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系列讲座——汉字形体的演变—隶书与隶变

 东方竹马 2015-02-08

隸書,有“秦隸”和“漢隸”之分

秦隸又稱“佐書”、“古隸”,是篆書的簡化俗體。

《說文解字·敘》: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隸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

就是說,秦始皇在初定天下時,焚毀清理不符合自己統治需要的經書、典籍,同時大興土木(修長城、阿房宮、寢陵等)、拓展疆土,因而大量徵發勞工、兵卒服徭役和戍守邊關,導致行政和獄訟事務急劇增加,對各種文書要求急迫。而小篆由於筆劃繁多且彎曲圓轉,書寫起來既慢難,根本無法應付公務,所以那些具體經辦文書的小吏們(衙役和獄役,也稱“隸卒”)為求急就而採用隸書,取其簡便易用的特點。這就是隸書最初的公開亮相。以後,隸書就成了秦時行用於官獄事務的書體。同時,“古文”則由於秦王朝的燒滅經書,滌除舊典而從此消失。

秦隸相傳為秦時程邈所創。程邈為下杜(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西)人,因得罪被下獄,囚于雲陽(今陝西省淳化縣西北)。在獄中,他對小篆進行刪簡省改,創制了新體,獻於朝庭,秦始皇欣賞,不僅赦免其罪,還封為史,同时將這種字體規定在官獄中用。由於程邈的徒隸出身,其所創字體又專供隸役使用,因稱為“隸書”。秦隸也許因身份所致,秦時雖用之甚多,卻一直難登大雅之堂,始終處於小篆的輔佐地位,故又稱佐書

秦隸以權(秤錘)、量(量器)銘文為代表。其特點:

一是以點、橫、掠、波磔(ㄓㄜˊzhé,右下方的捺筆)等點取代篆書的線條,徹底擯棄了漢字原有的象形特徵,變描繪符號為書寫符號;

二是對整個漢字的構形進行了全面調整,使字體結構穩定,字形固定而呈扁方。

漢字演化到秦隸,發生了質的變化,形體結構完全改觀,古文字形體的形象意味不復存在,以形體結構體現意義的特點幾乎被安全抹平。由於其變化之大,所以史稱隸變

隸書對小篆的改造主要有三種方式:

一是形變。即文字的形體結構基本不變,只是將小篆彎曲圓轉的線條改為平直方折的筆劃或略作調整,而導致文字的整體形象發生改變。如:

二是省變。即在形變的同時,將小篆的繁複字體進行簡化

三是訛變。即在形變的同時,文字的形體結構也發生變化,偏離六書”原理,文字的本義隱晦難明或不復體現。


“隸變”是漢字演化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隸變以後,漢字的形體再也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所以後人稱隸書至今(當時)的文字為今文字;相對的,隸變以前的文字則被稱為古文字

“隸變”的著眼點是使漢字便於書寫,但卻加大了漢字的認知難度,因為它使漢字形象表意的特徵幾乎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趨向表意的符號化。

到了漢代(西漢中葉),隸書取代小篆而成為漢字的正式書寫字體,所以後稱漢隸,也叫“今隸”,而將“秦隸”稱為古隸

秦隸唯求約易,撇捺鉤點之類尚未最後形成,尤其波磔不明顯,構形多帶篆書意味而漢隸則講究波勢、美觀、工整,有棱有角。其主要特點是:

1)字體結構穩定,字形呈扁方,勻稱統一,成為初期的方塊字;

2)筆劃簡易定型,平直方折,形成了點、橫、豎、撇、捺、鉤、折等基本點劃,漢字書寫完全實行筆劃化,成為初期的筆劃文字。


(刘冰清编辑制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