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一般淋沥癃闭之证,举世皆用利湿之法,而不思达木(不解除肝病);其知利湿之品,其性趋下,有愈利而风愈闭者。经云:肾司二便,其职在肝。若不达其风木之郁、脾气之陷,下窍焉得通调,湿火何能两解呼?故余用渗湿之品,而佐柴胡、桂枝以达木;下陷已结之火,用龙胆草、黄柏、生甘草梢等,以清之;再得杏仁、陈皮利其肺胃升降之气,有不霍然而愈者呼。(录子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吴东阳医话)。 医籍名言:“肺气不通,则诸气不通利”。“肺为气主,又为水上之源,气化之权,肺实主也。”“金燥不能生水,痰火咳嗽,小便不通。” “肾司二便,其职在肝,若不达其风木之郁,脾气之陷,下窍焉得通调。”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宜补中益气汤,姜枣引,此治在中气而不在肺气也。” 【证治】小便涓滴不通,诸药不效,或服药即时吐出,或服攻下药不利,宜用宣上法,以木通、老葱煎汤服,顷时探吐,再服再吐,以尿通为度。 若肺经有热,渴而小便闭,宜清肺热,用黄芩清肺饮。 若肺燥不能生水,气化不及州都,脉右寸独数大,小便点滴而下者,宜清肺而滋化源,生脉散去无味子,加大剂紫苑治之。 如胃中湿热不化,渴而小便不利,宜用分利法,用四苓散。若气虚伤湿,渴而小便不利者,宜用益气分利,用春泽汤。 若气虚下陷,升降不通,而小便不利者,用升举法,用补中益气汤或加木通、车前,升清以降浊。(木通苦寒,入小肠、心、膀胱经、利尿通经下乳)。 如热在下焦而不渴,小便涩痛,肚腹肿胀,当以坚阴化气法,用滋肾丸。 如下元虚,水不能行,以致小便不通者,宜补肾阳,用金匮肾气丸。 若小便不通,腹下疼痛闷难忍,如复碗者,为实。必须辨其在气在血;如在气分则口渴,在血分则不渴。如气壅于下者,宜理气化滞,用六磨汤;如血瘀于下者,宜破血逐瘀,用代抵挡丸。 如小便不通外治法:1用独囊蒜头一枚,栀子三枚,盐少许,捣烂,摊纸贴脐上,良久即通;若未通,涂阴囊上,立效。2或用食盐半厅,炒热,布包熨之。3又法用活田螺一个,连壳捣为泥,入麝香末(研细)少许,置脐上,以蛤蜊合之,外扎以帛。 注:资料来源《简明中医内科学》南京中医学院内科教研组 编著 脉诊辩证开方活动专题 脉诊辩证开方是一个合格中医人必须具备的技能,而脉诊学习多数人找不到好的方法,因此举办“脉诊辩证开方特训班视频普及活动”,视频为老中医脉诊班内部录制,每一遍听课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联系二维码:
版权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