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曙韵浅话东瀛茶陶

 爱怜儿 2015-02-07

茶人李曙韵与陶艺的渊源颇深。成长于新加坡的她,在高中时便在陶坊中学习、兼工。到了大学,身处台湾的她经常游走于各个窑址之间,去观窑、淘物、研习、聆听??20世纪90年代,李曙韵开始关注日本陶艺,通过走访窑址、新兴艺廊,结识日本陶艺师、茶人等,她发现当代日本陶艺的风格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而是渐渐从经典的日系陶艺根脉中抽出了新芽。这份新鲜令李曙韵感到惊喜,她将日本陶艺作品带回自己的茶室,让大家有机会去一探日本陶艺历史、现状,并反观其与中国大陆、台湾陶艺的差异。

虔诚的生活之陶

接触日本陶艺愈多,李曙韵愈是发现“矫饰”二字很少会出现在那些陶艺作品中,这一点与中国大陆、台湾的状况不同。李曙韵说:“中国当代制瓷者多,制陶者少。本来就稀有的陶艺作品,多被当作艺术品来创作,也很少能跳脱出古风,与当下的生活并不相宜。我们可以推想一下,在古代,大多数陶器都是人们的生活常物,是很接地气的物品。但现代高压的社会环境,会让许多人一味地追求陶艺的仿古效果和经济价值,忽视了陶器最重要的本质。而当我接触到日本陶艺,它一下子就打动了我的心。

日本陶艺贴近生活、贴近情感,呈现出一种轻松的状态,它将‘物’的概念还原,真实自然。”在李曙韵看来,人与生活、生活与陶器、陶器与制陶者之间,应是知己知彼的。她发现日本制陶者正是这样,他们十分注重生活方式,几乎都善茶道、通花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日本的茶陶会如此实用、适用、亲近人之本性。初到日本,李曙韵结识了 “季の云” 艺廊的中村先生,中村先生与当地的许多陶艺家都有往来,在他的引荐下,一件件日本陶器、一位位日本陶人相继走进了李曙韵的视野。“当时令我感触最深的,是那些陶艺家的状态。比如安藤雅信,他既是一位陶艺家,也是一位茶人,在他的百草艺廊中,你能感受到他汲取多重文化,放眼国际视野的融会贯通,也能寻到他秉承传统,潜心陶艺的一丝不苟。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国度中,日本陶艺家或许没有宽大的工作室、没有众多助手,但他们对待陶艺和生活的态度,确是极为虔诚的。”


与茗相知的茶陶

身为茶人,李曙韵深谙茶道,也明晰日本茶饮陶器的特点。从历史的角度上讲,与中国明朝并行的日本室町时代,是日本茶陶形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日本茶界一直崇尚“唐物”,也就是源于中国的陶瓷。室町时代的到来,让日本的茶文化逐渐脱离了中国之影。在当时,朝野内外均倡导“和汉兼带”,不再以“唐”之态为标尺,以致催生出日本独有的和风茶文化。室町时代著名的茶人千利休,就曾把属于朝韩地域的民间食器陶碗转化为精致的日式茶碗,并用独到的审美眼光为那个时代呈现了无数茶陶佳品;同时,在千利休的发掘培养下,出自千家十职的乐烧先辈长次郎,也为日本茶陶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曙韵介绍说,回望历史,反观当代,你会发现日本茶陶有几个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都体现在“人”上:一是制陶人皆通陶技、雕塑、美学等陶艺要素,少有半路出家或无艺术经验者从事陶艺;二是制陶人皆会饮茶、习茶,因而茶陶作品兼具实用性、审美与文化积淀;三是制陶人的生活态度皆有草庵禅味。这些特点,在后来也成为李曙韵挑选日本茶陶的标准。“选茶陶时,我尤为注重陶艺家的工作状态,每每到日本,总会不惜辗转去探访陶艺家的工作室。我记得一次从京都出发,先是坐了五个小时的火车,又转乘三个小时的小火车,最终抵达一个小镇。我要寻找的陶艺家,多在这些偏远的村镇中。他们过着真正清淡、心无旁骛的日子,专心于自己的创作。”李曙韵说着,举起一个茶盏,“你看,器如其人。选择时,除了找到气韵相投的作品,我还会进行严格的茶汤测试。通常会取一盏杯,看它盛茶的色、味体现得如何;或执一把壶,看其内外的釉质是否符合茶饮要求等。这些因素都让茶陶回归到它最本真的属性—承载生活。”

文化交流之陶

从生活方式上看,中国台湾与日本有着相似之处,环海之岛,渔业为盛,茶饮食色皆相通。虽然台湾的茶艺从源头上来讲承属中国大陆,但日式茶风、陶风在生活中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在台湾,有着百年窑史的莺歌之地,就曾深受大巧若拙的和风审美的启发。这种风格与传统的中国陶瓷有着很大区别,尤其与官窑的精工细作、华丽无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2007年,李曙韵第一次将日本陶艺作品引入台湾。当时的台湾鲜有这样的风格,干净、简约、色泽浅白,有着鲜明的和风之影,也带着些北欧情愫,以及中国宋瓷、韩国李朝白瓷的雅韵。这与以往台湾所崇尚的“以玄为贵”的黑色陶器有着霄壤之别。面对强烈的差异化,李曙韵显得很淡然,她相信自己的“轻盈美学”一定会为台湾陶艺注入新的活力,引导陶艺师为个人创作找到出口。随着“轻盈的白”逐渐渗透至“浓郁的黑”,不久后,一场名为“六月白”的纯白陶艺展在圈子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它的出现,实现了李曙韵传导日式制陶文化的愿景,也悄然成就了台湾当代陶艺师陈正川的“浅调”陶风。

眼下,李曙韵又把日本陶物带到北京,在她的茶家十职里,几乎每月都会迎来日本陶艺师的作品展。从中尾郁夫,到大村剛,再到三笘修,村上躍、小泽章子,以及将来的安藤雅信等。他们的作品都统一在温润自然的泥土色调中,平静而悠然。正如李曙韵所言:“日本的茶陶均来自生活,而当你对待生活的态度释然、豁达,你饮茶、用陶的状态即会自然而礼谦,无谓刻意与拘谨。”面对身边茶友们对日本陶器的认可与追捧,李曙韵更加坚信这些“彼岸”之陶会成为一扇文化交流的“门”。她记起四年前在大阪的一次观展经历。那是日本著名时尚设计师三宅一生为他所推崇的维也纳陶艺家所做的回顾展。在20世纪,这位名叫LUCIE RIE的女陶艺家,用其纤薄、简约、略带金属感的陶艺调子深深影响了整个世界。不仅是陶艺,李曙韵甚至发现,就连三宅一生的时装创作都有受到LUCIE RIE的启发。而李曙韵正在努力做的,亦如这种文化与思维间的碰撞交流,她相信日本陶艺会是茶人们生活启示录中的一个篇章,也会是陶人们创作灵感中的一道光束。

【身边的香人】

1、“香人”系列,寻找身边的香人,玩香、制香,传扬香文化。征集最美香的使者线索,欢迎自荐和推荐。

2、投稿及咨询微信:dulianti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