公这样吩咐了,也不得不去。

过了没多久,她实在是不想干了。一天晚上,对丈夫说:

“你是当朝宰相,我是宰相夫人,还要天天下厨房,真烦死人了。你去跟父亲说说,就免了我下厨房吧。嗯?”

陈尧叟摇摇头说:

“我父亲对家人向来是要求非常严格,是说一不二的。甭看我在外是宰相,在家对夫妻我也得言听计从。我可不敢去说。”

第二天,陈尧叟的妻子便找个借口回娘家去了。一进家门,便一头扑在母亲怀里,委屈地大哭起来。

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连忙问道:

“女儿,这是怎么啦?谁欺负你了,给母亲说。”

女儿向爹娘哭诉了公公让她天天下厨房的事,并要挟说,再要让她下厨房,就永远不回陈家了。

父亲马亮一听,皱起了眉头。心想:这陈家怎么能这样呢?看女儿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父亲也心疼了。对女儿说:

“好吧,我找亲家说说,以后不让你下厨房了。”听到父亲的话,女儿不哭了。

有一天在上朝的路上,马亮恰好遇上了陈省华,俩人下车并肩而行。

马亮客气地说:

“亲家,我女儿从小就娇生惯养,在家里从来可没有下过厨房,她不会做饭。今后,你别让她一个人天天下厨房给你们全家人做饭了。”

陈省华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这好像是说我们陈家虐待他女儿了。

陈省华按奈住激动的情绪,强做平静地说:

“我可没有让她一个人做全家人的饭呀。你的女儿,每天只是跟着我那笨拙的妻子在厨房里打打下手罢了。她年纪轻轻的,连下手也不会打,难道每天要她婆婆一个人做全家人的饭吗?”

马亮听说每天主持做饭的是陈省华的妻子--女儿的婆婆,他很感动,同时也觉得很惭愧。便诚恳地对陈省华说:

“亲家,实在对不住,我不了解情况。你做得对,我的小女儿就烦你多多管教吧。明天我就让她回去。”

不仅公公这样坚持,自己的父亲也赞成,女儿只好跟婆婆下厨房做饭,她再也不抱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