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美之路】与众略有不同——鲁美具象写实雕塑特点之一【中国雕塑学会】

 爱怜儿 2015-02-07

霍波洋:与众略有不同——鲁美具象写实雕塑特点之一

一、从《夏露德女士像》说起
在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仓库”的玻璃橱窗中,存放着郑惠南先生的雕塑作品《夏露德女士像》,满是灰尘、无人提及、渐渐地被人们所忘记,在今天很多老作品大红大紫、价格攀升的对照下,“夏露德女士”显得格外冷清与寂寞。
1956年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年轻教师郑惠南先生和李克勤女士,受学院派遣赴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进修,他们回国后所带来的理性、概括、冷静、注重主体意识表达的教学方式,对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学与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理性的形体语言塑造风格潜在影响我们至今。郑惠南先生在民主德国学习期间完成的习作《夏露德女生像》,成为影响鲁美几代人学习的范本。
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以写实技术为主的革命现实主义雕塑方式成为新中国美术教育的主体,鲁迅美术学院也同全国其他美术学院一样派教师前往前苏联学习现实主义教学方法;派教师参加由文化部主办、前苏联雕塑家克林杜霍夫主持的雕塑训练班,把现实主义创作与教学方式引入学院雕塑专业的教学,这一点全国基本相同。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前苏联以写实技术为主的革命现实主义雕塑方式一统天下,而对于同处社会主义国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同时期美术教育对我国雕塑教学及创作的影响人们很少提及。虽然民主德国的雕塑方式在当时的全国教学体系中并非主流,但它也是一种有别于前苏联美术教育的艺术思维方式。虽然德国雕塑在中国不像德国版画家柯罗惠支那样鲜为人知,但在当时中国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艺术封闭、排斥的前提下,在鲁美雕塑系郑惠南先生和李克勤女士所带回的民主德国具象写实雕塑方式也是一股新鲜血液,满足一部分人的审美需求,很多学生喜欢,是对于前苏联以写实技术为主的革命现实主义雕塑方式的一种补充。
在我们回顾中国百年雕塑历史的今天,尤其是梳理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的历史,民主德国的雕塑方式对于我们的影响不应该被人们忘却,他毕竟为我们植入另一种血脉,也许是鲁美雕塑与其他兄弟美术学院略显不同的原因之一。

二、从历史上看鲁美雕塑的三个特点
如果把《夏露德女生像》看做是鲁美雕塑的源头之一,可以从鲁美雕塑的历史发展中寻找出许多他影响下的足迹,其理性、概括、冷静、注重主体意识表达的审美方式和塑造技术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历史上很多优秀作品的审美相一致,也与今天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具象写实基础课教学要求相一致。是巧合还是沿承,是潜移默化还是必然。让我们从今天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具象写实教学的三个特点反观历史:一、整体观察;二、形体结构;三、主体意图。也许这三个特点同样适用于所有美术学院的雕塑作品;但是这三个特点能够在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师生几代人的作品中得以传承,并以一个共性的面貌呈现在一个群体中,使之成为一个艺术审美现象和一种具象写实技术,并形成风格区别于其他美术学院的具象写实雕塑。
1、整体观察
1977年恢复高考后,学院的师生对于素描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展开激烈的讨论,讨论的焦点是在素描过程中是从整体—局部—整体;还是自始至终至在素描过程中保持整体;最后整体贯穿于始终的观点成为主导。虽然整体的观察是学习艺术的基本规律,但是鲁迅美术学院更加重视对于整体的观察与选择。就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而论,鲁美向来是重视整体关系的塑造,相对于其他美术学院缺乏对于细节的刻画的深入性。在鲁美教学中无论是素描还是泥塑,整体的观念从始至终贯穿具象写实课程,把握整体的能力成为评价具象写实基本功的主要标准,培养学生整体的思维方式成为首要任务,对于造型中把握整体能力,成为了鲁美的一种专业素质评判标准,正确地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成为培养学生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2、形体结构
鲁美的雕塑对于“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问题,一向青睐“形体结构”,在写实基础课中注重形体的塑造。认为形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在具象写实基础中的形体特指人体中“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构成的形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对于形体结构的学习是对于解剖解构的提高和概括,在“解剖结构”和“形体解构”的问题中注重“形体结构”也是相对于对整体的注重。
教学思想在特定的年代主导创作思想,习作的成功往往转化成创作上的成就,鲁美在教学上对于形体的重视,使师生在创作风格上同样重视形体的塑造,在整体控制下的形体表现,成为一种专业素质。
3、主体意图
具象写实是个大的概念,中国雕塑的百年历史,也是一个具象雕塑的发展史,在具象写实作品中注入作者的主观意图,也是一个泛泛的概念。然而鲁美在具象雕塑发展的历史上,更为强调对于主体意图的重视,强调从对于具象的具体事物的思维,到从具体事物中抽离精神因素的思维方式过程,形成以主观意识为主,以自然对象为媒介的制作状态。这个阶段的主观意识:是客观对象的诱导和自身对客观对象的感受,以及修养、素质、审美观的总和。在教学中强化自我意识,重视艺术修养和个性的培养,使学生脱离自然对象的束缚,更自由的用自己的意念去表现自然,更多的抽离了对象中能表现本质精神的因素,在作业制作过程中不断的努力使形体和他们所要表现的精神相统一,使主观意图物化。
另外1999年开始在教学中融入西方现代主义的相关内容,使抽象与具像在雕塑系传统教学内容中产生了一次碰撞与融合。具象与抽象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具象与抽象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往往在具象作品中包含着抽象的因素。具象作品中有很多作者的主观意图,往往是通过抽象的意念或符号传达给欣赏者。在抽象作品中存在着具象的意识,抽象作品的来源、符号和形式脱离不开人们长期以来对于具体物象的分析和具象物象对于人们意识的影响。
强调在表现客观对象的同时,注重抽象理念的学习和表现,注重来源客观对象的主观意图的运用。

三、看图说事

例一:《夏露德女士像》郑惠南 石膏 30cm 1956 系藏
郑惠南先生1956年在民主德国学习期间的习作。作品突出的三个特点:一、强烈的整体感,细节融合到整体之中;二、以形体结构为主,细节归纳到整体的方型之中;三、主体意图表现充分,在写生的同时,注重来源客观对象的主观意图的运用。

例二:《贝多芬》李克勤 石膏 30cm 1956 遗失
李克勤女士1956年在民主德国学习期间创作,强烈的整体感,细节一气呵成的融入整体之中。作品与同时期的主流雕塑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

例三:《人民公社万岁》—工农商学兵组曲乃述、王熙民、高秀兰、吴国章、苏兆海 水泥 800×400×300cm 1959 首届全国城市雕塑评比最佳奖 北京农业展览馆
作品对于所表现的内容,进行高度主观的提升。包括对于形体结构的概括和整理,圆雕和浮雕的结合使用;使局部高度融合在整体气势之中,融合在对于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感觉和渗透之中。

例四:《稻香千里》田金铎 石雕 75×23cm 1963 中国美术馆收藏
在具有民族风格的同时,作品更多的表现的是形体和量感,在表现客观对象的同时,作者的主观意图得以充分的表现。

例五:《骨肉同胞》贺中令 石雕120×60×60cm 1979 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
作品追求的是主观情感的整体性表达,几乎看不到细节,突出表现了形体的独特语言特征。

例六:《李大钊》贺中令 石雕 40×40×40cm 1983 系藏
作品是对于局部是如何归纳入整体的最好诠释,所有局部融入立方体的六个面之中。

例七:《斯诺在延安》杨美应 石膏 80×60×60cm 1984 中国美术馆收藏
解剖结构融入形体结构的经典案例,作品虽然表现了一些必要的细节,但是把细节完美的融合到整体之中,细节成为了整体塑造中形体的一个部分。

例八:《白求恩》杨美应 石膏 65×100×70cm 1984 系藏
作品是对于解剖解构的提高和概括,在“解剖结构”和“形体解构”的问题中注重“形体结构”也是相对于对整体的注重。

例九:《走向世界》田金铎 青铜 220×133×78cm 1985 首届全国体育美展特等奖 瑞士洛桑奥委会总部收藏 首届全国城市雕塑评比最佳奖
作品将人物的自然属性概括整理为具有主观意图的形体,强调了形体体面关系及形体边缘线的运动感。

例十:《赵一曼》霍波洋(研究生毕业创作)树脂 110×50×40cm 1988 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 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品利用创作素材的“模糊性”所产生的整体感,将自然形体单纯化,使作品达到对于客观事务与主观精神的统一。

例十一:《通古斯》殷晓峰(本科生毕业创作)石雕 50×40×35cm 1988 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
作品重在制造形体产生的心理重量感,强调形体结构构成的作品内在力量。

例十二:《摔交手》申红飙(专科三年级创作)树脂 90×85×70cm 1991
作品重在通过对于形体的塑造,对于解剖的形体结构化处理,实现对于力量的表现。

例十三:《约戏》曲英佐(研究生毕业创作)树脂 210×150×90cm 2000
主观情感通过形体的自由表达,不必要细节的消失。

例十四:王红亮、霍波洋、李象群是鲁美文革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我们所受的教育背景是相同的,其作品的面貌也具有相同的鲁美特点;强调形体及形体结构,强调作品的整体性,作品中关注着理性的造型理念,构图中内涵着抽象的思维方式。

例十五:

2011年我设计了《国殇》——唐山大地震纪念碑,其中的六十个人物由我教过的十个研究生和两个本科生设计并放大,其要求就是上面所提及的“鲁美雕塑的三个基本特点”,取代满意的效果。
在鲁美我的老师们、同学们和我的学生们,从《夏露德女生像》至今保持着鲁美的特点,强调作品的精神含量和主观精神的表现,强调作品形体语言的锤炼和对于客观对象的梳理,这已经成为了鲁美雕塑的具像创作风格。虽然从另一角度讲,由于对具象风格长期、多层次的研究,各种艺术思潮的冲击,同样使鲁美的具象写实创作风格不断演变,个人创作风格的不断多样化。但是鲁美具象写实的精髓仍然在《夏露德女生像》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和触摸到。


2012年12月21日于香格蔚蓝

------------------------------------------------------------

注:

1、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分享到朋友圈与大家一起分享!

2、 您还可以点击本帖标题下的蓝字中国雕塑学会”添加关注,加入我们的行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