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小便不通病

 学中医书馆 2015-02-06

【1】某,先腹疼数日,遂至小便不利,少腹胀满如鼓,今已半月。屡服通利之药,小便通利不爽,少腹胀满益甚。诊脉弦紧,舌苔白腻,饮食少纳,身无寒热,大便频泄,粘腻如痰。此中阳不足,水湿泛溢,膀胱气化无权;法当温土,以御水寒,通阳以化湿浊。用干姜、肉桂、茯苓、泽泻、茅术、木香、茴香、牛膝、乌药。(录自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王旭高医案)。

【2】某秋翁患淋沥,医云湿热下注,方有生地八钱,畏未敢服,因自服五苓,去桂加制军之方,小溲点滴不通,至晚胀急愈甚,坐立不安。诊其脉,尺大寸小,濡涩不调。用胆草、苓皮、猪苓、车前、苡、石斛、黄柏、生草,佐以桂枝、防风、羌活、柴胡、杏仁、陈皮,以姜皮、枇芭叶为引。至朝秋翁乘兴自来,小便通调,淋沥已止。后以渗湿达木之方,调理而安。

注:一般淋沥癃闭之证,举世皆用利湿之法,而不思达木(不解除肝病);其知利湿之品,其性趋下,有愈利而风愈闭者。经云:肾司二便,其职在肝。若不达其风木之郁、脾气之陷,下窍焉得通调,湿火何能两解呼?故余用渗湿之品,而佐柴胡、桂枝以达木;下陷已结之火,用龙胆草、黄柏、生甘草梢等,以清之;再得杏仁、陈皮利其肺胃升降之气,有不霍然而愈者呼。(录子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吴东阳医话)。

【概说】小便不通,其病变虽在膀胱,但小便出于气化,而决定在于三焦。

如上焦之气不化,则肺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即所谓上窍闭而下窍亦塞;因此有用吐法的,也有清法的,使肺气通调通畅,则小便自利。

如中焦之气不化,即所谓脾病,则九窍不通,小便不利,便是其中之一;因此有用分利法、补中法,使清浊分,而升降利,则小便亦通。

如下焦之气不化,其因有二:1为火衰不能化水,是无阳则阴无以化;2为肾与膀胱俱热,是无阴则阳无以化。所以在治疗上,前者宜温补元阳,后者宜坚阴化气;阴阳恢复,气化得行,则小便自通。

此外,尚有血瘀、气滞,亦能引起小便不通;法当祛瘀理气,气行血畅,小便自能通调舒畅。

医籍名言:“肺气不通,则诸气不通利”。“肺为气主,又为水上之源,气化之权,肺实主也。”“金燥不能生水,痰火咳嗽,小便不通。”

“肾司二便,其职在肝,若不达其风木之郁,脾气之陷,下窍焉得通调。”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宜补中益气汤,姜枣引,此治在中气而不在肺气也。”

【证治】小便涓滴不通,诸药不效,或服药即时吐出,或服攻下药不利,宜用宣上法,以木通、老葱煎汤服,顷时探吐,再服再吐,以尿通为度。

若肺经有热,渴而小便闭,宜清肺热,用黄芩清肺饮。

若肺燥不能生水,气化不及州都,脉右寸独数大,小便点滴而下者,宜清肺而滋化源,生脉散去无味子,加大剂紫苑治之。

如胃中湿热不化,渴而小便不利,宜用分利法,用四苓散。若气虚伤湿,渴而小便不利者,宜用益气分利,用春泽汤。

若气虚下陷,升降不通,而小便不利者,用升举法,用补中益气汤或加木通、车前,升清以降浊。(木通苦寒,入小肠、心、膀胱经、利尿通经下乳)。

如热在下焦而不渴,小便涩痛,肚腹肿胀,当以坚阴化气法,用滋肾丸。

如下元虚,水不能行,以致小便不通者,宜补肾阳,用金匮肾气丸。

若小便不通,腹下疼痛闷难忍,如复碗者,为实。必须辨其在气在血;如在气分则口渴,在血分则不渴。如气壅于下者,宜理气化滞,用六磨汤;如血瘀于下者,宜破血逐瘀,用代抵挡丸。

如小便不通外治法:1用独囊蒜头一枚,栀子三枚,盐少许,捣烂,摊纸贴脐上,良久即通;若未通,涂阴囊上,立效。2或用食盐半厅,炒热,布包熨之。3又法用活田螺一个,连壳捣为泥,入麝香末(研细)少许,置脐上,以蛤蜊合之,外扎以帛bo.。

【附方】

1黄芩清肺饮(证治准绳方):黄芩一钱,栀子三枚,炒焦。清水煎,热服探吐之。不应加香豉一撮。

2生脉散,去五味子,加大剂紫苑,清肺利小便。

3四苓散,治胃中湿热不化,小便不利。

4春泽汤,(即五苓散加人参,证治准绳方)。用茯苓三钱,白术、猪苓、泽泻各二钱,人参、桂枝个一钱半,水煎服。

5滋肾丸(李东垣方)黄柏、知母各二两,肉桂二钱,为末,水泛丸。每服三钱,开水送下。

6六磨汤(证治准绳方)用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壳、人参,各等分,热汤磨服。

注:资料来源《简明中医内科学》南京中医学院内科教研组  编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