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筋伤学》教材 梨状肌综合征(转载)

 连元康lian 2015-02-15

《中医筋伤学》教材

梨状肌综合征(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 320人已访问

梨状肌发生损伤、痉挛、变性等导致梨状肌下孔狭窄,使通过该孔的坐骨神经和其他骶丛神经及臀部血管遭到牵拉、压迫或刺激,出现臀、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梨状肌综合征,又称梨状肌损伤或梨状孔狭窄综合征。它是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的原因之一,是常见腰腿痛病证之一。以臀部、大腿后侧疼痛为特征。

 

梨状肌起于骶骨前面,经坐骨大孔向外,止于股骨大转子内上方,是髋关节的外旋肌。自尾骨尖至髂后上棘连线中点至大转子尖画一条线,即为梨状肌下缘的体表投影。坐骨神经一般从梨状肌下缘出骨盆,于臀大肌下面降至大腿后面,在该处分支成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支配小腿、足部的感觉和运动,但坐骨神经在与梨状肌相交时经常可出现变异。

 

【病因病机】

 

常见病因有先天变异和后天急、慢性损伤等。

 

坐骨神经发生先天变异者约占61.6%;坐骨神经和腓总神经从梨状肌中间穿出,胫神经从梨状肌下缘走出者占34.9%;其他类型(图10-47)约占3.5%。由于神经走行的变异,当梨状肌稍有损伤时便易导致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损伤多由间接外力所致,如闪、扭、跨越、反复下蹲等;或由于某些动作,尤其是下肢外展、外旋或蹲位变直立时,使梨状肌被牵拉过长而致损伤;臀腰部感染或外邪侵袭亦可造成梨状肌炎症性损伤。梨状肌的损伤可能为肌膜破裂或部分肌束断裂,致局部充血、水肿,肌肉痉挛,若再加上坐骨神经与梨状肌关系的变异,常可压迫、刺激坐骨神经而引起臀部活动减少,久之可引起臀大肌、臀中肌的萎缩。

 

某些妇女由于盆腔炎、卵巢或附件炎等波及梨状肌,也可引起梨状肌综合征。

 

【诊断】

 

(一)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有过度旋转、外展大腿的病史,有些患者有夜间受凉病史。疼痛多发生于一侧臀腿部,呈“刀割样”或“烧灼样”性质,大、小便或大声咳嗽等引起腹内压增高时可使疼痛加剧。偶有会阴部不适、小腿外侧麻木。有时需要两膝跪卧,夜不能眠,略跛行,呈保护性身体半屈体位。

 

(二)检查

 

腰部一般无压痛点,患侧臀肌可有轻度萎缩。梨状肌部位可触及条索状肌束或痉挛的肌肉。局部肌紧张者深压痛明显,并可出现反射痛、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检查时患者取俯卧位,检查者先用一手握住其患侧踝部,使膝关节屈曲90°,另一手按压在骶髂部,以固定骨盆,后将患侧下肢小腿用力向外侧推压,使髋关节内旋,以加剧梨状肌之紧张,如臀部出现疼痛,并向下肢放射为阳性。直腿抬高60°以内可致疼痛加重,超过60°疼痛反而减轻,此与梨状肌的先拉紧后松弛有关。

 

(三)X线检查

 

多无异常发现,可帮助排除髋部骨性病变。

 

【鉴别诊断】

 

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出现的腰、臀、腿部疼痛等鉴别。

 

【辨证论治】

 

(一)手法治疗

 

(1)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先按摩其臀部、腰部痛点,可用擦法、揉法等,使局部有温暖舒适感。然后以指代针点按痛点阿是穴,以及痛点周围及下肢诸穴,如大肠俞、秩边、阳陵泉等穴,以局部有沉胀酸痛感为度,亦可用肘压法、按压痛部。

 

(2)医者可使用拨络法,用双手拇指推拨梨状肌,推拨的方向应与肌纤维走行方向相垂直,以剥离其粘连。

 

(3)可按照髋关节后侧部筋伤手法施用摇拔、屈按等手法,以及“伸膝蹬空法”被动活动臀部肌群,以解除其痉挛。

 

(4)最后用捋顺法、拍打法做结束手法。

 

患者取俯卧位,两下肢伸直,放松腰臀部肌肉。医者先两手重叠,着重于痛点上,用力揉推梨状肌以缓解其痉挛,使局部出现略有发热的舒适感。再用两拇指相叠,触摸钝厚变硬的梨状肌,用力深压并来回拨动梨状肌,弹拨方向应与肌纤维方向垂直,一般10~20次即可。对较肥胖的患者,力度不够时可用肘尖部深压弹拨,再按揉局部约1分钟,最后两手握住患肢踝部牵抖下肢而结束手法。

 

(二)药物治疗

 

1.内服药

 

(1)瘀血阻滞型:治宜活血逐瘀、通络止痛。方用活络效灵丹加味。疼痛较剧,入夜尤甚者,加全蝎、蜈蚣、穿山甲片等,兼风寒者加威灵仙、桂枝、独活。

 

(2)风寒湿闭阻型:治以疏风散寒,除湿止痛。方用蠲痹汤加减。局部冷痛者加乌头、麻黄以温经散寒;下肢麻木不仁者,加海桐皮、豨莶草以祛风通络。

 

(3)肝肾亏虚型:治以补肾强筋。方用青娥丸合金匮肾气丸加减。偏阴虚者改用左归丸加减;偏阳虚者改右归丸;若患侧下肢肌肉萎缩,可加入黄芪、当归、白术以健脾益气、荣养肌肉。

 

2.外用药

 

局部外贴温经通络膏、消痛贴、消肿止痛膏或外搽正红花油、独活止痛搽剂等。

 

(三)其他疗法

 

1.封闭疗法 取泼尼松龙25mg加1%普鲁卡因4ml、生理盐水10ml,封闭环跳、承山穴。每周1次,共3或4次。

 

2.理疗 用TDP、红外线、频谱仪照射。

 

3.针灸疗法 取命门、太溪、三阴交、志室、腰阳关、阴陵泉、委中、肾俞、环跳穴,每次针3~5穴,用平补平泻法,1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或加艾灸、拔罐疗法。

 

4.手术疗法 保守治疗无效而诊断确切者可考虑进行探查性手术,观察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解剖关系有无变异、粘连,如有则加以妥善处理,着重于缓解神经压迫、肌肉粘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