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经络就像一个城市中的交通网。它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起到联系脏腑、沟通内外气血运行、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等作用。一旦某处经络不通,就会如交通拥堵、水管堵塞一样,招致诸多麻烦。 如果一个人的经络已经通了,大体上,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检查: 1.身上的肉捏着不感觉痛: 在<别有病>一书里曾经提到过我对经络的理解,大家有空可以看看.检验经络是否通的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捏一下你自己身上的肉,看是否痛.尤其是胳膊外侧的三焦和小肠经的位置,或者大腿上的肉,能够很方便和明显地感觉出来. 有些朋友不明白什么叫过血现象.很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感受,你用一只手攥住另一只手的手腕,一定要攥紧.当过一分钟左右的时候,你会看 到被攥住手腕的手掌逐渐从红色,变成了白色,而当你突然松开的时候,你会感觉一股热流一直冲到了手指尖,同时手掌也会从白色,变成红色,这种现象就称为过 血.说明你的经络是通的. 那么,对于手掌而言,你很容易了解到过血现象,但如果你的下肢,你的脚是否有过血现象呢?这就不太好做了.很多朋友都有手脚冰凉的症状,说明你的气血亏的很 厉害,无法达到你的肢体末端.那怎样知道你的下肢是否过血呢?那就让别人帮忙,压住你的股动脉,然后大约一分钟的时间,猛的松开手,看看你的血能否冲到脚 指尖?最好的情况是能冲到脚指尖,而且过血的感觉是呈圆桶状,前后腿一起过.但很多人都过不了膝盖.但凡这种人,都需要好好打通你的经络. 可能有些朋友问了,你说的股动脉在哪啊?这个位置不太好找,如果你躺平了,用手指稍微用力按压你的腹股沟的位置,你应该能感觉到有一个地方会有跳动的感,就像你摸手上的脉搏一样.那里就是你的股动脉. ![]() 股动脉的位置,大约在急脉穴处 3.搓八髎脚会发热: 压股动脉,主要是测试你的足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情况,会有明显的过血感觉.如果想重点测试一下督脉及膀胱经的情况,那么就要通过搓八髎的手法了.所谓八髎,是八个穴位的统称.即上次中下髎,分布在左右两条膀胱经上.先来看看八髎的位置: 膀胱经的会阳穴上依次为下髎、中髎次髎和上髎,左右对称,共八个。 ——搓八髎,的方法是用手掌快速在八髎处摩擦,刺激膀胱经和督脉.这只是一种热感,而不是过血的感觉. 4.平躺下肚子塌陷: 肚子上集中了人体很多的经络,因此,这个位置的经络是否通非常的重要.那什么叫好肚子呢? 第一,手捏着不痛。其次是,肚子要塌。 什么叫塌呢?就是平躺在床上, 要能显出肋骨来,往肚子上浇点水而不会流.这样的肚子才叫好肚子.有句话叫,肚子软如棉,百病都不缠.打通肚子这段的经络,主要靠的是刮痧和按摩.一般不适合拔罐. 如果你的上述四点都能做到了,那么就说明你的经络是通的.这个时候,你只要进补什么东西,身体才能吸收.否则的话,你吃的东西再好,包括你吃的药,保健品, 作用都会大打折扣······毕竟,在中国古代,医生们没有遇到像垃圾食品的问题,也没有遇到类似三聚氰胺这类的事,以及众多导致经络被堵的添加剂.因此,现在绝大 多数的慢性病人,经络基本上都是不通的.因此,一切治病的手段,要从打通经络开始. 在颈肩腰腿痛的治疗中,大家常常会碰到一些病情顽固性的患者,依我的经验,凡患病多年久治不愈顽固性的患者,大多都存在“筋缩”,也就是说其肢体关节僵硬板结了,这部分患者我们用常规治疗方法是很难快速凑效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患者针灸推拿久治不愈的一个原因。 可能有些朋友对“筋缩”不太了解,或不太注重,其实筋缩症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我认为搞中医针推的同行应该引起重视。据说人身上共有485道筋,这是我在一 本中医书上看到的说法,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回事,我就不知道了,如果从现代解剖学角度来看,包括肌腱、肌肉、肌膜、韧带等,周身除了骨头之外的组织,大约都 属于中医“筋”的范畴吧。从人体结构来说,筋最基本的功能应该就是伸缩了,是筋在牵引关节做出各种动作,所以在治疗骨关节病方面,关注患者筋的正常与否是 很有必要的,这对我们的治疗效果有很大帮助。 筋需要经常活动,也就是抻拉,才能保持伸缩力、弹性,防止老化。按此讲来,如果筋失去了活动的机会的话,那么筋缩的发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随着电脑、机械化的 普及,现代人的工作多以静态为主,生活节奏加快,交通越来越方便,出门就坐车,上下楼乘电梯,回到家就在电视或电脑前一坐,缺少筋骨的锻炼,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人们的筋在缩短。筋缩短的结果就会逐渐引起肢体关节酸痛不适,许多人出现了症状去看医生,一直不见好转,或仅有部分疗效的,大多都是筋缩在作祟,事实上患者本人并不能意识到自已筋缩了,大多数的医生也并不认识“筋缩症”,甚至在他们心中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西医眼里,也多是认为腰酸背痛腿抽筋 是缺钙引起的,所以要补钙,但在多年临床中发现,很多所谓缺钙的腰腿痛患者,听西医的话补了几年的钙,仍然腰酸背痛腿抽筋。其实,分析发现颈肩腰腿痛的许多原因都是由筋缩引起的,不同部位的筋缩也会引起不同的疾病。如头晕、头痛、颈肩疼痛可由颈肩部的筋缩引起;胸闷、背痛、乏力可由胸背部筋缩引起; 腰酸膝软、臀、下肢疼痛麻木可由腰、臀、大腿筋缩引起。 产生筋缩的“筋”和正常的筋比起来,会出现很多问题。筋缩的“筋”从病理上看,会有纤维化,粘连,瘢痕形成,严重的还会出现萎缩;触摸筋缩的筋,会感觉紧张、僵硬、痉挛、肿胀,会摸到增厚甚至“筋疙瘩”,压痛明显;从功能上看,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转头受限,弯腰困难,抬腿举膝等动作大不如从前。另外,筋缩 了的筋还会压迫神经造成疼痛,压迫血管造成供血不足,筋脉失养,麻木抽搐等一系列病症。认识到这些,咱们就明白治疗的矛头应该指向哪里了,所以在临床治疗中,那些所谓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之类,多半都不要去理会患者的椎体、椎间盘的变异,而是想办法让他们的筋变软恢复正常,症状也就随着 改善甚至消除了。相信目前针推理疗界,很多医生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过来看,那些行之有效,疗效比较显著的治疗手段,如针刀、拨针、钩针之类,其实大多也都是围绕着“筋”在做文章,明白这一点,相信很多同道朋友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了。 ——鉴于以上原因,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配合辅助锻炼,不注意调节生活方式,任由筋缩情形发展下去的话,虽然经过治疗后或许症状会暂时有所改善,但病情终究会 越来越加重。所以在临床治疗中,除了我们的治疗以外,一定要重视患者的自我功能锻炼,让患者务必在治疗的同期配合抻筋的锻炼,从而达到最佳疗效。虽然许多 体育活动都有锻炼筋骨的作用,但是多数远远未达到每个关节应伸展到的最大范围,只有当筋在伸展到最大的限度时,再轻微用力伸展一下,才能达到抻筋的效果。 须知筋是喜温喜柔的,喜温就是要在温暖的环境中,比如在热身运动之后,待周身筋变温变软后再进行抻拉;喜柔就是要平缓柔和地抻拉,而不能猛烈抻拉。“筋 缩”的治疗主要就是靠抻筋来达到,抻筋要一张一弛地进行,一个动作不可持续的时间过长,否则会影响血液循环,使代谢产物堆积,产生酸痛不适。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筋必须经常锻炼抻拉,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最好强调患者们,即使他们的病情在治愈之后,也还要经常进行抻筋的专项锻炼,如此才可保患者不易复发。 虽然许多体育活动都有锻炼筋骨的作用,但是多数远远未达到每个关节应伸展到的最大范围,只有筋伸展到最大限度,再加轻微用力伸展一下,才是抻拉关节,也就是 我们重点要做的“拔骨”。“筋缩”的治疗主要很靠抻筋拔骨。现介绍一套抻筋拔骨操,简单易行,很适合患者进行自我锻炼。 ——作 用:抻拉平时很少活动到的腹肌、臀部及大腿后侧的肌肉,减少腹部赘肉的堆积,常常练习可消除将军肚,有益于治疗糖尿病、脂肪肝、胃肠疾病,经常 伸举上肢可治疗颈肩疼痛、疲劳,缓解伏案工作造成的劳损,抻拉腰、臀、下肢后侧可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尽量上举够天可牵拉颈、胸、腰、骶、髂、髋关节,保护椎间盘,预防脊椎病,尤其是脊椎滑脱。 ——作用:抻拉上下肢肌肉,尤其是小腿神经,活动腰膝关节,可治疗关节炎,小腿抽筋。 ——作用:抻拉后背、肩部筋脉,有益于髋膝肩的治疗,可宽胸理气,对心血管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作用:抻拉上肢,尤其腋前、肩前软组织,治疗肩周炎、肱二头肌腱炎。 【重要提示】筋喜温喜柔。喜温就是要在温暖的环境中,在热身之后,周身筋变温变软后抻拉;喜柔就是要平缓柔和地抻拉。抻筋要一张一弛地进行,每个动作不可持续的时间过长,会减少血液循环,使代谢产物堆积。整个动作要舒展大方,每个动作的收式要停顿至少三秒钟,以达抻拉关节的作用。 最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筋必须经常锻炼抻拉。抻筋拔骨属动静相兼的运动方式,是最适合人体锻炼的养生功法。建议大家都养成抻筋的好习惯,忙里偷闲就抻一下。刚开始的一个星期左右可能会出现疼痛,但是坚持下来就会好的。——而且会越来越舒服
《养筋汤》 ——来源: 《辨证录》卷八。 用法: 水煎服。一剂筋少舒,四剂筋大舒,十剂疼痛、酸麻之症尽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