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岐黄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病例分享

 郭医 2018-07-23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梨状肌起于骶骨第二到四节前侧外缘,止于股骨大转子,当梨状肌损伤时,压迫或影响坐骨神经、血管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梨状肌位置与结构】

梨状肌位于小骨盆的后壁,呈三角形。起自骶骨两侧部的盆面(S25骶椎体),骶前孔外侧的部分。肌纤维向外集中,经坐骨大孔出小骨盆至臀深部,绕过髋关节囊的后面,止于大转子尖端。在其止点处,肌腱与髋关节囊之间,有一不恒定的滑液囊,称为梨状肌囊。


主要症状表现

1.疼痛以臀部为主,并可向下肢放射。

2.疼痛部位较深,放射时主要向同侧下肢的后面,有时会伴有小腿外侧麻木、会阴部的不适等。

3.严重时可主诉呈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双膝跪卧,夜间睡眠困难。

4.大小便、咳嗽、打喷嚏等因为增加腹压而使患侧肢体的痛感加重。


诊断要点

1、患者常有下肢损伤,或慢性劳损史。

2、自觉腰臀部或一侧臀部疼痛或酸胀,并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放射,小腿外侧麻木,偶见腓总神经麻痹体征。

3、腰部无畸形,无椎旁压痛点。患侧臀肌可有萎缩、松弛。在梨状肌走向位置上可触及条索状肌束,或梨状肌压痛明显。

4直腿抬高试验60度以前疼痛明显,超过后疼痛反而减轻,下肢外展外旋时可引起坐骨神经痛。


病案分析

患者张某某,女,44岁,因“左臀部酸胀感半月余。”来我院颈腰关节痛症门诊就诊。

患者2018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臀部酸胀感,抬腿及上下楼梯时症状加重,并向大腿后侧放射,症状反复发作,前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左侧臀大肌压痛(±),下肢外展外旋时于梨状肌走向位置上可触及条索状肌束,触痛(+),下肢放射痛(+),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

中医诊断:伤筋症--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梨状肌综合症

病因病机:由于外伤或髋部过度用力造成经筋、筋膜损伤,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由于损伤脉络,血溢脉外,瘀血凝滞于筋膜而肿胀。

治则治法: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取穴:居髎穴(患侧)

方义:居髎穴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居,住所、居室也,此为停下之意。髎,孔隙也。居髎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屯居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维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屯居穴周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居髎。梨状肌综合症多为关节伤筋,属经筋病,“在筋守筋”,故治疗时取疼痛部位穴位为主,以疏通经络,散除局部的气息壅滞,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操作患者侧卧位,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侧卧,伸下腿,屈上腿取穴。局部皮肤安尔碘消毒,采用0.5×55mm规格一次性岐黄针,快速刺入穴位皮下,进针后进行输刺,轻

轻摆动针尾并缓慢退针,退到1/3时沿身体纵轴进行合谷刺,待局部酸感明显,即将针退出,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予QH罐于环跳穴、阿是穴留罐3分钟,留罐时嘱患者活动患肢行外旋外展及屈伸运动。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留意针管是否有回血,患者是否有疼痛不适,及时调整进针方向,出针后按压针孔,防止迟发性出血,导致局部血肿。操作时手法宜轻、快,注意针刺角度及深度,切忌反复提插,以免发生针刺意外。

效果:岐黄针治疗后患者自诉左侧臀部酸胀感减轻60%,左侧臀部条索状已触摸不到,两天后患者复诊诉已无臀部酸胀感,上下楼梯及下肢外旋外展疼痛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